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人生最难的是做自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 00:19: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人生最难的是做自己!                                                         2020-08-30 22:20                    

                          

作者:慕文 来源:古诗词文苑(songciba)

原标题:《人这辈子“做自己”是最难的,而苏东坡找到了平衡》

著名漫画家朱德庸曾说过:“身体死了,就死了,如果再加上这辈子没做自己,那就是死了两次!”可是,人毕竟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世间诸事纷繁,牵扯众多,“做自己”又谈何容易?
对于这个人类社会的永恒难题,即便是苏东坡都深受其扰。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苏轼酒醉归来,已经是夜入三更。这个时候,守门家童已经鼾声如雷,苏轼在门口怎么敲门都没人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自古豪迈文人往往都爱饮酒,酒醉时,看待世界的目光都变得温柔起来,眼前仿佛换了新天,没有尔虞我诈,只有诗意的陶醉。可是,吹着江风,听着涛声,苏轼似乎渐渐从醉意中清醒过来,万千烦恼事又涌上心头。
在孤寂夜下,想起自己宦海浮沉的身世,苏轼也不禁苦恼“长恨此生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苦心钻营、追逐名利,真正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啊?夜深风静,水波不兴,苏轼想要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能探讨人类的永恒困境,苏轼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他的诗词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
纵观古今,大多数进入官场的人都曾拥有坚定独立的灵魂,渴望建功立业,为民请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是在日复一日的官场染缸里被营营之事侵扰,那些高洁的理想似乎渐行渐远,只剩下居庙堂之高的苦心钻营和名利追逐。
而苏轼对这种失去自我,坠入污浊的“官道”非常厌恶,他只是针对新法中的流弊,像涉嫌朝廷放贷的青苗法、两浙路严苛的食盐专卖法、鼓励人告密的手实法等,形诸吟咏,进行批评和讽谏。而针砭时弊本是官员的职责和操守,这也正是苏轼秉持“做自己”的真我表现,可是忠而见诽,这次讽谏激怒了神宗,苏轼惨遭贬谪。
这首《临江仙·夜归临皋》正是作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诗案之前,苏轼的诗词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大漠长天挥洒自如,内容上则多指向仕宦人生以抒政治豪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而诗案之后,苏轼的诗词却越来越转向大自然、转向人生体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见苏轼在身心上有些厌倦,他真的累了。

但苏东坡毕竟是苏东坡,尽管因为政治失意,身心俱疲,但他拥有着比较完善的处世人格,懂得如何处理个人与现实之间的紧张关系,不至于陷入崩溃。多年的宦海浮沉使他明白一个人心境再高,也最终还是要回到这尘土飞扬的地面上来,毕竟人世间有着太多的无奈,也有太多的蝇营狗苟不得不面对。这不是逃避的态度,而是看透世事所形成的精神力量,随境赋形,从容进退不也是一种“做自己”的选择吗?
这段被贬黄州的经历让苏轼看待世事的心态越发平和,他在一年后《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写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尽管这句话是老友王定国的歌妓寓娘所说,但也一定非常契合苏轼当时的心境。
活在这纷扰的世间,总要为自己漂泊的心找个归宿,而人生如逆旅,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世人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是艰难的,唯有安顿好自己的内心,才能宠辱无惧,随遇而安。
苏轼自己也曾悟到:“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人生旷达的人,他的达观是出自本性,酒对他又有什么功用呢?人生在世各种是非忧乐,本来就是一场空虚。”也正是因为这种对人生本相有了深刻的认识,苏轼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做自己”是艰难的,但苏轼在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之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平衡,真正活出了自己生命的颜色。这是他人生智慧的体现,更给无数身处困惑中的后人们留下自己的处世范本。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16:30 , Processed in 0.0069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