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学习金文必备的基础知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8 08:27: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甲骨文上的辉煌(十)--学习金文必备的基础知识                                                         2019-10-18 09:14                    

                          

你是否在寻找正规的平台出手藏品?你是否对自己的藏品有着详细的了解?你是否想对藏品进行鉴定?欢迎资讯小编!(微信:15156823220)北京保利 ,翰海一线征集送拍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因青铜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其本色为金色,古代称"吉金",故金文因吉金而得名,又称"吉金文字"。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鼎为礼器代表,钟为乐器代表,所以金文又称"钟鼎文"。此外金文还有钟鼎彝器款识(zhì)、钟鼎款识、彝器款识、彝铭等名称。

41.1陕西西周呰鼎至今还保持金光闪闪的本色

彝器:青铜器的别称。《说文》:"彝,宗庙常器也。"

款识:指铸刻的文字。款是刻在青铜器上,字体瘦小并凹入青铜器的阴文;识是铸在青铜器上,字体宽大并凸出的阳文。

金文出现的时间大致与甲骨文相同,伴随青铜时代而出现,向上可追溯到商早期;其后继续演进,至商末,金文与甲骨文基本一致(略微滞后于甲骨文,但字形更规范整齐,一字多体数量少);之后甲骨文随着商亡而在西周早期消逝,金文起而代之,周代达到鼎盛期,成为周代实际使用的文字和书体的主流。

41.2古代“彝器”的用较多-《两罍轩彝器图释》

金文的衰落源于因铁器时代兴起(青铜器减少)和书录工具(竹简、木牍、毛笔)升级,秦灭六国后金文基本式微,盛行期约800年。

关于金文的字数,网上大多引用容庚《金文编》的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2420个,较甲骨文略多。但实际上这个资料信息比较陈旧,中国从殷商到战国时期的金文,传世和出土的数量都非常大,近年来也屡有新发现,目前已超1.5万件,发现的金文单字总数近5000字。

41.3容庚的《金文编》初版

同是《金文编》,第四版正编收录的(已识别)金文单字为2420个,附录上"图形文字"610个,附录下(未识别)单字741个,合计3771,说明金文学一直在发展进步。另据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总结归纳,金文单字总数为4972个,其中应该还有遗漏,将来肯定还有陆续新发现的铜器铭文资料继续丰富金文的字库。

金文多铸刻于青铜器上,所以较甲骨文更易保存,其内容多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研究商周历史具有及其重要的价值。

41.4相比甲骨文,金文更为规范整齐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在汉字发展过程中极为重要。从殷商开始,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宋体等阶段,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传承和递进关系,共同构成了中国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和记录者。

有人认为金文又称籀文,籀文是金文之繁化,这是一种误解。就中国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来说,一般分为篆、隶两个阶段。通常把秦和秦以前的汉字称为"篆体",把两汉及以后的汉字称为"隶体",楷体、草体、行体相继而兴。在篆体字中,又把秦以前的文字称为"大篆",把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小篆"。

41.5石鼓文拓片

实际上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均属篆文,由于古人多认为大篆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做,故又称大篆为"籀文"。籀文的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说文解字》中保存了220多个籀文,传世的也只有这么多。所以金文和籀文无法互相指代。

具备了以上基础知识,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金文的发展历史。金文可分为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1、商朝金文

金文主要出现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不过上世纪50年代在郑州二里岗商早期遗址中的一件商早期铜罍上,有不同于当时常见龟形纹的3个龟形图案,部分学者认为是最早的金文,不过尚存争议。

41.6史上争议最多的铭文-司母?后母?

