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0

村民称李自成用毛驴拉宝藏埋此山,此地有寻宝口诀,百年风波不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9-10-16 01:25:40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天 于 2019-10-16 01:29 编辑

村民称李自成用毛驴拉宝藏埋此山,此地有寻宝口诀,百年风波不断                                                         2019-10-16 00:02                    

                          

历经了200多年的大明王朝是被一位牛端了窝的,他就是闯王李自成。李自成是位传奇人物,他从一个农夫做到了皇帝这个位置,没有本事是做不到的。李自又是一位悲情人物,他只做了几十天的皇帝,随着清军的入关,他所率的义军节节败退,最后在兵败如山倒中落下帷幕。

李自成死后,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他攻破京师后留下的大量宝藏的去向之谜。原来,李自成于1644年率兵攻占紫禁城后,对整个明皇宫进行了大清洗,将国库洗劫一空,据说当时掳掠的珠宝用车装了六千辆。有文献记载,光白银就有七千万,还有无数的金银首饰。洗劫完后李自成带着这批财宝浩浩荡荡地开走。清军入关对大顺军进行追捕却无法找到这批宝藏的下落。

因此这笔财富谜一样的去向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这笔宝藏到底在哪呢?民间有很多说法,但流传最广的说法有两个。

第一种说法是:宝藏埋于莽山。

湖南的莽山地区,据调查当地有许多处与李自成有关的历史遗迹,甚至还流传者一些,至今都没能被人能破解的寻宝口诀:“石岩冲,三座桥,南百步,三窑金。”这种神秘的口诀引诱着无数人前来寻宝。

而在莽山下的永昌村,相传李自成的女儿曾嫁到该村庄,并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当年李自成起义一路的奔波,到达莽山下时,身体患疾。幸好有个叫黄法贵的郎中医治了他的病,李自成为了感谢救命之恩,将女儿下嫁给了他。这事还被记入了黄法贵的家谱中。

后来有人在村里找到了她的物品,上面印着2个字:“老营”。老营指李自成的大顺军后勤处名称,这更加让这个传说增加了可信度。

还有有村民说李自成当年用十几头毛驴拉了上万斤的金银珠宝到莽山,并在当地雇佣了几十个挑夫,埋好宝藏后,这些人都不知所踪了。

据说莽山背面有个溶家洞,据说是清军追杀李自成,逃亡过程将宝藏藏在此,但是山体不幸滑落,掩埋了洞口,宝藏也就不知所踪了。

与此同时,还有人无意间发现了李自成的墓碑,上面刻有李闯王三个字。种种传闻让很多人坚信宝藏就在莽山一带。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有很多当地农民去莽山挖宝,相传有个“寻宝五人组“,他们在挖宝前发誓不管谁先挖到宝都要平分。结果,在寻宝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互相残杀的悲惨一幕。一些人认为这是李自成的咒诅引起的。

无独有偶, 有个村民还绘制了一张闯王入驻莽山的路线图,他说皇藏岩就是宝藏所在地。于是他召集村民多次到皇藏岩挖宝,结果却一无所获。

第二种说法是:宝藏埋于天门山。

在张家界的天门山,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叫“野拂藏宝”,李自成的珍宝,相传就藏在这个地方。

据史书记载,抗清失败后,李自成与李过一同逃到湖南石门的夹山寺隐居。要知道李自成没有儿子,侄子李过是他最信任的人,称之为“嗣子”。李自成圆寂后,李过带领100多人,雇用了9艘大木船载着无数珍宝,逆澧水而上,秘密进入张家界,并悄然隐匿在天门山,其运来的大量财宝全部藏在此山中。李过随后出家为僧,法号“野拂”。数百年来,无数人在此搜寻宝藏,无不空手而归。

李自成藏宝天门山,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要知道,张家界的奇特地质面貌,是近几十年来才为世人所知晓,而这之前,完全是养在深闺,居身世外,属人迹罕至之地,外面的世界进不来,里面的世界不出去,是极其安静、极其安全的所在。

2001年10月14日,经区旅游局同意,张家界永定区汪家寨村村民组织深入观音山进行探险。经过一系列艰难的挖掘工作,他们在正处在天门山正东方向12公里的观音山上,发现一个密封极其良好的山洞,村民们在洞里发现了明朝时代的宝物:十七朵花的金钗、鸟头金钗、叶花金钗、素金簪、凤凰头的金簪、凤凰头的银簪、莲花银簪等,这些都是明朝宫廷中的妃嫔的日常用品,价值高达7000万元。

在天门山的周边地带,也出现了明朝宫廷中的宝物,那处于核心地带的天门山,会有多少密封更良好、所在更隐秘的核心财宝呢?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9 04:59 , Processed in 0.0093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