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楼主: 大道本无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言成功,只要满足——我的育儿经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501#
发表于 2014-8-19 05:54: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8-19 05:56 编辑

            一百一十、一部《道德经》就讲了两个字:“道”与“德”
      我问儿子:“你知道《道德经》为什么叫《道德经》吗?”
      “还是听妈妈解释吧!”儿子很狡猾,又把问题抛给我。
      “好吧,那就听妈妈给你解释。”我又把话头接了过来:“《道德经》五千言,九九八十一章,看似复杂,我们把它概括一下,其实就如书名所言,只讲了两个字:‘道’与‘德’”。
      我看儿子在认真听,就接着讲了下去:“‘道’与‘德’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方面。道,讲的是天道,是阐述自然界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那么,什么是德呢?德,讲的是人道,是阐述人类社会内部事物变化规律的。”
      “我们学习《道德经》,一是要顺天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再就是要行人道——实现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的和谐。”
      “要达成这种和谐,最关键的,是我们要从本质上理解和认识老子关于‘道’的辩证哲学,并以此来指导我们日常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决定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左右着我们的人生命运。我们要把老子之道作为人生的坐标,经常检验一下自己是否在思维方式上有缺陷。如果我们能时时纠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使之与客观世界相和谐,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变得平坦而宽广,少走很多弯路。遇到坎坷,会把它化为平夷;遇到不顺,能把它调顺;遇到失败,能让它转败为胜。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看时候不早了,我对儿子说,咱们今天先开个头,下次再详细讲。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02#
发表于 2014-8-21 07:37: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8-21 07:40 编辑

                一百一十一、因为“道法自然”,所以要顺其自然
      我对儿子说:你要牢牢记住“道法自然”这句话。“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的一句经典名言,是道的基本特征。你若理解了它,并能自觉运用它,你对生活的看法就会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
      那么,什么是“自然”呢?顾名思义,“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就是没有人为干扰的自在状态。它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由自然我又说到了客观存在。
      我对儿子强调说:儿子,你一定要记住,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客观的。大自然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客观的,就连我们自己,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于客观存在的一切,我们无法左右,更无法随心所欲的改变。这就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这就是世界万事万物变化规律的“道”。
      “可是,知道了‘道’的客观性,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呢?”儿子是个讲究实际的人。
      “别急,妈妈现在就要给你讲这个问题。”我说。
      “这个道理虽然浅显易懂。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被这个问题所困扰,不知不觉在认识上犯错误。”
      “你是不是常常有不如意的时候,并为此而烦恼呢?”我问儿子。儿子用力的点点头,等待着我的下文。
      “不单是你,所有的人都会常常不如意。所以,常言总是告诫我们: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不如意?为什么这些不如意会给我们带来没完没了的烦恼呢?”我顿了顿,又接着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不如意和烦恼的根源,就在于我们还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不懂得去顺其自然,反而用自我主观愿望去强行改变客观世界,企图让客观世界按照我们的主观意志行事。结果,在客观面前总是碰壁。所以,就总是不能随心所愿。”
      我看儿子在认真听,就接着说了下去: “如果我们能够如实的认识我们生存的世界是客观自然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并能客观的认识自己,对待自己。就不会强求客观世界与自我意愿相符,而是自觉的将自我言行与客观的道相合。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有了自知之明,就会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会再去抱怨,就会顺其势而为。这样一来,心态也就完全不同了。由不如意所带来的烦恼,就会如烟消云散。”
      为了不让儿子产生误解,我又对儿子解释说:但要注意的是,“顺其自然”可不是“任其自然”啊!顺其自然和任其自然,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顺其自然,是在不违背自然天道的基础上,顺其趋势进行疏导,而任其自然则是放任不管。前者是主动积极的,后者是被动消极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
      为了让儿子对顺其自然有一个更感性的印象,我又给儿子讲了一个关于顺其自然的故事:
      有一个长着长长胡须的人,有一天被人好奇的问:“你晚上睡觉时,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呢还是放在被子里面?”
      这个问题把长胡子问住了。他的胡子虽然留了很多年,但从来也没有注意过,在晚上睡觉时,它是呆在被子里面的还是被子外面的。
      长胡子想了想说:“这样吧,今天晚上我睡觉时留心一下,明天再告诉你答案。”
      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长胡子开始留心自己的胡子。它本来先是在被子里面来着。不过,觉得前胸被胡子弄得痒痒的,很不舒服。就又把它拿到了被子外面。这样一来,胡子又把下巴弄得翘翘的,更不舒服了。于是,长胡子开始对胡子的摆放位置纠结起来,里也不是外也不是,怎么摆放都不舒服。结果,折腾了一宿,也没有找到平时胡子是如何放置的正确答案,却弄了个通宵失眠。
      听到这里,儿子哈哈大笑。我又补充道:这件事告诉我们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凡是应该自然的事,就应该顺其自然最好。
      我想,顺其自然思想,通过这个胡子的故事,一定会在儿子心灵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吧?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03#
发表于 2014-8-23 03:19:1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14-8-23 03:45 编辑

