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7|回复: 0

陈逸飞《攻占总统府》创意出自哪里?从淮海战役纪念馆一幅画说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9-10-14 02:22:24 |显示全部楼层
陈逸飞《攻占总统府》创意出自哪里?从淮海战役纪念馆一幅画说起                                    

            

        2019-10-13 22:15                    

       淮海战役纪念馆(摄影:文学私秘)

笔者2017年前往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的时候,在展厅里看到一幅油画,名字叫《南京解放》。

当时感到这幅画非常熟悉,立刻想到了陈逸飞所绘的《攻占总统府》,当时第一感觉,是这幅作品应该是对陈逸飞同一题材作品的临摹或者是仿作。

当时展厅里光线较暗,我对着这幅油画拍了一张照片,看起来,很不清楚,但能够大体看到画作的具体内容。
这是一幅表现解放军战士站在南京总统府门楼上欢呼南京解放胜利的艺术作品,整个画作采取俯视的角度,更加突出了视角所在点与地面的高度差异,给人一种一览众山小的居高临下之感。门楼因为靠近画作的视点,因而显得高大严实,而实际上,真正的南京总统府,在实地去参观的时候,会觉得整个门楼很小,但在这幅油画作品里,一般人只能从仰视的角度才能看到的门楣,被画作切换成另一个角度之下,作了近距离的、也带来更富有冲击力的视效再现。
这幅画作的作者署名为:陈坚,陈其,赵光涛。
这幅油画作者之一陈坚,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中,创作过多幅产生巨大反响的油画作品。

他所创作的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历时十年酝酿完成,画作长达六米,人物达260多个。整个画作以横幅的长卷形式展开,截取了日本战犯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的瞬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而陈坚之前创作过的另一幅关于淮海战役的油画,也是笔者认为表现这一题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就是《淮海大战》,作者署名陈其、赵光涛、陈坚、魏楚予。可以看出,与《南京解放》那幅作品相比,两幅画的作者,都是由一群基本相同的合作者共同创作完成的。

这里顺提一句,《淮海大战》与同一时期的《激战天津》在构图上非常相似,都通过横切的画面,展现了战争中富有动感的场景,让人身临其境。

2009年,陈坚创作的《共和国的将帅们》仍以他所习惯的横向的画面,展现了特定时刻领袖与将帅相聚于一堂的风采与神韵。

在南京总统府旧址里,展有陈坚创作的《1949年春进驻总统府》油画,表现的是淮海战役总前委的领导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在总统府长廊上并肩前行的画面,历史记载中,虽在4月24日下午,五前委中有部分领导进入总统府,但前委领导人不可能像画上所表现的那样同时出现在总统府,这只能说是画家的想象。
在我们以往的印象中,“攻占总统府”这一题材的油画作品,最为知名的是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的那幅作品。这正是我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展厅里看到这幅陈坚为主创的油画时感到很诧异的原因。
后来查了一下,在陈坚的创作履历中,很少提及他画过《南京解放》,那么,这一幅画是什么时候所绘?
笔者为此做了一点寻访。
最早的表现攻占总统府的绘画作品,是杨建侯所作油画《解放南京》,该作品于1957年展出。

同一作品的油画原稿,比较一下,稍有不同。

同年,这一幅画被制作成邮票,广为流传。

杨建侯生于1910年,是徐悲鸿的入室弟子。1993年去世。他的国画作品也很有特色。

在杨建侯创作的这幅画中,总统府成为背景,前景突出了军民联欢的主题,不像后来的画作那样,突出战士对象征一个王朝的总统府的占领。在这幅画中,举着红旗的解放军战士站在总统府前面的坦克上,成为画面的吸引人注意的中心。右侧背景中的总统府显得有一点过分瘦长,亲临现场,很难会产生这样的一种感觉,这可能是画家需要凸出背景的那种高大声势,但从平视的角度来看,不算高大的总统府门楼建筑,很难能在视觉上达到这样的效果。
这是否是后来创作这一题材的画家们,转而采取俯视的角度来突出总统府门楼与地面的高度落差,从而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的原因呢?
1971年,南京艺术学院和南师大美术、音乐两科及江苏省戏曲学校合并成江苏省革命文艺学校,当时为适应形势需求,组织了革命题材作品的创作,其中油画组受命创作了“占领总统府”的油画。这幅画由冯健亲构思画出正稿,徐明华、保彬、章文熙完成正稿。

冯健亲生于1939年,简历如下:

这幅画的别出心裁处,是视点上移,从高处俯瞰,已经有了陈逸飞后来的那幅著名油画的视觉构思。
那么,陈坚等创作的《南京解放》油画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这一幅画最早出现在197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上。
陈坚出生于1951年,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才26岁,相当的年轻。
它与1971年冯健新主创的那一幅油画相比,也是从高度俯瞰,不过从总统府的左边移到了右边,且视角更贴近总统府门楼,凌空的感觉更加强烈。陈坚等创作的这一幅画,与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视角非常近似,不过陈逸飞的作品的视角更接近总统府的门楼,画面缩小,但人物更显突出,尤其是陈逸飞营造了人物的动态气势,配以红旗的跃动不止的拂动感,使陈逸飞的这个画作更具一种强劲的冲击力,因为陈逸飞的这一幅作品太过知名,之前的同类作品反而湮没无闻了,像陈坚创作的这一幅油画,就很少被人提及。如果不是笔者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看到这一幅画,还不知道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作品。

那么,陈坚的这一幅作品与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究竟哪一个出现的更早?
据《攻占总统府》的作者之一魏景山介绍,这幅画是文革结束后,国家军事博物馆下派的任务。而它完成的日期也是1977年,与陈坚的那幅作品几乎是一前一后的作品。

由此看来,陈坚主创的《南京解放》与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都是1977年出现的,之间应该不存在借鉴与启发的关系,而如果说这一题材之前有什么能够参照的作品的话,那么,应该数1971年冯健亲主创的“攻占总统府”的油画,因为这幅作品首次出现了从俯视的角度表现“攻占总统府”的这一构思意向,而这一视角,所带来的画面冲击力是显而易见的,这应该启发了后来者创作了同一题材的作品。
为什么陈坚的作品《南京解放》没有陈逸飞的《攻占总统府》更有影响?
比较两幅油画,可以出,陈逸飞的作品更富有形象动感,并刻画了神态各异的战士形象,画面的逼真性上也要远甚于陈坚的作品。

而有意思的是,中国美术史中公认的观点认为,文革结束后,在革命题材创作领域里,出现了二幅重要的作品,一幅是陈逸飞、魏景山的《占领总统府》,另一幅就是陈坚参与创作的《淮海大战》。两幅作品都获得了1983年8月颁布的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奖”(1977_1982)。几乎没有人意识到,陈坚在与陈逸飞同获殊荣的同时,还与陈逸飞创作过同一题材的作品。
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陈坚才26岁左右,而陈逸飞31岁,在功力上也比陈坚来得深厚,后来陈坚不断开掘自己的题材空间,并且注重特定历史瞬间的人物刻画,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此,当初在同样的“攻占总统府”题材上的高下立判的差异,更可能促使陈坚不断进行艺术创新,尤其是找到自己擅长的创作领域,从而在这一领域里成为佼佼者,这一点,或许正折射出艺术创作的一种规律性的本质秘密。

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已经很少看到的陈坚所绘的《南京解放》也不失其它的纪实性意义,这也许是淮海战役纪念馆选用这幅作品来呈现历史的既往一刻的原因吧。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8 22:53 , Processed in 0.0091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