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娄山关一战,开始部队进退两难,彭总脸阴沉下去,即投入全部兵力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8-4 13:38: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娄山关一战,开始部队进退两难,彭总脸阴沉下去,即投入全部兵力                                    

            

        2020-08-04 14:33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即进入了四川南部。四川,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四川军阀众多,派系林立。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叫保定系;刘湘、李家钰毕业于四川陆军速成系,称速成系;还有军阀杨森等。各派军阀拥有的军队及地方保安团队总数约五六十万,在各省军阀中,数量占据首位。各派军阀连年混战,抢夺地盘,涂炭生灵,民不聊生。使天府之国呈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各派军阀视兵如命,崇奉"有军则有权,兵多则权大"的原则。为了养活庞大的军队,就向百姓横征暴敛,勒索饷款,苛捐杂税,骇人听闻。如1935年上半年征收粮税,在刘湘的防区已预征到1975年;田颂尧在其防区已预征到1978年;刘存厚在他的防区内已预征到百年以上。
当中央红军西入贵州之时,刘湘就害怕红军入侵他的地盘。他一面加紧与蒋介石勾结,答应开放四川门户,允许蒋嫡系部队入川;与此同时,蒋介石也极力拉拢刘湘,任命刘湘兼四川省政府主席,在川各军统受刘湘指挥,并答应发给川军军饷和弹药武器。

另一方面,刘湘决定采取"北守南攻"的方针,即对红四方面军取守势,对立足未稳的中央红军取攻势。他决定"在中央红军未入川以前,就要把他堵住,并且一定要把这场战争推到省外去打"。于是,他立即成立"川南剿总",以原四川预备军总指挥潘文华为南路总指挥,在南路严密布防,准备堵截红军。他集中了36个团于长江南岸,红军原定的北渡长江计划难以实现。
鉴于这种情况,1935年2月上旬,在扎西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议,利用敌人对红军要北渡长江的判断,出其不意,挥师向东打击战斗力最薄弱的黔军王家烈部,以运动战主动消灭敌人,再渡赤水回师遵义。2月18日至21日,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等地向东二渡赤水。2月24日,第一军团第1团攻克桐梓。2月25日,军委令第五、九两个军团在桐梓西北迟滞川军,集中主力则直扑遵义北大门——娄山关。
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高约百丈,四周崇山峻岭,峭壁如林。从南往北去,一条土公路七弯八折,在山腰盘了数十个弯才通向关顶,犹如滇缅公路上著名的"十八拐";窄处如横道,左绝壁,右亦绝壁,从下仰视,宛若悬浮于绝壁间一样。关顶两侧,十数个峰峦突起,其中以东北方向的点金山为最,鸡头昂立,俯瞰群山,不乏一夫当关之势。

娄山关战斗于上午9时正式打响。战斗一开始,担任正面主攻的红第三军团12、13两个团便以一种无畏的态势直朝关口扑去。在关口北麓的红花园,他们与正准备前往布防的黔军一个团遭遇,双方随即交火。黔军再度显出他们的脓包本质,坚持了不到半个小时,全盘溃退,一窝蜂地向关口阵地逃去。红军第12、13两个团穷追不舍,一口气追到了关下。
一场更激烈的攻坚战又随即展开。也许,黔军吸取了第一次被红军破关的教训,在关口部署了一个旅的重兵守关,而仅点金山阵地,兵力便达两个团,负责攻坚的红军第12、13两个团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他们将大部兵力用于突击点金山主阵地。然而,由于地势所限,这是一种极不利的状况,他们只能将进攻出发阵地选择在半山腰,无法发挥突击威力,火力掩护也达不成应有的效果。而黔军依据有利的地形,用火力封锁断崖面,用手榴弹轰炸洼处,事半功倍。一个上午,红军第12、13两个团发动了十数次突击,但除把进攻出发阵地推进了百余米外,别无进展。两个团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第12团政委钟赤兵和参谋长孔权均负重伤,六七个营连干部牺牲,总伤亡人数达500之多。攻击进展不顺,引起了彭德怀的焦虑。他一如过去的作风,从桐梓指挥部策马赶到了第一线,要亲自指挥这场干系重大的战斗。

