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重拾书法养性情,临摹执笔有讲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9-6-15 05:21:53 |显示全部楼层

重拾书法养性情,临摹执笔有讲究                                                         2019-06-14 18:42                    

                  

所谓书画同源,懂得了书法,就能更好地欣赏国画,甚至懂得中国人在各种艺术门类中一以贯之的“气”、“韵”等哲学观念。

▲ 东晋 · 王羲之 《行穰帖》

但近现代以来,硬笔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笔,中国书法自然而然地被边缘化了。

那么,书法修习有哪些具体的门径和讲究?且看书法名家的点拨。

历代书体演变,审美各有千秋

中国书体,自甲骨文起,经过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的发展变化,到今天可谓诸体皆备。

▲ 一张图了解中国书法四千年

要论书法最昌盛的朝代,在《中国书法概述》作者、书法名家释广元看来,当属唐代。

唐代不仅设有书法大学,篆、隶、楷各种书体,分年学习;同时还有书学博士,国家用人,以身言书判为主要标准。

唐代褚遂良、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大书法家接踵而起。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书法传到了日本,被称为“书道”,盛行至今。

▲ 唐 ·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局部

▲ 唐代 · 虞世南 《疲朽贴》

晋代“韵”;楷书达到体例最完备、法度最严密的高度是在唐代,因为当时人崇尚的是“法”。

▲ 东晋 · 王献之 《鸭头丸贴》

宋代理学思想盛行,在书法上因此崇尚“意”。

▲ 宋 · 蔡襄 《山堂诗帖》

当下大家的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学养也难跟古人相比,整个社会的审美趋势又走向轻松化和娱乐化,因此,在书写上更讲究变形,讲究艺术加工。

首先,写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写的时候一定要坐得端正,就如柳公权所说的“心正则笔正”,渐渐就能养成正心诚意的好习惯。

同时,古人的碑帖,多是历代豪贤流传下来的,临摹的过程自然会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 唐 · 颜真卿 《祭侄文稿》

像颜真卿的高风亮节,在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次,中国书法特殊的结体方式,既和绘画有共通处,又和建筑学、几何学有契合处,对美感、智力的开发,都有助益。

入门,可从喜欢的字体练起。

对于初学者而言,从哪一种书体进入为好?

成年书法爱好者从自己喜欢的书体进入,更容易“上瘾”。

有人想从行书开始写起,那也没问题,先写一段时间以后,激发起了兴趣和毅力,再补补楷书,解决书写中提、按和力道等问题,也无不可。

▲ 东汉 · 隶书 《张迁碑》局部

由于楷书书写难度比较大,一撇一捺稍有差池,整个字看起来就很不舒服,会让学习者感到沮丧,成年人的话,比较建议从隶书开始入手学习,像《张迁碑》、《曹全碑》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 东汉 · 隶书 《曹全碑》局部

隶书书写只要在线条上把控住了,笔画上即使有点出入,整个字看起来也还是不错的。一旦书写者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了,就越能更快进入状态,写得更好。

当然,就课程设置而言,我会让老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想学的书体。

临帖

——由碑入手 金石味浓

至于什么样的字帖比较适合初学者临摹,倪宽认为应该挑选那些结构比较端正的,不能一开始就学些以怪为美的书体。

初学者学得正了,以后在书风上怎么变,也不会变得“无法无天”,不可收拾。王羲之的作品为什么千百年来备受人们喜欢,一直被当做范本?就是因为他的字结构很正,始终符合一代又一代后来人的审美观。

▲ 东晋 · 王羲之 《兰亭序》

的确,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圣教塔序碑》,一直是行书中的临摹宝典,甚至有人认为《圣教塔序碑》作为教材比《兰亭序》更实用。

▲ 《集圣教塔序碑》局部

但《圣教塔序碑》毕竟是唐代人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不见得是入门的最佳选择。《兰亭序》流传下来的几个版本,也都是后人临摹的。

最好还是临摹原作者的传世墨迹,这样才能更清楚地把握书写时的提、按、顿、挫。拓出来的作品,对于掌握字的结构是有帮助的,但作者的书写过程很难完好展现出来。

学习碑的好处是笔触有金石味、有厚度,但缺乏帖的灵动,所以学碑一段时间以后,下笔有力了,也要学学帖。

而单纯学帖容易浮、容易飘,学过碑以后就能压得住了。初学者建议从碑入手,有了浑厚的底子,再把帖的优点带入进来,这样书写起来既沉稳又灵动。

摹写

——培养对毛笔的亲近感

所谓“临摹”,其实既包含了临,也包含了摹。对于初学者而言,是否一定要经由摹再到临呢?

▲ 东晋 · 王羲之 《姨母贴》

因为运笔过程中,按得轻一点还是重一点,老师抓着你的手是做不好的,单靠语言也难以说清,而一旦你去摹写,笔要怎么走,力要用多大,慢慢就可以悟出来了。

当然,摹写一段时间,如果觉得没太大意思,就可以临了。

摹比较机械,成年人摹写起来可能会觉得无趣。对临、意临或者默写,以领会精神为主,发挥的空间会更大些。

临帖要一以贯之,不能一种字体还没掌握得比较好,就进入另一种字体的临写。但通过多读帖,多看不同的书体,了解整个中国的书法历史、书法文化,对把握书法的精神、精髓是非常有帮助的。

执笔

近期,关于书法学习中的握笔问题,也有人对通常倡导的五指执笔法提出了异议。并指出启功先生曾说过,握笔就像拿筷子,没有一定之规。

尤其是五指执笔法,更适合坐着写,站着写就没那么舒服了,而且写起来比较容易累。其实三指握笔法好一些,就是接近我们拿钢笔的那种方式,写起来会更顺畅。

同时,在笔的选择上,建议初学者用狼毫或者兼毫(里面狼毫、外面羊毫),稍微硬一点,比较容易掌控;羊毫太软,悬腕时如果手的力度不够,是很难把控的,容易打击信心;写得比较好了,再慢慢往软笔上靠,笔力就能慢慢练出来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9 10:19 , Processed in 0.0096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