盘庚迁殷后随着甲骨书契的迅速进步,铸有金文的青铜器也逐渐增多,金文开始蓬勃发展,不过商朝青铜器的铭文字数不多,或一二字或四五字,内容十分简略,多为作铸者或其先祖的名讳。到了商末期,出现了几例数十字的金文(文章),但没有超过五十字的作品。

商代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具有礼仪性,笔画较卜辞复杂、规范;其中象形字的形象皆近写实,但绝不是图画。

2、西周金文

西周时期,甲骨使用锐减,有铭文的青铜器大为增加,金文逐渐兴盛起来,出现了多达四五百字的"鸿篇巨制",具有明显的王侯贵族书史性质。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经济、军事、文化实力不断提升,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金文随之发展起来,其内容多为联谊婚姻、夸耀祖先之类。

41.7西周初期金文拓片

金文和甲骨文相比,叙事性和记录性更强,内容更加凝练,比甲骨文更易理解标志性历史事件,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和准确性甚至超越甲骨文。

3、东周金文

41.8战国--秦系金文拓片

自周平王东迁以后,诸国铁器逐渐增多,钟等青铜乐器渐多,青铜礼器开始减少,青铜生活用具增多,并一直沿用至近代。东周青铜铸造技术有较大进步,工匠们可以在(面积更大的)青铜器的外侧铸铭文,这样金文可以记录的内容更多更广泛,金文进入全盛时期。

4、秦汉金文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诏令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书同文),且不再刻铭文于钟鼎之上,青铜器作为传统礼器的作用逐渐消亡,于是金文随之渐衰。及至汉代,民间多铸铭文于铁器之上,铜作为贵金属由国家进行专营管制(主要是铸币需要)。

41.9秦小篆刻石 - 秦始皇

不过金文却没有因此而消亡,汉武帝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铸有铭文的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改为元鼎,金文再次回归人们的视线。到北宋年间金石学正式出现,不少学者和文人开始重视古代青铜器与石刻的研究。

金石学在清朝达到鼎盛时期,为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和汉字书法演进奠定了基础,直到今日,金文在历史研究领域和书法美术领域仍散发着勃勃生机。

41.10古代金石学图书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青铜器上金文的制作流程。

商朝铭文绝大多数铸在青铜器内侧,而东周青铜器有部分铭文铸于青铜器外侧,字是凹进去的。目前商周铭文的铸刻技术尚无法完全还原,只能做技术上的推测。

根据商周青铜工坊遗址所发现的大量模具推断,青铜器的制造方法大致如下:

1、利用粘土做一个与制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另外再用粘土包裹着模型,待干透后切开外层的粘土,作为外模。

41.11“模范”铸青铜器法示意图

2、将土胚(模型)削去外层,作为内模,在内模刻上图案文字。组合起外模和内模,并在之间放入铜片支撑,作为间隔空隙,以待注入铜液。

3、将已溶化的铜注入,等铜液冷却凝固后,将模打破,取出青铜器。

由于商周青铜器内侧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制作内模时,上面的文字应该是凸出来的。因为这些凸出来的字都不大,用粘土做型很容易变形,所以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假设:

1、将溶成泥状的粘土,做成细条逐条贴上做成字模,至今未实验成功。

2、在内模贴上整块薄粘土,再削去多余部份。这样的工序必然会在内模上造成痕迹,而青铜器上必然有对应的痕迹,可是实际上并没有。

3、先在木片或龟甲上刻上文字槽,用粘土填满后,再将粘土移印至内模上。经实验证明这个方法可行,但是没有发现相关的物证,因此仍只可当作假设。

看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叹中国古代工匠的技艺水平之高,即使过去了三千多年,工业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想要复原古代技艺仍是如此困难。

41.12铸有金文的散氏盘jpg

因为青铜铭文铸造难度比较大,所以往往铭文字数越多难度越大,记录的事件内容越多,其价值也越高(并非绝对),国宝级的有铭青铜器如"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毛公鼎"等上的铭文字数都较多。

金文虽然不是金光灿灿的文字,但是通过它却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绚丽和辉煌,千万篇金文更将失落已久的古典文明画卷呈现在世人面前,更衬托得从金文一脉相传而来的中国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熠熠生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5 12:26 , Processed in 0.00880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