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高宗的偏执,董其昌的迷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6:16: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高宗的偏执,董其昌的迷局                                                         2019-11-16 21:06                    

                          

小楷《灵飞经》,可以说是目前非常火热的学习字帖。很多的书法学习者,都选择从《灵飞经》入手,学习小楷字。

不过,今天的这篇文章,可能会引起学习者的不适。因为我们要涉及的两大话题,或许会颠覆、修正你的某些认知。

01/

宋高宗的偏执

小楷《灵飞经》,除了有收藏在美国的墨迹本之外,还有《初拓灵飞经》本传世。此本有董其昌的书跋云:

  此卷有宋徽宗标题及大观、政和小玺,内讳字如“泯”、“泄”二字,皆缺其偏,不止“世民”二字避讳已也,开元时经生皆仿褚河南,此独宗右军《黄庭》,袁清容定为钟绍京亦以宋思陵于经生书不收入内府,而书家品韵可望而知耳。又观点定讹字,似为进呈拣本,当时夜光抵鹊,屑越太甚,余获此卷,则如窭人解衣珠矣,书以志幸!

董其昌在此跋中赞同这一无名氏的写经作品为唐代大书家钟绍京的作品,不过,话里话外,仍藏着玄机。

值得注意的是董其昌说的这句话,“宋思陵于经生书不收入内府”。宋思陵即宋高宗,宋徽宗赵构之子。董话的意思,宋高宗对于经生书是看不上眼的,不收入内府,不收录入阁帖,不把它作为书学启蒙的教材。

我们此前曾有文称:他的书法,位列帝王前三甲说的就是宋高宗赵构。据文献考察,高宗早期书法系以黄、米二体为主,而现存三十岁以前书迹,亦正是黄、米风格。不过,三十岁以后,宋高宗就抛弃了黄、米,转入二王了。

▲赵构 跋王献之《鸭头丸帖》卷 现藏上海博物馆

就宋高宗的小楷线索而言,如《鸭头丸帖跋》、绍兴十三年(1143年)《御书石经》,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以后之《孝女曹娥碑跋》等,都是明显的学习二王书风的作品。

▲赵构跋《孝女曹娥碑》卷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御书石经》小楷结体整秀,摹王羲之《乐毅》、《黄庭》风格尤其明显。《御书石经》除有利于士子研读经书外,其「二王」风格之小楷更对南宋乃至后世书坛有着深远的影响。

▲赵构《御书石经》

浙江图书馆藏民国早期册装拓本(选页)

总而言之,宋高宗对于法帖的选择是偏执的,确实丝毫看不出他对唐人经生体的重视,哪怕瞄上一眼。

02/

董其昌的迷局

董其昌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在书跋中既说“宋思陵于经生书不收入内府”,又说“书家品韵可望而知”,但是,但是啊,他自己写的小字却压根与经生体一点都不沾边。

你看,妥妥的纯正的二王小楷书风。或者严格来讲,字法、章法均出于右军之《官奴帖》。

再看董其昌的其他小楷作品:

▲董其昌小楷

这就是董其昌的“半边字”,或者说“半身字”。与宋高宗的偏执一样,董其昌也是从来不写“靓仔字”的。

而《灵飞经》这一类经生体的字,是规整的“平面字”。

▲《灵飞经》墨迹本

董其昌的“猫腻”何在?或许我们可以妄自揣测一下。

1、此拓本之书跋,为应酬之作。不说坏不说好,但是我告诉了你,宋高宗那样的书法高手是不会看上这一类经生体“平面字”的。

2、董其昌用自己的字表示,他也是不学、不写这一类经生体的,他写的是“士人字”,是“半身字”,是纯正的二王家法。

拓本与书跋的对比,留给有心人自己去发现。经生体、平面字与士人书、半身字,在这个拓本中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稍微有眼力的人,对于这个迷局,其实一眼就能看穿——这正是一个鲜活的样本。也不知道,董其昌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了这书跋背后的一重公案。

陈振濂说:董其昌是“书法史最大的果实”。但其实,要笔者来说,董其昌是一位书法史上的重要转折,他在学习前人书法的基础上,明确了二王以下、传承有序的士人书基本法则,并将之确立在自己的书画中,这才是“南宗”的一个重要内容。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书法屋

主编 | 凌晨

编辑 | 土曾 小君 祁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0 02:06 , Processed in 0.00884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