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古镇马岭岗一个与秦始皇有渊源的村庄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4 14:49: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千年古镇马岭岗一个与秦始皇有渊源的村庄                                                         2019-08-03 11:36                    

                          

五霸寺与秦始王(陈史王)的历史文化

秦始王村的演变、陈史王、刘秀的寒窑、五霸寺的历史神秘演变、葵丘会盟之原因

我们说起的村庄位于菏泽市高新区千年古镇马岭岗西北边境,这个村庄叫陈史王村,为什么说这个村庄与秦始皇有关系哪?我们通过近几年的时间调查走访整理,才发现该村历史悠久,有着并没有为世人所知晓的故事传说。说该村曾经有过两位皇帝路经此地,临时居住过,目前还没有发现文字详细记载,只是老年人相传讲故事来说明村庄名字由来。根据老年人说在这里很久以前,丘陵众多,大小不一连绵起伏,最高处相传有五六丈高,为春秋五伯会盟之处,也就是所说的古葵丘(五伯盟坛),据说在没有被黄河冲毁淹没之前,古葵丘古树翠柏,周围牛羊成群,附近庙宇遍布四周,最有名的寺庙观音寺老遗址位于古葵丘的东北角。葵丘故道在村西南处经过,从五霸岗村经李朝花向南直达王浩屯、安陵集。为很要到的老官道。古时老黄河故道也流经此地。可谓风水宝地。

秦始王村的演变:《大名府志》记载:“秦始皇东游至户牖乡,昏雾四塞,不能进,故名其地为东昏”。元代以前,东昏、东明与今同名而异地,冤(句)、南(华)、黄(外)、济(阳)与今同地而异名。”其沿革情况为:东明县秦时为阳武县户牖乡,隶三川郡。秦始皇东巡至户牖,霾雾四塞遂命此地为“东昏”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东巡秦山之时顺古黄河河道,巡游至此,御驾在此临时居住,此地村东路南有一井,用过此井,井水甘甜,此井名声响遍四乡,名曰:“皇龙井”,此后村村民,用此井水做出粉皮、凉粉质量优质。村南有一坑据说是秦始皇御马饮水所用。村民后称之曰:“御马坑”,后来这个村也就叫起来“秦始王”村,后又因村里有陈、史、王姓村民入住迁入,村名又叫起了“陈史王”。

陈史王

元末明初,因战乱和天灾造成鲁西南赤地千里,路有饿殍。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下令,从山西洪洞县陆续迁民于鲁西南大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陈史王三村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当时朝廷有令不准兄弟同时迁入一个地方,我三村之祖先,为逃避严令,偷偷领着三个儿子来到今菏泽城西南20公里处建村,大儿子占姓陈,二儿子占姓史,三儿子占姓王,故同时以姓命名三个村庄。后分别为:陈庄、史庄、王庄。因三村先前为兄弟,有村历史以来,三个村庄没有过联姻。这个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根据村里老人口耳相传,三村人以手工制作绿豆粉皮,绿豆凉粉,卤水豆腐和地瓜粉条闻名,并以此维持生计。

史庄

史庄村西与东明县五霸岗村相邻,南邻千年古寺五霸寺,后是陈庄,东是王庄。因与五霸寺有深厚的渊源,史庄又是菏泽武术发源地之一,以洪拳、掌拳、梅花拳为主。明万历年间,史明星是著名的武术大师,以轻功最为擅长,江湖人称“飞毛腿”,与当时张庄的张大京齐名,二人曾是闯王李自成手下之虎将,追随李自成杀富济贫,匡扶正义,深得人民的称赞。清光绪年间,史庄先主史文华是御点秀才。

史庄的凉粉,陈庄的粉皮,是美食一绝。韧劲十足,清爽可口,深受鲁西南一带人民的喜爱,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一致口碑。

有民谣广泛流传为证:

史庄凉粉,陈庄皮,王庄的粉条,张良挂面喜死人。喝米酒,吃凉粉,胜似入洞房,赛过跃龙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史王三村是抗日革命根据地,著名战斗英雄王登伦烈士与他的独立营全体指战员在陈史王庄一带,打土匪、除汉奸,多次狠狠打击日本鬼子,使日军闻风丧胆。日本投降后,王登伦代领指战员多次配合解放军行动,消灭盘踞在菏泽周围的国民党军队。王登伦烈士是位传奇式人物,声望颇高,深受鲁西南人民的敬仰。