赞!
好文章。


育儿经里多受益,
道德经中理更深。
文章清逸负奇色,
大道春风化雨来。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04#
发表于 2014-8-23 03:49:32 |只看该作者
愿看下篇!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05#
发表于 2014-8-23 18:33:15 |只看该作者
“悟”字解的好!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06#
发表于 2014-8-24 09:15:39 |只看该作者
文章朴实生动。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07#
发表于 2014-8-24 10:39:39 |只看该作者
谢谢朋友们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08#
发表于 2014-8-24 10:39: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大道本无边 于 2014-8-24 10:41 编辑

            一百一十二、人的思维不能偏激——走在太极图那个“S”线上
      我想给儿子好好讲一讲关于《道德经》辩证思维的问题。因为只有理解了《道德经》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真正理解《道德经》。
      为了能让儿子对《道德经》的辩证思维有一个感性、直观的认识,我拿来一张太极图给儿子看。
      儿子一看这张太极图,就连连说,这图我见过,它还是韩国国旗呢。
      我说,是呀,韩国也好,日本也好,都是在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是中国人,更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接着,我们就进入了正题。
      我对儿子说,我们经常犯错误,是吧?我们犯错误的根本原因,往往是由错误的思维所导致的。所以,当我们在犯了错误之后,再回过头来总结一下其原因,就会清楚的发现,尽管犯错误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但有一个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那就是所有的错误都是一种偏离,都是从正确的轨道上偏离出去的一种绝对化、极端化的认识。比如,当我们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物,如果用绝对的“好”或者“坏”去评价的话,就是一种典型的极端化偏离。要减少犯错误的机会,就要学会用《道德经》的思维方式去纠正错误的思维。
     《道德经》的思维方式是辩证思维。什么是辩证思维?这种辩证思维通过这张太极图,看得最清楚不过了。
      我告诉儿子,这张图虽然是由后人所作,不在《道德经》一书中。但它却是对《道德经》辩证思维方式最精辟、最直观、最高度的概括和诠释。别看这张太极图简单,但它却扬名古今中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张论述道学哲理的画图。你若看懂了这张图,就不会不佩服我们祖先的伟大和智慧。
      于是,我开始给儿子讲解这张图。
      我说,这张太极图,是由一条白色的鱼和同样大小的黑色的鱼,首尾环抱而成。这黑白两条颜色相反的鱼,代表事物相互矛盾对立的两面。其中,白鱼代表阳,黑鱼代表阴。这便是阴阳。它们相互环抱在一起,表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最画龙点睛的一笔,是黑鱼长着白色的眼睛,而白鱼长着黑色的眼睛。它非常巧妙地告诉人们,在黑的这一面蕴藏着白的因素,在白的这一面蕴藏着黑的因素。说明阴阳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又相互孕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一定条件下,还会互相转化。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什么叫太极?太极就是孕育了阴阳双方的一个完美的圆。它可以用来代表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什么叫阴阳?阴阳代表了所有事物内部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它就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辩证法最根本的法则。当然,它就是《道德经》辩证思维的核心,它就是世上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它就是我们说的大道。
      我又进一步给儿子解释说,你现在注意看黑白鱼之间的那条“S”线。这条“S”正好是黑白两条鱼共同的边缘,它不偏不倚,正好穿过太极这个圆的正中间。
      我们一定要好好琢磨一下这条“S”线。刚才我说过,我们所犯的所有错误,都是从正确轨道上脱出的一种偏离。我们要学习《道德经》的辩证思维方式,用这张太极图来形象说明的话,就是要走在这条“S”线上。
      这条“S”是一条中线,它正好把阴阳分为两半。所谓思维方式的偏激和极端化,其实不外乎两个方面:或者是太过,或者是不及。如果我们把太过的一方当成阳,不及的一方看作阴的话,太过和不及就是由这条“S”线向白鱼一方或者黑鱼一方偏离的结果。还是拿刚才我们所说的“好”与“坏”说例,若以“好”为阳,“坏”为阴的话,绝对的“好”,就是偏离了中线向白鱼倾斜;绝对的“坏”,就是偏离了中线向黑鱼倾斜。无论是绝对的“好”还是绝对的“坏”,两者都是与辩证思维相违背的一种偏离。
      我提醒儿子,知易行难。懂得这个道理很容易,但要实行起来却很难。因为一个人从生下来就是不完美的,就是带着各种缺陷的。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克服自我内心深处那个有缺陷的思维惯性,对自己的思维时时矫正,不断完善自己。
      我还告诉儿子,这条“S”线还提示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螺旋式的,曲折的,这也与这条“S”线相同。因此,我们的思维也要采取“S”线方式,让它具有弹性和回旋的余地。而不要采取直线性方式,因为那是僵死的、教条的。被人们讥笑为“一根筋”的思维方式,就是如此。这也是思维的大忌。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09#
发表于 2014-8-24 11:15:31 |只看该作者
赞!
论述精辟,很受启迪。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510#
发表于 2014-8-26 10:17:51 |只看该作者
谢谢鼓励。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9 09:57 , Processed in 0.0107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