彭德怀赶到关下时,恰逢左翼的红军第13团正在组织新的一轮攻击,他便从望远镜镜头中目睹了十分惨烈的一幕。第13团投了约一个营的兵力,主攻点金山左侧隘口,开始时进展还不错,攻击部队顺一条小雨沟冲至离隘口不远的地方,但当他们发起冲击后,这才发觉隘口前面有一道凹进去的断崖,高不下两丈,陡峭如壁,光滑如镜。于是,攻击部队欲进不能,欲退无路,被夹在当中,成为了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黔军趁势集中火力猛扫,不断有红军指战员倒下去……
看到这场景,彭德怀的脸阴沉下去,眉头拧成扁豆结。他问随同而来的军团参谋长邓萍:"过来时,第一军团部队是用什么方法破的关?"邓萍回答说:"他们采取了迂回手段,以约一个营的兵力进行侧后迂回。"彭德怀点点头:"我看,现在也有必要采取侧翼迂回,第10团在左翼,第11团在右翼,先切断他们的左右臂,造成他们的恐慌心理,再斩断他们的援兵来路。"邓萍有些担心:"全部投入?是不是留部分作预备队?"彭德怀摇摇头:"不,我们务必求快。"之后,彭德怀又令人把第12团团长谢富和第13团团长彭雪枫找来,下达了死命令:"你们一定要在黄昏前拿下点金山阵地,只准提前,不准延误!"谢富和彭雪枫一震,他们从彭德怀硬邦邦的话里,感觉到了他钢铁般的决心。

也难怪,娄山关一战,关系到回师黔北的大局。倘使不克,不但以后一切计划会成海市蜃楼,而且,红军还不免陷入追堵重围中。正因这样,他和杨尚昆去军委领受任务时,毛泽东曾言简意赅地对他说:老彭啊,现在是红军的荣辱得失均系你一身。他当能感觉到这话的分量!
彭德怀的迂回战术很快发挥了作用。下午3时半,张宗逊和黄克诚首先报捷,第10团已攻克左翼两个山头,目前正在向关口发展;紧接着,右翼又传佳音,邓国清和张爱萍报告说,第11团已进入右翼纵深,并切断了敌人的增援之路。与此同时,正面攻关的第12、13两个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下午4时,点金山阵地告攻克。正面攻关一奏效,彭德怀立即改变部署,令两翼迂回的部队停止向关口渗透,继续向敌侧后深入迂回,第10团暂以板桥为目的地,第11团则以黑神庙为目的地。同时,以军委调拨指挥的第一军团一个团进入第11团现在所在位置,打击增援关口的黔军。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五瓣莲花抄尾阵。关口的战斗还远没有停止。点金山阵地攻破后,黔军退守大尖山、猴子岩一带,很快又纠集了五六个团的兵力,疯狂朝点金山阵地扑来,第12、13两个团则依据黔军原来的工事抗击。黔军的攻击一次又一次被打退。
傍晚时,迂回的第10、11两个团再传捷报,他们已分抵目的地,并相机吃掉了敌人一部。消息传来后,第12、13两个团的指战员越战越勇,始终把敌人压制在阵地之外。不久敌人也获得了后路被抄的消息,他们惧怕被歼,仓皇撤出战斗,夺路南逃。娄山关全面宣告克复。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毛泽东写下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破关后,第三军团部队和第一军团部队全面直追。26日上午,追击部队至董公寺、高坪、大桥一带,将拦阻的黔军第6、9、15共3个团击溃,27日上午,至遵义西北的石子铺,又将拦截的黔军第1、5、8共3个团击溃,直逼遵义城下。遵义战役拉开了序幕。
在攻打遵义老城的过程中,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不幸被流弹击中头部而牺牲,年仅27岁。彭德怀痛失好搭档,红军痛失大将。这时红三军团急需一位智勇双全的参谋长,叶剑英在转圜战局的关键时刻临危受命前往红三军团出任参谋长。红三军团的全体指战员化悲痛为力量,于凌晨1时左右攻克老城。然而,更激烈的战斗却是在破城之后。

当红军部队正全力攻打遵义时,自黔西方向向北追击的敌第一纵队主力吴奇伟部亦在向遵义急驰,他们企图在红军破城前赶到,算盘落空后又拟反攻遵义。2月28日清晨,所辖两个师抵达遵义近郊,其第93师已进入忠庄铺,前锋伸至距遵义南门仅2.5公里的洛江桥;其第59师亦进至新站,正向忠庄铺急进。他们打算以第59师553、558两个团和第93师一个团为主攻,经桃溪寺向遵义城南的红花岗、老鸦山发动攻击;另以黔军两个团为配合,自忠庄铺向北助攻,第93师主力和第59师555团则为预备队,集结于忠庄铺地区。红军获知敌人的态势后,以第三军团部队部署于红花岗、老鸦山一带高地阻敌;第一军团则出遵义东南,绕至敌人侧后迂回,拟截断敌人的后路,达一举全歼之功效。

