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宣德炉,何以能一枝独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1 15:02: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浩宇 于 2019-10-21 15:04 编辑

    宣德炉,何以能一枝独秀?                                                         2019-10-21 17:12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当时,为了制造出最为精细绝美的铜炉,朱瞻基亲自督促,整个制作过程,包括炼铜、造型都必须通过层层筛选,精心细致测量,确定方案铸成实物样品,由朱瞻基亲自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由此可见宣德炉工艺和选材上面的精益求精,其艺术美感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古往今来,至少千年以前,我国就有铸造铜香炉的习惯,且出于对佛的虔诚,绝大多数也是铸造得十分精美的,为何宣德炉能做到在铜炉界一枝独秀呢?今天我们简单分享一下宣德炉的特别之处。

得先讲一下当时的大环境。

明朝的建立,当然是取代了元朝政权的结果。而众所周知的,元朝是蒙古人在中华及周边地区建立的朝代。当时,蒙古族是开挂的民族,陆上打遍天下无敌手。在同时代里面,疆土广大的元朝也只是属于蒙古人政权中的四个汗国之一。

在蒙古帝国统治的时期,由于几个汗国相互之间算是兄弟友邦,所以商品交易流通极为顺畅。同时由于西亚地区和欧洲地区的金属货币购买力远远高于中国,是以中国大地的金属货币就自然而然地往那边流走。

另外,马上可以打天下,马上可治不了天下,所以,治国还是得靠当地的知识分子。是故,打完仗之后,蒙古族人都成了安上闲职的贵族,要安抚他们,最好的办法当然就是赏赐,除了土地之外,大量的就是贵金属了,而这一部分贵金属,又随着蒙古人被重新驱逐回漠北而被带走很大一部分。

所以说,这就是明朝刚建立时候的尴尬之处,国家手里,压根就没多少可以用来铸造钱币的金属。

同时,可以算是比较客观地说一句,明朝的高层决策者,都是经济弱智!纵观整个明朝,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官方制定的合理的货币体制。从老朱时代开始,明朝效仿元朝发行纸币,就已经是一种典型的流氓行为,人家元朝发行纸币有准备金的好嘛(而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可以无条件兑换等值金属货币的)!!!试想,明朝官方只负责纸币的发行,不负责消化和回收(交税不能用纸币),发行数量毫无节制(没有对应的准备金属,皇帝贪得无厌),发行当年,就已经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泛滥成灾,总的发行时间不超过二十年,即告完败。

纵观历史,可以看到,好的货币政策,都是在好皇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上任期间出台的,且子孙后代还普遍会继续沿用当时铸造的货币。也许他们也没有很强大的经济学头脑,但是他们没有利用货币来掠夺人民财富的心,所以我们可以非常简单地看到,他们发行的货币都是十分稳定的,人民也乐于接受使用,流通时间也长。

说透点,原因主要还是出在老朱家身上,那股根深蒂固的无法改变的小家子气基因,导致了老朱家就没有胸怀天下的气概,除了暴力压迫,就是阴谋掠夺。明代基本上每个皇帝开朝都会重新铸钱,收大钱,然后铸小钱,显示的面值却是一样的;或者铜钱的质量不变,面值却变大了,这不就是赤裸裸地抢劫人民的财富吗?

甚至于,最别开生面的现象,是到了明代的中晚期,竟出现了铜钱所代表的的价值,还小于其本身价值的荒谬现象!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一块官方价值一文的铜币,把它熔了,其市场价值还不止一文!

所以说,单单从货币政策就可以看出老朱家的小家子气。什么叫天子,天子乃天之子,天赋皇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已然富有四海,还需要出此下策来掠夺人民吗?可悲可叹。

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以,民间逐渐逐渐地自发以直接约重量的白银作为金属货币来流通,然而中国并不是产银大国,加上之前的银子大部分都流向了西亚地区,所以民间也是十分痛苦(总不能回到以物易物的年代吧)。直到明代晚期,随着日本炼银技术的进步(从中国传到朝鲜再传到日本的),加上大航海时代美洲的银矿大发现(输送至中国交易),才算缓解了市场之急。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恶性循环,整个明朝都处于这样子的经济体制之下。从一开始,政府的流氓性经济思维就是毫无可操作性的,导致了官方货币得不到民间的认可——得不到民间认可,民间就会自然而然地自己寻找相对实用性的货币(直接约重量的白银)——当民间开始普遍接受并使用白银的时候,政府被迫无奈地接受这样的事实——政府被迫无奈接受事实之后,就证明了政府在货币市场的力量极小——政府在这一方面拥有的力量小,就没办法做宏观市场的调控——市场的失控,就会引起政府的防备——政府的防备,就只能是政治方针的介入——政治方针的介入,就会更加破坏经济市场。所以,整个明代的经济市场,就基本处于这样子的一个死循环里面,这当然不止是经济层面的原因,还有各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这种畸形的现象,简单点,可以说,明代的经济,就是政治的牺牲品。

且当时在民间,大户人家,也不乏出现把铜都熔了,做成佛像、香炉等艺术品的行为。因为在当时,铜这种金属,是几乎不会贬值而只会升值的,我们知道,从人性的角度来说,那些越是值钱的器物,人就越发想留着它。这样就又导致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变少,同时也会更加推动铜价的上扬,恶性循环。

民间自发性地这种行为铸造的铜质艺术品,都已经十分稀少且价值高昂,宣德炉,作为官方铸造的铜器,就更加不用多说了。

我们都知道,在古董艺术品市场,有一个恒久不变的铁律,就是“物以稀为贵”,而回归到明朝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就能相对窥探出明朝铜制品为何那么珍贵的部分原因了。

另外,再加上宣德炉,本来铸造的就不多,且基于当时的这种缺乏金属的大环境下,宣宗对于宣德炉的制作更是十分注重。据记载,当时的督造官翻遍了图谱与实物,只为了制造出经典的炉样。宣宗同时也是个文化人,对于艺术品(玩赏器)的要求也是极高的,在皇权至上的年代,自然是要满足皇帝的一切需求,并且,宣宗还会亲自过目初铸的样品,这当然就促使了宣德炉的制作工艺达到非常顶级的水准。

另外一点,当然就是适用于所有古董艺术品门类的潜在道理了,就是时间传承。明宣德至今亦有五百多年,试想,五百多年的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是多么漫长的岁月啊!且中间经过满族进入中华大地促使的改朝换代,又经过近现代我们沧桑的中华大地连续的战争与政局变迁,到政局稳定后的打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政治环境等等。如此种种下来,能顺利传承至今的宣德炉,当然就是凤毛麟角了,这当然也是宣德炉珍贵的原因了。

  总结来说,宣德炉在铜炉界的一枝独秀,可以说有这么几点:第一,明代缺铜;第二,工艺精湛;第三:年代久远,第四:传承不易。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8 12:44 , Processed in 0.00829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