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西明清古村号称“楹联第一村”居民“宁可食无盐不可居无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9 02:54: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广西明清古村号称“楹联第一村”居民“宁可食无盐不可居无联”                                                         2019-08-09 06:26                    

  2019年8月8日,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佛子镇的大芦村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古宅内保存三百多幅明清时期创作、沿用至今的传世楹联,涵盖修身、持家、创业、报国等主题,可谓应有尽有。自古以来,大芦村居民“宁可食无盐,不可居无联”,家家户户只要有门的地方就悬挂有独一无二、对仗工整的对联,此地因此被授予“楹联第一村”的称号。大芦村遍布全村的楹联世代承传,沿用至今,古宅中人逢年过节或遇喜事庆典,总是用红纸将这些传世楹联重新书写,并郑重地贴在固定的位置上,几百年来从不更改。如今,一些年轻人在重贴旧联时,偶尔也把一些富有时代意义的新联与旧联一起同时贴在门旁,新旧对联的呈现,使大芦的过去和现在也就同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大芦古宅中人就是运用这种最言简意赅的楹联文化,反映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祝福。大芦村的传世楹联,既有写景状物,抒情寄怀;也有教诲人们修心养性,严于律己;有劝导人们立身处世,德才为先;还有晓喻人们笃学励志,利己利国的。古宅中人以楹联把门面、厅堂“包装”起来,不仅仅是为了“孤芳自赏”,也是为了庆贺记事,为了与人们联络感情,交流思想。他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奉为行为规范,形成传统风尚。古宅中的传世楹联在过去几百年里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曾经使乡亲邻里同受感染,产生共鸣,同获教益,是他们自我勉励、自我教育的有力工具,在今天客观上仍然起到激励人、教育人的社会作用;并具有促进树村风村貌,推动人们与时俱进,发展生产经济的社会功能,其极具普遍的教育性和实用性。文化底蕴浓郁的大芦村英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官宦之家、文化之家,仅明、清就培育出县、府儒学和国子监文武生员11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获得明、清历代王朝封赠。大芦村是目前广西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和最完整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是富有艺术性和丰厚文化底蕴的古建筑群,是人们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代民居的一处典型的活样板。

位于广西的大芦村背靠青山,面对绿水,虽经数百年的风霜雨露,古宅风采依旧。

古建筑、古文化、古树也使得大芦村名列广西三个古村落之首。

古文化中的楹联文化世代传承,沿用至今,古宅中人逢年过节或遇喜事庆典,总是用红纸将这些传世楹联重新书写,并郑重地贴在固定的位置上,几百年来从不更改。

自古以来,大芦村居民“宁可食无盐,不可居无联”,家家户户只要有门的地方就悬挂对联,大芦村也因此被授予“楹联第一村”的称号。

古树参天是大芦村的另一个特色之处,这也造就了大芦村的良好生态环境。村里村外满目树木葱茏,村后以北斗七星形状布局载重的七棵大毕木成为了另一处耀眼的风景。

大芦村的古建筑是目前广西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和最完整的明清时代民居建筑群,建筑面积达45万平方米,起名为樟木屋、杉木园、丹竹园、沙梨园、荔枝园、茶园、陈卓园等等。

除了三古之外,大芦村还号称是“荔枝村”,曾有诗人作诗“小楼掩路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红”。

建筑古老、文化丰富、古树参天、生态良好的大芦村也成为人们研究岭南地区明清时代民居的一处典型的活样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6 20:51 , Processed in 0.00785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