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看不懂觉得是病句,看懂才知人生的意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9 13:1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看不懂觉得是病句,看懂才知人生的意义                                                         2020-10-09 14:25                    
                          

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从人。凡死之属皆从死。死,代表生命的终止,古人将死比喻为水停止了流动。

死亡是一个避无可避的话题,但古人总是会回避这个问题,哪怕是孔子也只是说“未知生,焉知死”,不过近现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开放,对死亡谈得也多,鲁迅同样写过一篇关于《死》的散文。

在鲁迅的文章当中,从不缺乏死亡,最为典型就是《药》中勇敢为革命献身的斗士夏瑜,他心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而死,《祝福》里面的祥林嫂一生悲苦,残酷的婚姻,孩子的离世,最终她死在了热闹的街头。

不管是夏瑜还是祥林嫂,死亡都是直白的,然而孔乙己的死亡却是一个未解之谜,鲁迅写:“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是时间副词,表示的内容不是非常精确;的确是程度副词,表示十分肯定。

“大约”和“的确”在词性上是相反的,鲁迅却在一句话当中使用了一对反义词,在表示不确定他是否已经死亡时,又确定他的死亡,从语文的角度来讲,这绝对是一个病句,那么鲁迅真的会写病句吗?

首先我们要理解鲁迅背后的“死亡”,鲁迅的死亡在一定程度上是带着讽刺,夏瑜之死,仅仅只是夏三爷为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而将他出卖,祥林嫂则是孤独的死在热闹的街头。

两人的死亡都被赋予的一定的意义,孔乙己的死亡同样也是赋予了“生”的希望和启蒙意义,在封建社会,人们一方面对死亡看得很重,但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封建制度,也让死亡变得很轻,“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根深蒂固。

孔乙己是生活在旧时代的人,遵循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信条,一辈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却不愿意通过劳动赚取钱财,在新旧文化交替的年代,这种格格不入的人是难以存活下去的,所以他“的确”死亡了。

孔乙己的悲剧并不是个人悲剧,而是整个旧社会的悲剧,同他一起“死亡”的还有封建社会。

至于鲁迅为什么用大约,主要是因为孔乙己虽然迂腐、麻木不仁,但他还有善良的一面,在文中,他教小孩子认字,给他们吃茴香豆,他也希望这般善良的孔乙己能够同自己的命运斗争,所以他又期盼孔乙己没死。

孔乙己的死亡在鲁迅的笔下赋予了两种“生”的希望,一种是新文化运动的生,一种同旧社会抗争人的生,读鲁迅的文章,往往都需要了解时代背景,一般人还真不容易理解,看懂的人,多多少少经历过现实社会的辛酸苦楚。

其实鲁迅的文章有很多,这套《呐喊》收录《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阿Q正传》、《故乡》等14篇小说,原价156元,现价只有99元,读鲁迅文章看透人生,喜欢鲁迅文章的人不可错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8:21 , Processed in 0.0074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