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首唐诗流传千年,很多语文老师却解释错误,背后故事令人不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12 00:47: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首唐诗流传千年,很多语文老师却解释错误,背后故事令人不齿                                    

            

        2020-03-11 22:06                    


唐诗是我国诗歌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之一,许多经典名句流传至今。很多唐诗更是列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小学生必读必背的重点知识点。

诗人在书写诗歌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特定的历史背景,所以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仅要求能够理解字面上的意义,更需要了解诗词当时的历史背景、诗人生活经历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诗词背后的真正含义。

譬如,就有这样一首唐诗,它是一首流传了千年的经典唐诗,很多人都会背诵,平时也会偶尔用到它里面的名句。这首唐诗而且还列入了中小学语文教材,但有的老师却常常解释错误。这首唐诗就是宋之问的《渡汉江》。

诗句全文如下: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很多肯定不陌生,特别是最后两句,已经成为经典。很多常年在外的游子,每当快要回家的时候,就会念出这首名句,或者用“近乡情怯”来形容自己的心情。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描写了诗人宋之问曾经被流放岭南(现广东)多年,与家人基本上失去了联系。最后终于找到机会逃了出来,准备回家的时候,离家越近,心里却越害怕。

这首诗的大意,很多人也都非常清楚,但背后真正含义有的人却不一定知情。现在都记得曾经自己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当年语文老师在解释最后两句时,是这样说的:

诗人由于多年没有回家,离家越近越是思念家乡,心里却也更加害怕,碰到从家乡来的人都不敢去问候,生怕别人知道自己过得不好。

说实话,其实很多人也是这样理解这首诗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敢回家,有的也是这个原因。因为每个人曾经背井离乡出来的时候,都是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衣锦还乡。但当自己在外面混得很差的时候,有的人连家都不敢回,怕没面子。

宋之问当年写这首诗的时候,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来听听专家学者怎么说。

河南大学文学院著名教授王立群老师,曾经有一次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点评这首诗的时候,他说出了这首诗背后的真实故事。

王立群老师说:

原来宋之问这位诗人是武则天时期的诗人,他曾阿附于武则天男宠张易之,这才导致了最后被贬到到广东。这次是从广东逃出来,一直藏身于洛阳不敢回家。写诗的时候,是正好渡汉江时的有感而发。

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家,他不知道家人有没有因他而受到株连,也不知道他自己的丑事有没有传到老家,因为这个原因离家越近他越胆怯,才不敢“问来人”。

可见这首经典唐诗后面还有这么一段让人不齿的故事。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掐掉前后故事情节的诗词,完全是不同的意思。而历史上的宋之问确实有才,但人品却非常差。为了将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占为己有,将自己亲外甥刘希夷给害死了。

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往往是一背子之,不求甚解,更别说像这样去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诗人的生活经历了,这样背下的诗词往往效果并不理想,并没有领悟诗词的真正含义。

对于宋之问的这首《渡汉江》,你们以前是怎么理解的?欢迎交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0-3-25 23:21:19 |只看该作者
好帖!学习!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8 14:55 , Processed in 0.0084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