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惟楚有材”,是湖南人太狂,还是另有隐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15:16: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惟楚有材”,是湖南人太狂,还是另有隐情?                                    

            

        2019-08-17 13:13                    

                          岳麓书院门口的“惟楚有材”:真的表示“只有楚国有人才”吗?“惟楚有材”,湖南人也太狂了吧?

坐落于湘江西岸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历史上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其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亦有“千年学府”之誉。

但凡去过长沙的文朋诗友们,大都会到岳麓书院去转转,沾沾先贤的灵气。走进岳麓书院,首先印入人们眼帘的,就是书院大门上的那副著名对联:
  惟楚有材
  于斯为盛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是副集句联: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后此句演变为成语“楚材晋用”,沿用至今。下联语出《论语· 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楚材晋用”还有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晋国,遇到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便到楚国与令尹子木就楚晋两国人才问题进行探讨,说楚国人跑到晋国得到重用,对楚国十分不利。子木认为有理,赶紧去晋国接回伍举。

乍看此联,人们都会有种不适,那就是楚人(古之湘地属楚)太过狂傲,此联一出,给人的感觉,仿佛湘楚人才济济、他处再无俊杰。其实,这是人们对“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误读。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所以会让人产值误解,是因为人们对于“惟”字的误读。一说到“惟”,人们想到的就是“惟有”、“只有”、“惟一”等等。其实,“惟”字是个多义字,其中有一条就是“语首助词,无义”。如《论语》中的“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惟何甚!”

所以,“惟楚有材”的正确解释就是“楚有材”,而非“只有楚地有材”。这样一来,“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就非常好理解了。作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肯定是湘楚人才的聚集地了——楚地的人才,岳麓书院里是最多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从岳麓书院走出的贤达俊杰,只是近代就有魏源、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曾国荃、刘坤一、郭嵩焘、唐才常、熊希龄、杨昌济、范源濂、程潜等人。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5 12:00 , Processed in 0.0076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