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篆书的奇趣,如何在平正端庄中突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15:02: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篆书的奇趣,如何在平正端庄中突围?

书法入门2019-09-06 10:03:36
篆书的结构总体上是呈长圆形的,即呈纵向的长方形,四角线条较为圆转。
在具体书写中也会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做一些变化,使其造型更加生动。

图31-1 峄山碑(局部)

比如,就单字来看,“日、三、臣”等字常常就写成一个方形(四角或底部亦较 圆)。
在一幅作品中,如果所有的字都呈长圆形,每个部位都是一样的形态亦不免单调。因此也会在局部就某一两个字有意写成方圆形,使这一处形成稍大的空白,以此来调节幅面的拥塞之感。

图31-2 峄山碑之“臣”、“曰”

一些相同的字在一幅作品中也可将一些字写长,一些字写短,使之变化。特别是在大篆中,因为其格式要求自然率意而有变化,因此也会将一些字故意压扁,一些字故意拉长,从而使各字的造型具有更多的形态变化。
这是篆书书写中的艺术化处理。当然,这种变化还是偶尔为之较好,而不宜时时变,随处变,变化太多反而会显得凌乱不堪。

#32

平中求奇

篆书属于正书类,总体上讲是较为平正端庄的。其结构方整(整体呈长圆形或方圆形),每字的重心较为平正而稳定,在章法布局上也多是纵横成行列的。所以,较之于行草书来说,篆书是非常工稳平正的字体。但是,作为一门书写艺术来说,篆书在书写表现中却不能一味讲求整齐平稳,而应体现“平中见奇”的变化之妙。

图32-1 王福庵篆书作品(局部)

要以一些别具匠心的书写变化来打破因字体平正而易形成的呆板、僵化和平庸,使之在平正之中通过细微变化和独具特色的处理方式来展示书法艺术的变化之美。

图32-2 《峄山碑》“血”“之”“者”

比如在小篆书“血、者”等字中,本应完全对称和平衡的两边斜线,以及横竖线的搭接之处都做了变化,使之在基本对称的前提下略有长短直斜,横竖的搭接也不完全雷同。

图32-3 《散氏盘》“南”“州”“木”

在大篆金文中,“南、木”等字更是完全打破了对称斜线的长短直曲和倾斜角度,使之呈现出明显的律动感,以及灵活新鲜的结构方式,从而使其字形结构在平正之中平添一些奇异的变化和趣味性。

#33

平中求奇

篆书结构较为整齐端庄,但是在实际书写中,如果字字都写得特别整齐,则必然使通篇字形拘谨,造型死板,甚至有拥塞之感。
因此在一些左右结构的字形中,常常将其两边做一些错动处理,或者上齐下不齐,或者下齐上不齐,如“如、何、作、利”等字。

图33-1 《峄山碑》“作”“功”“此”

这些在结构上进行错落处理的字,一方面改变了字形,使之在通篇排列中增添一些新奇的造型和新鲜的气息。

图33-2 王福庵“如”“何”“忧”

这种错落的字形也具有明显的动感;另一方面,这些字进行错位之后,在其下方或斜上部留出一块空白,它与字距本身的空白组合在一起更增大了空白面,从而在一幅字中亦会形成几处大的空白,从布局留白上会使一幅字在整齐的前提下有疏密对比之妙。

图33-3 王福庵篆书作品(局部)

当然,篆书中的错位主要是在左右结构中,且其两边部分仍要较端正,或互相依靠紧抱,而不宜使整字倾斜。在上下结构的字中一般不做错位处理,否则整字的重心将会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从而变得另类或不协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6 19:34 , Processed in 0.0094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