陈庄

朱氏始祖,原安徽省凤阳府桃花村(现今桃花镇)始祖朱荣于1370年龙袍加身,现山东省菏泽市李庄集南鲁西土地庙朱庄居住,后因龙袍是洪武帝朱元璋所送在家不敢穿用,就把龙袍赠与土地爷所穿,于是就为土地庙朱,后因战争兵乱,始祖朱荣不敢在土地庙居住,又搬迁到现在菏泽市吕陵镇朱海居住,时间为1390年。到了1644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攻打北京,大明灭,崇祯帝自杀其幼女,又把永王、定王召来,让他们换上了贫民衣服匿行迹藏姓名逃到现菏泽市有个明朝的官员何尚书家中,何尚书把二位太子献给顺治帝,顺治帝缺把何尚书杀了,原因就是你身为明朝尚书,今不保朱氏二位太子反叫我把他杀了到以后要大清不行了,你也能把我的子孙这样,顺治下令杀了何尚书,何尚书死了以后他女儿告状为何尚书平反,大清帝顺治赏何尚书金头,从此以后凡朱氏族人一律免死,朱氏恢复了原姓,过上了平安生活。在1899年朱氏后人朱红灯率勇参加义和团闹教堂,在高唐、禹城、牟平等地活动,反清和美英法等国驻华公使团,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在1899年11月逮捕了朱红灯,同年12月24日杀害了朱红灯。

王庄

王庄以王氏姓为主,自迁入此村后有以王姓命庄名,

刘秀的寒窑:村东有一窑,据说是东汉刘秀之窑,西汉皇帝刘秀遣使至河北任职封为萧王,巧遇阴雨连绵,天刚有好转,就从从李家庄行至四里秦始王村,不巧大雨又至,刘秀带领随从见有一窑洞,但是太小,又是阴雨连连,随从大多被雨浇淋,急忙命随从打听避雨之处,知村西有一三皇庙,便命随从村西庙里避雨,刘秀避雨数日才拔前往河北。

五霸寺的历史神秘演变:据史材料记载,五霸寺前身为观音寺,时光追溯于春秋时期,黄河决口泛滥成灾,第一次改道,大水直冲葵丘之南。原黄河故道在曹县境内,后黄河故道又改到古葵丘之北。古黄河河水泛滥是改变该地域地貌最主要原因,古葵丘也就是随着黄河多次侵袭下而消失。

葵丘会盟之后,齐桓公确立了在五国中的霸主地位。在会盟期间,因五霸寺规模宏大,风景优美鸟语花香,齐桓公和他的随从就借住在庙内,因齐桓公非常佩服主持靖远的武功和品德,与靖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齐桓公教育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以善为本,和平相处,发展生产,人民安居乐业,可谓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五霸寺院先后经宋、明、清五次修缮,又经多次黄河泛滥,庙遗址几经移动。明朝万历年间建筑规模宏大,占地30余亩,耕地百余亩。有僧人60多名,建筑分为前殿,中殿,后殿。东西有廊房,客房。庙宇巍峨壮观,晨钟暮鼓,悠扬悦耳,声震四方。殿堂森严,慰为壮观。院内苍松翠柏,粗可合抱。庙内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每至正月十六日,时逢盛会,善男信女,人山人海,焚香叩拜,祈寿求福,盛况空前。

据史料记载,寺内有一口硕大的古铁钟,直径两米多,重达一吨。可覆盖站立之人不碰头,鸣钟时刻,方圆15公里内都能听到其声,与开封府相国寺的古铜钟为姊妹钟,相互之间皆有感应,虽远隔几百里,但鸣之一声,音之相同,无不称奇,时称为镇寺之宝。据村里年长者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庙内尚存,菏泽县志办几经考察,此钟仍杳无音信。

五霸寺遗址出土庙柱底座

清乾隆年间,庙宇进一步得到扩建,盛况空前,建筑面积达50余亩,占地面积130余亩,有僧人70多名,归河北真定府管辖。知府镇宁题诗扩建五霸寺。据传说,庙宇刚刚竣工,恰逢天久旱无雨,当地百姓和僧人在寺内筑坛求雨,果然天降甘露,保护一方百姓平安,避免了灾荒蔓延,从此五霸寺香火更加旺盛。

