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米芾--又颠又狂的人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01:37: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米芾--又颠又狂的人生                                                         2020-01-30 22:35                    

                          

屈膝下跪,念念有词:我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米芾拜石 | 百度百科

这个画面显得是如此的可笑,向石头下跪,这个人非傻即癫。然而这个人在书法史上却是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与苏轼、黄庭坚、蔡京并称“宋四家”,他就是米芾。

有一种说法,说如果不考虑苏轼在中国文坛的地位,也忽略黄庭坚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的地位,或许“宋四家“该是“米苏黄蔡”,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况且书法本身也不能与文学脱离,这种说法是否恰当就让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去评价吧,这里不提。只是这种说法的存在也可以从侧面看出米芾的书法成就之不俗。


蜀素贴 米芾著,现藏于台北故宫

米芾是个癫狂的人,开头提到的米芾拜石可见一斑,所以后来人们给米芾起了个外号叫“米颠”。关于米芾的趣事很多,这里再列举一事:有一次,米芾在船上拜访蔡攸(蔡京之子),蔡攸拿出自己藏的王羲之《王略贴》给米芾看,没成想,米芾看了之后非常想要,想要拿自己藏的画跟他交换,蔡攸不肯,米芾直接往外跑,口中大叫:“你要是不给我,我现在就跳下江去。”蔡攸无奈,把贴给了他。搁现在,分明就是个赖皮嘛,恐怕早就打电话让警察来治他啦。

然而米芾癫狂,却是认真的癫狂,米芾拜石,外人乍看显得十分可笑,可是仔细了解米芾之后才恍然大悟,他对石头是真的痴爱。米芾爱石,不仅收藏、赏玩各种天然奇石,而且著书立说,是研究砚石的先驱者之一,他所著的《砚史》对于后人研究、认识文房古砚的材质、纹饰乃至制砚工艺等各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石四法”到现在也还是赏石界的经典。

米芾像 | 百度百科

米芾向蔡攸索贴的赖皮也恰恰证明了他对于书法的挚爱,他自己是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足见其认真。这让我想起美国著名的一位电影导演库布里克,被无数影迷称为“神”的人,他对电影也是同样认真到疯狂。有一次,为了让电影表现出油画的质感,他要求片场不打灯光,全部用蜡烛,逼得摄影师四处找合适的镜头,最后到美国太空署找来了用来拍月球的镜头,听起来就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认真、疯狂,疯狂到难以理解。

库布里克

读米芾的史料时,我还注意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米芾对于唐代以草书成就冠绝后世的大书法家张旭的态度曾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年轻时,米芾几经周折得到了张旭的《秋深贴》,欢喜得不得了,但是后来米芾又在《论草书贴》中贬道:张颠俗子,变乱古法,惊诸凡夫。这搁现在恐怕就是不敬师长的宵小之辈。可是这背后反映的是米芾书法水平提高后对于书法理论独到的见解和坚持。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认真学习,独立思考,得出自己观点、理论,这放在任何时候都是值得肯定与赞扬的。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更多好的思想才能如泉涌般迸发出来,我们的社会也才能更加的美好而有趣。

反观当下,互联网时代,所有人,不论职业如何、教育水平高低,均可以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言论,各种思想,各种声音在网上汇聚,本来应该是多元价值,思想相互碰撞,激发更多新态度、新文化、新思想的时代,然而,我们却发现当今的互联网越来越趋向于物质化甚至于粗鄙化,大多数人坚持的不是自己相信的真理,而是大多数人相信的真理,“不要试图挑战大多数人“似乎成了某种“正确”,这真的对吗?米芾对于张旭书法的评价是否恰当,自有书家评论,但是米芾直述自己的见解、保持独立思考的态度或许值得我们反省自己。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13:23 , Processed in 0.0079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