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曾诙谐地对贺子珍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3 15:53: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曾诙谐地对贺子珍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2020-02-13 10:54                    

                          

贺子珍(资料图)

贺子珍,原名桂圆,又名自珍,1909年9月28日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共永新县委负责人之一、共青团永新县委书记、吉安党委妇委、妇女协会组织部长;建国后,任杭州市妇联主任,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妇女先驱。

贺子珍是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也是毛泽东同志革命生涯中一位重要的女性。

“塘边遇险”产生爱慕之情

贺子珍根据党的安排,带领工作组到西乡夏幽区塘边村,领导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她到塘边村,住在一位贫农婆婆家里。

革命根据地刚建立,如何合理地分配土地,没有一个统一的章程。毛泽东同志决定制订一个统一的土地法,为此,他亲自去进行调查研究。不久,毛泽东同志带领一部分战士第二次来到塘边村,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住处,工作队只好安排他也住在这位老婆婆家。

正是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毛泽东和贺子珍由相识而相知,萌生了爱情。

贺子珍对毛泽东的敬佩之情,从“塘边遇险”之后得到了升华。

一天,一声清脆的枪响,打破了山林的寂静。一支地主保安队向塘边村袭来,队长边跑边扬言:“捉拿毛泽东,到蒋介石面前领取重赏。”

此时,毛泽东同贺子珍正在一起分析调查材料。情况万分紧急,枪声已经四处响起来了。贺子珍感到有些紧张。因为驻在附近的红军连队和毛泽东的警卫班都到各个村子做群众工作去了,一时无法集中。

“怎么办?”她焦急地抬头看了看毛泽东。

毛泽东一动不动,慢条斯理地仍旧抽着他的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头脑非常冷静,思绪清晰。他考虑了几分钟,说道:“在不知敌人底细的情况下,冒险的仗不能打。”

然后,他把手头的烟蒂一扔,立即决定:“通知群众,马上撤离!”

敌人进村后找不到人,知道这里有了准备,在村里抢掠了一阵便走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虽是极平凡的一桩小事,但是,在贺子珍的生活中,却是一次关键性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事件。塘边遇险,贺子珍目睹了毛泽东处事不惊、镇定自若、沉着果断的革命家气质,内心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与毛泽东的十年婚姻

从1928年至1937年,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婚姻保持了十年。这十年,毛泽东同志历经了政治上的起起落落,在他最艰难的时期,贺子珍始终伴随着他,同生共死,不离不弃。这十年,贺子珍在极其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尽着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也是这十年,贺子珍的精神和肉体承受了太多的伤痛:与父母和儿女生离死别,惨失弟弟,艰苦条件下频繁生育带来的病痛,还有长征中为掩护战友被敌机轰炸留下的十几块常让她阵阵作痛、刺激神经的弹片……

1936年,毛泽东与贺子珍在陕北。

然而,世事无常。从大革命年代的“井冈之恋”,到成为红色根据地的“模范夫妇”,贺子珍和毛泽东二人在政治风雨中荣辱与共,在长征路上艰苦相依,却没想到会突然发生婚变。熟悉他们的战友都知道,他们夫妻矛盾起源于性格方面的原因。

毛泽东性格虽有时很温和,但有时火气也很大。而18岁就骑马挎枪走天下、历经万里长征的传奇女杰贺子珍,虽外表温柔,但她的刚直爽快劲“在女同志中是很少有的”。当年,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和她大吵一顿,事后还诙谐地说:“你是铁,我是钢,碰到一起响叮当。”

毛泽东与贺子珍(资料图)

到了陕北后,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而这时的贺子珍,经历长征战火的伤害和频繁生育的折磨,身体满是伤痛。她看到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深深感到自己知识不够,尤其是革命理论方面太欠缺了,想多做些工作,却深感力不从心。随着越来越多的男女知识青年和爱国学生涌至延安,毛泽东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又喜欢同这些知识青年交往聊天,所以跟贺子珍的交流就越来越少,这更让性格倔强的她陷入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之中。

1937年春,毛泽东和贺子珍在延安。

在这种情势下,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多了起来,感情渐渐出现裂痕。毛泽东曾和陶铸夫人曾志说起这件事。毛泽东说:“有一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而且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1937年8月,同毛泽东怄气的贺子珍一气之下,离开延安,前往西安,准备再从那转赴上海。她没理会毛泽东的劝阻和召唤,当她在西安见到毛泽东派来送信并接她回延安的勤务兵时,她只是请他给毛泽东捎回了一块手帕,上面写了四个字:“从此诀别。”

当贺子珍准备从西安去上海时,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成了抗日的战场。尔后,性情倔强的贺子珍,拒绝了毛泽东几乎是一路不停的挽留,义无返顾地转道兰州、迪化,最终搭上了去苏联的飞机。到莫斯科后,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儿子,取了一个俄文名字——廖瓦,然后隐姓埋名开始了学习生活。

