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世家:比会治病更重要的是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3:29:1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医世家:比会治病更重要的是什么?                                                         2019-10-17 16:16                    

                          

采写| 张安妮

编辑| 吴颖

中医世家中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是祖辈几代医者用心揣摩、不断完善和验证的秘方。

将秘方公之于众,无异于将家族瑰宝献于国家和民族。

陈家有世代相传的精湛医术,但更有令人钦佩的大爱和仁心。

说起陈家几代从医的故事,还要从陈新的父亲——陈文伯充满传奇色彩的从医经历开始。

原本陈新的祖父、陈文伯的父亲陈明也是北平平民医院中医眼科名医,陈文伯自幼随父学医。

但13岁那年,陈文伯正式拜父亲的同事、京城名医陈世安为师,而陈世安的老师则是当年有名的宫廷御医陈估家。

陈估家医术高超,曾传给徒弟陈世安一道秘方——保元汤。陈世安则靠这道秘方医好了京城一大户人家女儿的哮喘之疾,也赢得了一桩美满的婚姻。

20年后,陈文伯跟着师父学医,经常出入陈世安家,一来二去,与师父的大女儿陈凤玮有了感情,喜结连理。

这样一来,师父变成了岳父,保元汤的秘方便又传到了陈文伯手中。

后来,陈新与哥哥陈红,幼承家学,并不断钻研、创新,现在创立了自己的中医医院。

5年前,陈家父子以口述的方式,出版了《小秘方,大疗效》一书,书中内容正是陈家的若干张家传秘方。

陈新说:

“家学,即传承有序、世代相传。家族中祖辈三代以上留下的医术和药方,相对完整、有效。但中医世家能得以在民间有口皆碑,传承发展,不仅靠秘方妙法,更是得益于家族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病者的仁心。”

01

初识医者之忘我

陈新小时候常帮祖父、外公拎着小药箱,随他们出诊,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6岁那年随外公出诊的一次经历。

那天半夜,外面下着倾盆大雨,屋外突然传来猛烈的敲门声,有人一边敲一边大喊:“陈大夫,请您出个诊!急死了,孩子抽羊角风,怎么也止不住!”

癫痫,俗称羊角风,若不能及时、妥善处理,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陈新记得当时的外公陈世安并不慌张,但他一边安慰来者别急,一边用最快的速度穿戴好,看着小陈新也起身拎着药箱要随诊,就点头同意了。

邻居家孩子的羊角风从此根除

到了病人家,只见孩子身体抽搐,脸部痉挛,双眼紧闭,嘴角还流着白沫。

陈世安见状,迅速从陈新手中接过小药箱,拿出银针先给孩子扎了一针,孩子的身体立即不再抽动,但牙关还是紧咬,眼睛没有睁开。

陈世安又拿出通关散,细心地放在纸上卷好,从孩子的鼻子吹了进去。三五分钟后,孩子慢慢睁开眼,醒了!

陈新记得此时外公才来得及脱去厚重的雨披,擦去发梢上的雨水,让大人扶起孩子进行把脉。

最后开出了5服药,每服只有5味,叮嘱孩子的家人各种注意事项。

虽然这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诊治,但让孩子父母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的羊角风从此断了根。

陈新和这个孩子年龄相若,互为邻里一同长大,见证着他40年来没再犯过一次病的奇迹,这让陈新以外公的医术为傲,感叹中医之神奇。

而当年外公为孩子诊治时的忘我与投入,更是深深地刻在了小陈新的脑海里。

02

彻悟医者之责任

年轻时的陈新还处在叛逆期,不服管,没有完全领会中医的博大精深,更没有参透祖辈医术背后的精神,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按部就班地经营着诊所,没有什么感觉”。

要感谢那场意外,让他如游子般找到了家。

破茧成蝶的心路历程

那是一个傍晚,由于四周光线不足,陈新一不小心从两层楼高的电梯口摔了下去,当场他就感到自己动不了了。

被送到医院后,陈新被确认全身8处粉碎性骨折,做手术前,他连遗书都写好了。

做完手术后,陈新虽无生命危险,却被告知无法保证多处骨折后的血栓问题,只要有一处血栓,轻则影响手术效果,重则可能会危及生命……

陈新的父亲陈文伯从医以来一向以医术高超、胆大心细著称,他将儿子转到自己退休前就职的中医院,开出了多达80多味的大药方,完全针对儿子的身体状况进行调理、治疗。

5个月后,陈新拄着拐杖上班了!他比同程度的病人早站起来近4个月。

在父亲为自己治病的5个月里,陈新也完成了一次“破茧成蝶”的心路历程,他以病人的身份体会着父亲的医术和用心,并思考着中医里的哲学。

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是谁——他不仅是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孩子,更应该是一名继承精湛医术的医者,应该用这样的家学,用家族赋予自己的特殊能力回馈社会,治病救人。

从那时起,一颗“医者仁心”的种子被深深地种在了他的心里。

从此,陈新成为一位勤奋、内敛又亲切的医者,他深谙中医之道不仅是诊脉开方,更要与病人有充分的沟通,要真诚地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全力以赴。

他也理解到了,在陈家家学中,传承的绝不仅是医术和妙方,更有医者的责任感和仁心,这也正是祖父、外公和父亲对他和哥哥教导的关键,是陈家最看重的家风。

03

践行家风之传承

陈新经常回想起祖父、外公和父亲行医的情景以及与他们说过的话。

他记得父亲常说:“人若一藏私,就什么都没了。”

外公则把“医者,干干净净地给人看病,最好。”这句话常挂嘴边。

祖父的观点则是“人略有本事时,千万不能骄傲”。

陈家的家训用了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所云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8个字,提倡注重理论研习与传承,同时更注重临床经验和发展创新。

在陈新的父亲陈文伯看来,经验得以提升的捷径就是与古书经典对话,即勤求古训;

他教导陈红、陈新兄弟俩要不拘泥于一方一法,要向所有比自己医术高明、得当的同行学习,即博采众方。

秉承家训和父亲的教导一路走来,陈新感慨万千: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几千年依然绽放着独特的光彩,是无数中医世家代代智慧的集结,更是相互借鉴的结果。

固守秘方只能让秘方越来越无效、落伍,只有开放、创新才能更有发展,也能帮到更多的人。

本着这样的态度,陈家不仅将家传秘方公开出版,还经常在北京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区、企业中普及中医知识,传播中医文化。

陈新坚信:家族的也是民族的、国家的。只有把家族所藏放在民族、国家的大背景下,让家族秘方成为中国人的、公众的,这个家族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0 11:59 , Processed in 0.0088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