双方于上午9时正式接战。一开始,敌人便摆出猛打猛冲的态势,一口气夺得了红花岗、老鸦山前几座山头。红军连忙组织反攻,也一口气夺回了几座山头。不久,敌人又借助精良的武器,充足的弹药,组织兵力反扑,把红军逼迫下去;红军又组织反攻,再将几座山头的敌人赶了下去。如此拉锯一般,双方在山上山下反复争夺,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至中午时分,敌人见一下难奏奇效,遂改变部署,以两个团的兵力牵制红花岗方向的红军,其余四个团均集中于老鸦山。他们企图先攻下老鸦山,再行扩展以获全功。
老鸦山位于遵义城西南,离城约两公里,是俯瞰红花岗,控制遵义城的制高点,十分重要。红花岗,位于遵义城南约一公里,与老鸦山毗邻,两山并立,构成遵义城的天然屏障,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老鸦山的得失,关系到红军其他阵地和遵义城的安全。守卫在老鸦山阵地的红军是第三军团10团,这是一个善打硬仗的团队,面对强敌,丝毫不惧。双方反复在阵地上争夺。红军伤亡不小,但攻打效果不明显,就连团长张宗逊腿部也中弹负伤。就在这危急时刻,中央干部团在团长陈赓的带领下及时赶到了。干部团不愧是有丰富战斗经验的骨干组成的队伍,他们在红11团的配合下,勇敢机智地和敌人展开了一场紧张激烈的争夺战,夺回了老鸦山主峰,胜利的红旗又在主峰上高高飘扬。敌人不甘心失败,又增加了一个团的兵力,集中全师的炮火,猛轰主峰,继之以优势兵力发动冲锋。干部团的同志非常机动灵活,当敌人炮轰时,他们躲到山坡下面去了。炮火一停,他们又迅速地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远了不打,等敌人靠近时,再进行猛攻,就这样,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
  战斗是十分激烈的,战友之间的互相鼓励也是十分及时的。在红10团的指挥所里,红10团政委黄克诚在和干部团团长陈赓打电话:"喂!陈赓同志吗?你们打得很好!我们已安全转移到红花岗的北坡,待机出击。我看,只要你们能控制住老鸦山,就能巩固我们整个防御阵地。等一军团赶到,就能出奇制胜。"

黄昏前,红军开始了总攻击,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溃败的敌人,一点也不过分。红一、三军团并肩向敌人展开了追歼战。红军勇猛快速,锐不可当,势如破竹,敌人闻风而逃。当天下午2时,吴奇伟见红军已占领忠庄铺北端,正向右翼节节前进,发现他的指挥所即将被包围,若不及时撤退,就有被红军俘虏的危险。吴奇伟与王家烈当即决定撤退。撤退前半小时,吴奇伟向薛岳电话报告情况,薛岳急令吴部撤回乌江北岸,守住乌江北岸两个渡口,不许返回南岸。下午4时,吴奇伟才不管什么军令大如山,急急忙忙跳上汽车,向贵阳方向夺路逃走。
这时,残敌在狂逃,队伍乱了套,吴奇伟和王家烈已经掌握不了部队。中革军委命令红军分两路猛追溃敌:以红一军团一部向懒板凳方向追击,以红三军团一部向鸭溪方向追击。当天深夜,军委电令一、三军团,要不顾一切疲劳,乘胜猛追逃敌。军委特别指出:"这一追击的决战,关系全局的胜负,无论如何要扩大战果到消灭其全部,不得丝毫动摇。"
当红军追至乌江边时,吴奇伟在狂逃,当他带着几十个卫士逃到离乌江渡约七八公里的刀靶水时,已经听到了背后的枪声。这时吴奇伟左右为难,要走嘛,薛岳有命令不准渡,不走就只有被红军俘虏的份,急得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平时那副趾高气扬的样子荡然无存,活脱脱一副狼狈相。他的参谋人员听到枪声越来越近,形势紧急,急忙要卫士挟着吴奇伟向乌江渡逃跑。已逃过江的吴奇伟竟下令砍断浮桥,桥上的国民党官兵纷纷落入水中,落在后面的1800名敌军因无路可逃被红军缴械,吴奇伟留在北岸的全部辎重,也都成了红军的战利品。

此役发挥了红军运动战特长,蒋介石的优势是碉堡加相当于红军十多倍的兵力,而红军的优势则是灵活机动,红军的两条腿蒋介石是管不住的。在红军灵活快捷、纵横自如的行动面前,蒋介石先进的武器装备、成千上万的军队反而成了包袱和累赘。这就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这次战役,俘敌30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一次胜利,士气大振。中央红军二渡赤水,获得娄山关大捷,再占遵义城,5天之内,歼灭击溃敌2个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利。这是蒋介石亲自部署追堵长征中的中央红军的一次最大失败。蒋介石气急败坏,暴跳如雷,他在指责薛岳的电文中哀叫,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由于陈诚的包庇,把失败的责任推到王家烈身上,并趁机剥夺了王家烈的军政大权,收编了他的部队。因而薛岳、吴奇伟没有受到惩处。但是蒋介石却因此下了一道严厉的命令:今后在前线作战,不论是追是堵,是攻是防,如不与阵地、城池共存,未奉命即逃避者,一律治以"失土纵敌"之罪。为怕他的军队因失败而泄气,蒋介石在重庆亲笔写了一封长信,派飞机空投给吴奇伟,给他打气,要求他今后对飘忽无定之共军作战要极慎重,勉励他"雪遵义失败之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6 04:42 , Processed in 0.0088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