然而,不幸的遭遇却一桩接一桩地降临到她的头上。1938年,十个月大的廖瓦染上肺炎夭折。正当她沉浸在痛失爱子的哀痛中,国内又传来毛泽东同江青结婚的消息。这个消息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丧子又失去丈夫,接连的巨大打击对于贺子珍来说可想而知……

贺子珍与女儿李敏1947年在苏联。当时9岁的李敏在照片上为刚出医院的短发妈妈加上“头发”。

直到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结束,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沈阳。在苏联生活了十年的贺子珍才带着毛岸青和娇娇回归故国,迁到了沈阳。

雄心满怀却身患重病

1976年9月,毛泽东主席弥留之际,李敏赶到父亲身边。这时毛泽东主席已不能讲话,他向李敏作了一个圆圈的手势。李敏揣摩了很长时间,猜想可能是桂圆的意思,桂圆是贺子珍的小名。毛主席逝世时,贺子珍未能去北京。

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贺子珍虽然当时没有发表什么言论,但她对女儿李敏说:“我可以干点工作了,哪怕是写写回忆。”

此时的贺子珍,已经是满头白发,她的身体非常衰弱,但是她那颗要为人民做一点事的壮志雄心,依然未减当年。她完全忘了,此时自己已经是个67岁的老人了,早已过了离休的年龄,应该在家里安度晚年了。

贺子珍(中)晚年与女儿李敏(左)、外孙女孔东梅合影。

然而,正当她满怀希望向往着未来之时,新的不幸又降临到她的头上。一天上午,她一觉醒来,发现左手抬不起来,左腿也不听使唤了。最后,医生诊断为中风,她的左半身偏瘫了。贺子珍很快被送进了华东医院,接着,医生又检查出了她患有糖尿病。

面对这接踵而来的不幸,贺子珍万分痛苦,她并不是为自己忍受不了身体的病痛而痛苦,而是为不能为国家和人民再去工作而痛苦!

1984年4月19日下午,贺子珍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走了,享年75岁。

邓小平定调贺子珍葬礼

贺子珍逝世后,对于她的后事如何办理、骨灰安葬在哪里,中共上海市委不敢自作主张,请示中办,中办又请示了邓小平。

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中央的领导人都要送花圈,贺子珍的骨灰放一室。”一室是八宝山革命公墓存放中央领导同志骨灰的地方。邓小平的话给贺子珍葬礼的规格定了调。

1984年4月25日,贺子珍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革命公墓的大厅举行。

胡耀邦、邓小平、陈云、邓颖超、聂荣臻、习仲勋、杨尚昆、杨得志、宋任穷、陈丕显、胡启立、乔石、郝建秀、王首道、蔡畅、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白栋材、王芳、陈国栋、胡立教、杨堤、汪道涵、阮崇武、李坚真、曾志、陈琮英、刘英、彭儒、钱希钧、孔从洲等也送了花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政协办公厅,上海市、江西省、湖南省、福建省、浙江省、陕西省、贵州省、江西吉安地区、永新县的党政机关送了花圈,并且发来了唁电。

贺子珍的遗体安放在大厅中央,遗体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周簇拥着常青树和鲜花,遗体前摆着她的亲属贺敏学、李立英、李敏、孔令华献的花圈。

4月25日下午,贺子珍的遗体火化。随后,中央派了一架专机,把她的骨灰运到北京。贺敏学,李敏、孔令华,以及他们的子女,护送骨灰回到北京,安放到八宝山革命公墓。

第二天,也就是4月26日早上的新闻节目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贺子珍逝世的消息。当天,北京及全国各大报纸都刊载了新华社向全国播发的贺子珍逝世的电讯,并刊登了她的照片,介绍了她的革命简历,最后做了历史公正的评价:

贺子珍同志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艰苦奋斗的一生。

贺子珍,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这位最早上井冈山的女共产党员终于走完了她坎坷不平的人生之路,含着微笑离开了人世。她的一生中有慷慨激昂、英勇悲壮的战斗岁月,有遭受磨难与不幸的艰难时光,更多的是心里流着血、眼里流着泪的沉默的悲苦日子。但是,人们不会忘记她,因为她为中国革命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她——一位平凡的女性,为中国革命几乎流尽了身上最后一滴血……是她,伴随毛泽东同志一起度过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艰难的阶段,也是她,在革命胜利之后,为了大局默默忍受个人的悲苦,过着孤寂的生活。然而,中国革命的历史丰碑上却镌刻着一个不朽的名字:它就是——贺子珍!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6 22:21 , Processed in 0.00888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