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牧在扬州短短两年间都做了些什么?为何如此怀念扬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2 06:09: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杜牧在扬州短短两年间都做了些什么?为何如此怀念扬州?                                    

            

        2020-03-21 19:23                    

             江南风月,其实就是扬州风月。唐代诗人张祜笔下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便可道尽扬州的繁华绮丽。
从古至今,扬州都是一片繁华之地,在那里有着无数的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也有许多商贾巨富一掷千金,更有无数的歌妓美人的巧笑嫣然。每当想到古时候的扬州,总是情不自禁的在脑海中浮现起一幅幅歌舞升平的画面,也难怪有无数的人流连于那里,只为博佳人一笑。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美丽的江南城市,自然引得许多才子为此而作诗,历朝历代有不少诗人在这里都留下了非常经典的传世诗篇,而对于扬州而言,最能代表扬州的才子便是杜牧了,杜牧年轻时曾在扬州担任幕僚,期间可谓秦楼楚馆游遍,风情尽揽于胸。而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诗,诗名叫做《寄扬州韩绰判官》。
这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尤其是诗文中所描绘出扬州的绝美意境,更是令人感到惊叹,这首诗是杜牧在离开扬州之后,怀念昔日的同僚有感而发所写出的作品,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他对曾经生活的深切怀念。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文的大概意思是说,青山在远处隐隐的起伏着,江水非常悠远,虽然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但是江南的草木还并未凋零。而在二十四桥那里,明月静静地映照着悠悠的水波,曾经的老朋友,你现在又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呢?
在这首诗文的前两句中,诗人先是回忆起了自己曾经在扬州时的绝美景象,那时正是秋天,青山连在一起,隐隐约约的,而绿水也静静地在流淌着,虽然已是秋季,可是树木仍旧很旺盛,这对于身在北方的诗人来说,是绝对没有办法见到的。江南这边永远都是一片绿色,充满着勃勃的生机,这是诗人最感到向往也是最喜爱的地方。与此同时,诗人之所以在这里描写秋天江南草木不凋落的景象,其实也是在为下面的两句回忆在江南时美好生活的景象在作铺垫。

接下来在这首诗的后两句中,诗人则是将对景色的描写转而写到曾经自己的好友身上,想一想两个人曾经在一起共事的日子,闲来无事时一起到处游玩的美好生活,更是让他感到无比怀念。正文中所说到的二十四桥,其实是在唐朝时扬州城内那些桥梁的总称,所以在这里与其说他是在说桥梁,还不如说他是在说整个扬州城。
说到这里,我们还需要知道杜牧当时在扬州城那两年生活的样子,熟悉他的朋友都知道,杜牧出生于当时唐代富家豪门,他的家族本身就是世代豪奢,而他爷爷又是当朝宰相,年轻时的杜牧虽然心怀抱负,矢志报国,也曾写过《阿房宫赋》等很多怀古诗,但他骨子里那种富家少爷的风流之气还是没有消散。

据说他在扬州城在牛僧孺下面做幕僚,牛僧孺很赏识杜牧,也很爱护他,杜牧在扬州城那两年的时间中,每逢到了夜间时,就经常在十里长街一带到处游玩喝酒吟诗,日子过得最是风流快活,每天夜间“楚腰美酒”不胜流连,就连歌女都嫌杜牧无情。
在杜牧要离开扬州时,牛僧孺为杜牧送行,曾婉言劝诫他要注意身体,不可过度风流,当时杜牧一脸茫然,原来每天晚上牛僧孺都暗地里派人去保护杜牧,发现杜牧几乎每天晚上都流连于扬州城的秦楼楚馆。杜牧离开扬州城时也曾写过一首诗:
遣怀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由此可见扬州城之于杜牧是何等的重要。他的一世风流尽留于此,化作扬州明月桥畔的一缕春风,伴着红药,在这里荡漾千年!
再联想到这首诗是寄给他的好友的,想必在当时他们二人一定是常常一起饮酒作伴。所以他才在这里问,现如今的你正在二十四座桥上的哪一座桥上在教歌女们吹箫呢?

读过这首诗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虽然诗人写的是自己回忆里的样子,但是他却通过回忆将当年扬州城内的繁华描写的淋漓尽致,这是表达了对扬州城美好的怀念,也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4 17:28 , Processed in 0.00785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