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6|回复: 0

儒释道各有一句经典格言,千百年来,却时常被人们所误解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1-14 04:19:30 |显示全部楼层
儒释道各有一句经典格言,千百年来,却时常被人们所误解了                                                         

2021-01-13 20:26                    
一、引言  

道教和佛教,是中原大地的两种主流宗教,而道教在中华文化中,流传的历史更加久远,是中原的本土宗教。其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就有道家,除此之外,还有墨家、法家、兵家,儒家等等。其中儒家经历的起伏较大,秦灭六国之后,焚书抗儒,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才提出独尊儒术。也是在汉朝,有一种思想传入,它便是佛教,到了唐朝时期,佛教得到了繁盛。

自唐朝之后,佛教道教和儒教,三足鼎立,《西游记》描述的便是唐朝的玄奘西行,书中也描述了“儒释道”三家并行的相关内容。

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自从佛教进入中国后,经过了一步步的慢慢演化,最后成为三大宗教之一,如今的佛家典籍,更是浩如烟海。例如《大藏经》、《楞严经》等等,这些典籍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的已经成为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例如这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这句来自《佛说十善业道经》中“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来意义被误解了,如今成为了一些良心极坏之人,为非作歹的开罪词。

人不为己中的为,应该读第二声,而是不是读第四声,整句话的意思是,人假若不修行自己,不反省自己,不改变自己的过错,不成为真正的自己,是天地所不能容忍的。

而不是应该理解成:人不为了自己的利益,是会天诛地灭的。

第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来自《道德经》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时常被人们所误解。

人们仅仅从字面上去解释,简单地认为,天地是不仁慈的,甚至冷酷到将万物当成了狗。这个角度去理解,便会觉得老天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其实这句话中的刍狗,指的是古代祭祀时,用稻草扎成的狗。这句话还有下半句,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其实整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不会感情用事,所以对待万物,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都是一视同仁,圣人也不会感情用事,对待百姓也是一视同仁”。天地指的就是自然界,自然界是不会偏袒任何事物的,一切都是让自行发展,无论世间万物如何发展,天地都会包容它们,公正对待每一个个体。

儒道是相通的,朱熹是宋代的大儒家,他用独到的眼光,解释“天地不仁”中的“不仁”二字,认为其实就是“无为”的意思。

第四、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是儒家典籍《论语》中被应用较为广泛的话语。其实也被人们所误会了,人们没有联系上下文。以德报怨的原文如下: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如果用恩德来报答别人给的怨恨,这样可以吗”。孔子反驳道:“如果用恩德报答怨恨,那你用什么报答别人的恩德呢?所以,应该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从中也可以看出,孔子并不主张“以德报怨”,而是主张“以直报怨”的。然而对于这句话的片面理解,导致许许多多的“以德报怨”的事情发生,无数的事情证明,“以德报怨”只能纵容更多的恶行,因为行恶不仅仅不会受到惩罚,还会受到恩惠。

儒家并不是一味地退让,儒家也是有血性的,当然也要在讲原则,讲公道的前提下,来惩罚恶行,于是孔子便说“以直报怨”,当然,对于别人的恩德,便只能用恩德去报答恩德。从整体角度上讲,“以直报怨”便是让恶行付出代价,这样便不会滋养恶行,才能让更多的人避免伤害,从这个角度上讲,“以直报怨”是一种大善,“以德报怨”是一种伪善。

第五、总结:

无论是儒释道,其出发点都有一个,那便是善良。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18 16:55 , Processed in 0.00894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