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鬼”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半句更经典,却出自他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5 00:05: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诗鬼”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半句更经典,却出自他人                                                         2020-09-04 20:23                    
                          “诗鬼”李贺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半句更经典,却出自他人
说起诗的故事,我们就不得不提起唐朝,唐诗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有着极大的意义。这跟唐朝开放的思想有关系,唐朝可以说是中国各个朝代最为杰出的时代。物通内外,贸易繁荣,万国敬仰。这样的时代自是孕育着文化的繁盛。这次所说就是李贺,留世作品虽然不多,但是篇篇经典,譬如各位看官耳熟能详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就是出自他手,这样的绝句直到宋朝才有人能够对的上来,可见其人必然才高八斗。

李贺虽然属于皇室之后,但是到了他这代,跟当时的皇族几乎八竿子打不着了。因此也只是平民百姓,生活过得也是相当困苦,或许就是因为生活条件的问题,导致了他瘦骨嶙峋,手指看起来又细又长,故此,还得了个外号,叫什么“长抓郎”。可见其身处的环境并不怎么好,甚至让人不禁有些同情他的惨状。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贺所处的环境如此,造成了他的诗大都是在讨论生死的问题,可能这就是跟他每天奔波于生存下去的边缘有关。从他的诗文中透漏着一股不应年少该有的凄凉沧桑感。他在诗坛也由此获得了“诗鬼”的称号。他的作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是不可逾越的高度——哀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样的佳句。引得多少迁客骚人,文人墨客赞叹不已。以至于后来专门把“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提出来作为上联。不过纵使时光流逝,还是鲜有人能对得上。

时光荏苒,朝代更迭,但是文人墨客依旧没有忘记“天若有情天亦老”。北宋才子石延年邀请他的好友把酒言欢,他本人借着酒劲对出了下联“月如无恨月长圆”,在场的人顿时哑口无言,心服口服,李贺的绝句似乎也找到了归属。后来又有人把李白、李贺、苏轼、石延年的诗词中各取一句,组成了一副绝对:把酒问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举杯邀明月,月如无恨月长圆。可见,纵使时代更迭,物是人非,但这些文化却深深植根于人心,“诗鬼”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半句不是出自李贺,却出自他人,而北宋才子石延年的“月如无恨月长圆”更显经典,这或许就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吧!

令人惋惜的就是,诗鬼李贺年仅27岁,便早早离世,倘使他能再活得长久一些,恐怕其成就必然不会输于李白。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李贺如此才华呢?后来石延年的对上下句,又能不能堪称绝对呢?李贺自幼多病,身体羸弱,科考落选,心中苦闷自是不必多言,因此他的诗文无不透露着断肠之苦。也就是这样的环境下,加上他本人才智过人,造就了他诗文的成就。反观石延年,北宋初期,他也是屡次赶考,结果屡次不中进士,但是他反而豁达应对,造就了他豪放的品性,这与李贺可以说是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朝代更迭,他也能体会到李贺的心情,因此才会在酒后吐露心言。我们更是可以从中看出,即便是石延年再怎么豁达,人生遭受如此多的不如意,也难以释怀。

多关注,听故事,明古今,畅未来。历史故事本身也算有了结果,但是文化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前进的脚步。即使千百年已过,我们也不会忘记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化。
参考:《唐诗三百首》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 19:43 , Processed in 0.0082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