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出自何处?涵义为何?意义何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26 00:13: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出自何处?涵义为何?意义何在?                                                         2019-07-26 01:00                    

                          

“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字词对偶,平仄对仗,哲理深刻,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关于学习和感悟的深刻体会和感受。然而,再三琢磨之后本人感觉有几个问题不太清楚。这两句话是对联还是诗句?出自何处?意思是什么?涵义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出自何处?

显然这两句话是一副对联,但这副对联的出自哪里呢?关于上联“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家都知道,是出自南宋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而“心中悟出始知深”,作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下联可以在网上轻易找得到,其出处显示最多的是鄂教版八年级(下)的语文课文《读联之悟》,作者是于沙。但作为单句,查其出处却无从得知任何信息。那么它究竟是一句诗句呢?还是就是一句下联呢?那么又是谁写的呢?说到这儿真是有点感慨,自己问了这么多问题却找不到答案,直感羞愧啊。且只恨自己孤陋寡闻,竟然不知道如此著名的句子出自何处。不过既已羞愧于孤陋寡闻,那就再来个无知者无畏吧,就乱猜一下吧。既然“心中悟出始知深”作为诗句找不到出处,那么作为对联的下联可能是现代人后来写的吧,又可能由于和“纸上得来终觉浅”这句诗句对偶成联,极富哲理,因而成为经典的吧。

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意思是什么?

这副对联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既然上下联出处不同,还是分开解释为好。

1. “纸上得来终觉浅”作为一首诗中的一句,应该和整首诗放在一起来理解。那么根据这首诗的背景和全诗的意涵可以得知,陆游在晚年教育儿子时表示,古人做学问、搞研究是全力以赴的,往往是从年少时就开始刻苦读书学习,而到老年才能才取得成就。但是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比较浅显的,而如果要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就必须要亲自去实践才能有效果。

2. 那么如何理解“心中悟出始知深”呢?由于它是作为下联出现的,只能对应上联进行理解。根据课文《对联之悟》可以得知它的意思是,读虽然重要,但悟更重要;读只能认识表层,而只有悟才能理解深层的底蕴。也就是说,在心中感悟出所学的东西是什么,才会知晓所学的东西是深刻的。那么,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应该看看“悟”是什么意思。根据字典,悟的解释是,理解、明白、觉醒。这样看来,悟这个字应该指的是经过思,既思索、思考、思量、思想等的过程产生的结果,就是经过“思”之后理解了、明白了、觉醒了。那么对于什么理解了、明白了、觉醒了呢?根据上联,应该是对于纸上得来的东西,也就是对于通过书本学来的知识,理解了、明白了、觉醒了。所以,似乎可以这样解释“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意思,就是在心里弄明白了书本学来的东西才开始知道它是有多么的深刻。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涵义是什么?

在分别了解了作为上下联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意思之后,再来看看它们各自的涵义是什么吧。

1. 根据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背景和写作初衷,作者应该是要教育或告诫他的儿子,对于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要想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还必须要进行亲身体验或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而“纸上得来终觉浅”,就单句而言,强调的是,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依赖书本是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的。

2. 那么如何理解“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涵义,则必须和作为上联的“纸上得来终觉浅”加以对应对照来进行。作为对联的下联,需要与上联对偶或对仗,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从对偶的角度看,心中与纸上相对,悟出与得来相对,始与终相对,知与觉相对,深与浅相对,但从对仗的角度看,或者说,从字字相对来看,除了始与终、深与浅,其它的字就对不上了,例如,心与纸不相对,中与上牵强相对,悟与得不相对,出与来和知与觉可以算顺对,也就是说,作为下联的“心中悟出始知深”与上联不是完全的对仗。由此可见,这句下联应该是相对于陆游的一句诗句而出的对句,可能其本意是要对作为上联的诗句所表达的涵义相应或相对地表达其它涵义,就是说,要补充或完善上联未尽的或不能涵盖的意思。据此,似乎可以这样理解这句下联的涵义,既对于事物的认识必须理解了或明白了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的意义是什么?

在了解了这幅对联的两句话各自的出处、意思和涵义之后,应该再来看看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副对联能够如此经典、如此得以流传?或者这副对联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1. 由于上联出自人们耳熟能详的陆游的一首诗,其意义不仅在于这句诗本身所表达的涵义,还在于这首诗赋予人们的启迪和教育意义,既学习应该持之以恒才能学有所成,通过书本获得的知识毕竟是浅显的,而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完全掌握书本知识。显然,上联作为一句诗,连同整首诗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哲学命题,就是知识和实践的关系,说明了知识为始,实践为终;知识重要,实践更重要的深刻道理,而且业已成为至理名言。

2. 下联作为上联的对句,其意义在于补充、丰富和完善上联未能涵盖的意思,或者说,要表达与上联相对应的涵义,也就是说,上联说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是浅显的,下联则强调,必须加上理解、明白或觉醒才能弄懂关于书本知识的深刻道理。那么如此涵义的下联也同样赋予人们以启迪和教育意义,既,学习知识很重要,但弄懂弄通知识更重要;读死书、死读书无益,学而不思则罔,不从内心感悟是难于掌握知识的。

3. 这副对联无论分别来看还是整体来看,对人们都具有积极的启迪教育意义。但具体来看,上联因为出自一首诗而具有更完整的内涵和意义,既关于学习和实践的关系的哲理。而下联因为衍生于上联,相对来看,其内涵和意义不尽完全相同,只是说明了只从书本学知识还不够,还要加上理解、明白或觉醒才能学好。那么与上联的内涵对比,这句下联并未涉及实践及其关系。那么此时,不要忘了《论语》里与“学而不思则罔”相对应的另一句名言,“思而不学则殆”,没有学习,只有感悟也不会有好的效果。因此,是否可以这么来理解,“心中悟出始知深”作为下联的意义只是涉及了学习的两种方式的一种,就是“思”,而没有像上联及其整首诗那样谈的是学习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因而,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把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其中一句拿出来作为上联,再出一个同样关于学习方式的下联,是否割裂了原诗固有的内涵和意义,而作为对句出的下联,除了在学习方式上有所补充之外,并没有比上联作为原句具有更好更大的启迪教育意义呢?

当然,既然上联出自于一首诗,下联又衍生于上联,根据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整体内涵和意义,实质上,这副对联涉及的还可以算是关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无论从纸上学还是在心中悟,都是在认识,都需要实践。如果从这个层次和角度来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副对联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启迪教育意义的。由此,不由得联想到毛泽东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学说。如果说,这副对联强调了对于书本知识,学与思或者学习与感悟是不同的学习方式的话,那么通过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则是更重要的环节,甚至是决定性的环节。所以,诸如倡导不断地反复地进行认识实践的循环往复活动的诗词歌赋等就一再地成为至理名言或座右铭,从而作为经典得以流传不衰。

作为结论,我们应该明确这样的道理,在学习欣赏诸如对联等诗词歌赋的时候,不要仅仅满足于对对联或诗句本身的意思理解,还要探讨其作为经典所蕴含的哲理和对人们的启迪教育意义。非其如此,至理名言也好,座右铭也好,就不能得到人们的喜爱、欣赏和流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9 05:44 , Processed in 0.0086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