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一次出差 [复制链接]

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9 14:21: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云里峰 于 2013-5-9 14:26 编辑

第一次出差
                                             
        记不清自己出差了多少次。每次都像一只风筝,不管飞多远,都是短暂的停留,很快又被那个无形的丝线牵回到我生长的城市。
       多少年过去了。可第一次出差的情景依然那么清晰鲜亮,那么刻骨铭心。那次出差是我头一次离开家门,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由此,我的人生也开始了艰难的旅行。
       至今我还清楚记得一九七二年的夏天。树叶被晒得打了卷,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天空弥漫着难熬的热浪。搅得我心情烦闷燥动不安。
       那时我十七岁。中学即将毕业,面临着上山下乡。当时有两个去向,一是到近郊,再就是到被人称为辽宁“南大荒”的盘锦,多数同学都愿意去近郊,平时回家也方便。自愿到盘锦的寥寥无几。我对今后的去向也心中没底。
       我的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又是班级的宣传委员。老师和班里的团支部书记都认为我表现不错,想发展我入团。可就因为当时父亲正受触及,我却过不了政审这一关。迟迟不能入团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这天,校团委书记突然找我谈话,说只要我能带头要求下乡到盘锦,就可以对我特殊照顾,火线入团。我一听能入团,便不假思索一口答应了。团委书记见我很爽快,就告诉我,明天安排我出趟差。出差!以前只听说是大人的事,我一个尚未毕业的中学生,怎么会有这样的机会?当时很兴奋,可以在外住宿,见世一下外面的世界。我问需要带什么?书记说,只需带一斤半粮票就行了。
       第二天一早,我来到学校,这才知道原来由学校的一位年青教师带领我们四个同学(两男两女)先到盘锦去“踩点”(即为下乡打前站)。第一次登上南去的列车,望着窗外绿油油的原野,只觉得挺新奇。五个小时后,到达了盘山火车站。出了简陋的站台,领队的教师领着我们来到了盘锦地区招待所。安排了房间后,就登上了去往大洼县清水农场的公共汽车,在坑洼不平的道上颠簸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清水农场场部。农场的革委会领导在一个大会议里热情地接见了我们,并由六八年下乡的知青为我们作了颇富煽动性的演讲,把盘锦说得如人间天堂,听得我们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就到此插队,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中午吃着城里难以见到的盘锦大米,油汪汪的香甜可口,那种感觉至今难忘。饭后,农场领导领着我们参观了附近的果园,让我们品尝了新摘的黄元帅苹果。随后又带我们看了附近的九营青年点。这是与当地老农混编的青年点。但宿舍却是青年单住,进门是安有大铁锅灶的“厅”,而“厅”的东、西、北方向各有一个宿舍,成了名符其实的“三室一厅”。这个队的分值较高,而且距离场部和果园都不远。我心合计,真要是能分到这样的青年点也不错。过了一会儿,农场派了一个小型手扶拖拉机(当地叫“小蹦蹦”)将我们又拉到十多里地外的锦红大队(十一营)。这是个建在一片荒滩上的纯青年点,只有孤零零的几趟房和一个大仓库似的俱乐部,周围全是茂密的芦苇及一望无际的稻田。除大、小队长是当地老农外,其余全是知青。大队长领我们参观了一个女生宿舍。但见南北的大炕上摞着一排叠得整齐的被子,墙上糊着过期的盘锦日报,倒也显得整洁。但不知何故,没让我们看男宿舍。大队长介绍,这个青年点有四百多人,若按部队编制。比一个营的人数还多。不知为什么,我并不喜欢这么个纯青年点。仿佛这里给人一种空落落的感觉。匆忙参观完这两个青年点后,我们于黄昏时分又返回了盘山招待所。头一次在外住宿,竟激动得睡不着。我们四个同学来自不同的班级,平时很少接触,在这短短的一天里,竟彼此混得很熟,大家各自发表对盘锦的印象,心中涨满了兴奋,一直谈论到后半夜。
      第二天下午1时,我们结束了出差任务,踏上了返沈的列车。
      回到学校,校团委书记要求我在全校上山下乡动员会上发言,我平时不喜欢抛头露面,却又不好拒绝,只得硬着头皮答应。没想到第二天在全校大会上,望着下面上千双注视的目光,一时激动起来,索性脱离讲稿,来了个慷慨激昂的即兴演讲,竟博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后来,我被通知到我曾踩过点的那个锦红大队,未能去上我心仪的九营,心情有些沮丧。在离沈的头一天,校团委批准了我入团。
      1972年12月10日,那个寒冷的日子,我来到了那片盐碱滩,这才发现现实远不像踩点时所介绍的那样美好。而且男宿舍脏乱差得无法形容。农活之累,生活之苦是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可既然来了只能硬个头皮干下去。正是那次出差,由此开始了我长达六年的蹉跎岁月。在辽宁的“南大荒”我饱经了雨雪风霜,体验到了世态炎凉。
      回城参加工作后,出了多少次差,去了多少个地方已记不清了。唯有那第一次的“出差”至令仍记忆犹新。因了那段令我刻骨铭心的下乡经历,才有了后来的长篇小说《红碱草》的面市。这也算是那段生活对我的回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0 08:05 , Processed in 0.0080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