五霸寺遗址出土赑屃

1938年,为阻止日本人进攻郑州,蒋介石命令在郑州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黄河两岸一片汪洋,五霸寺被再次冲毁。为了修缮五霸寺,总会首孙乾,命孙楼村的信徒烧制蓝砖用于建寺,因无运输工具,只能靠人手手相传搬送砖瓦,就这样形成了8华里的人墙,把一砖一瓦运到了五霸寺进行修缮。从此,五霸寺焕然一新,又恢复了往日的兴盛。

寺院前500米处,正是黄河改道以后的黄河口,因春秋五盟会盟后,改五霸河口,相传还在五霸寺院前,建铜桥一座,商船停泊码头一处,20世纪40年代,史庄村还有停船铁矛一个。陈史王村南四里李朝花村原隶属清朝、明朝大名府东明县,根据古村落李朝花出土古残碑记载:大清东明邑有十二景古葵丘,居其一即邑之东南有五伯盟约求和废禁治水,立修尧舜禹三官神祠一座于李家庄村东,保四方之安。方圆数十村相奉,据地而言,虽依居古葵丘,神祠也不乏算圣景。相沿以来,每岁三会,常有求必应焉,颂之后世,来此祈福者络绎不绝,时盛况空前,钟声悠远,闻名遐迩........。说明古葵丘遗址距离李朝花村不远,因黄河故道甚近,离陈史王村也不远。希望李朝花古村能够出土更多的古碑文来丰富这一带的历史文化。

据陈史王村老年人回忆,在1953年,寺内还有和尚一名,因排行老六,故称为曹老六,号明志,是今晁八寨人。其人武术水平极高,传说他过黄河不湿衣,在五霸岗一带名声大振。有一次,土匪要打劫他庙里的财物,十几个人围住他想把他捆在树上,结果他一纵身跃上房顶,以房上瓦片当武器,击退了土匪,保护了庙宇的安全,在五霸寺一带被颂为美谈。

亘古乞今,不知经过了多少兵荒马乱与水患,五霸寺被催毁或淹没。经1953年考证,留有僧坟50多座,直至上世纪90年代寺院彻底被毁。根据目前挖掘出的旧砖石考证,五霸寺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与五霸岗五伯盟坛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缘。

五霸寺在历史、地理、人文上均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封建帝王因其历史渊源而修缮。宋徽宗时碑记其全部变迁兴衰经过。文革时期被破四旧而破,此碑不知去向,对了解五霸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葵丘会盟之原因

自周初分封诸侯国,到春秋时诸侯多次会盟于这一带,比较著名的会盟有青丘会盟和葵丘会盟。也正是葵丘会盟,也称五霸会盟,奠定了春秋五霸的霸业,也正如《东周列国志》开篇,“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倾刻兴亡过半,有史几何名姓,北部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争虎斗”。齐桓公会诸侯的远见卓识,体现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当时的葵丘山地理位置优越特殊,即此地属于宋国,东与鲁国相邻,北靠齐国,西接晋国,为四国交界之地。

五伯盟坛为东明县古时十二景之一,李朝花村古残碑、五霸岗村内保存断碑分别记载古葵丘、五伯盟坛文字,明万历年间纪念五霸会盟断碑,清代开封知府邓充绪题碑文的古碑,碑文依稀可见。明朝户部主事李梦阳分别于正德五年(1510)和嘉靖二年夏游李家庄(现李朝花)西北一里古葵丘五伯盟壇,访李家庄先祖镖师李朝花,二人饮酒畅谈,后赋诗留墨宝。

五霸盟坛咏题:

霸图竞相依,姬撒即已东

抵掌歃血事,萧瑟起悲风

清康熙年间,河北省真定府通判范通题五霸坛:

当年霸业竞谁存,日落遗坛鸟崔喳

欲问衰周兴废事,空余荒阜列平原。

寻友登盟壇

明.李梦阳

周室衰微五伯兴,葵丘之盟此留名。

薄暮笼壇春秋去,四野只闻牛羊声。

东南眺望牧童隐,蔓草萧瑟忆征程。

一里壮游解幽意,自古雄心朝花厅。

大明府访友李家庄

明.李梦阳

身正直言落清闲,满腹经纶志毅然。

游走东昏东五里,依临葵丘望桃源。

小桥流水孩童嬉,玉龙柳绿鱼肥鲜。

三官镇乾两省客,钟鸣古寨促膝谈。

兄知我欲振羽翼,声影再举青云端。

朝花忠义豪爽气,行侠远播吾汗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3 14:19 , Processed in 0.0089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