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乾隆赐的“胙肉”是什么?为何让大臣又爱又恨?有人出宫直接扔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9:50: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乾隆赐的“胙肉”是什么?为何让大臣又爱又恨?有人出宫直接扔了                                                         2021-01-14 09:48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以孝治天下”,即使是亲人已经死去该有的孝道也不能少。所以古时候祭祀扫墓对于孝子贤孙来说就变成了一件十分紧要的事情,祭祀前后,宗亲们齐齐团聚在一起。

各家一起缴纳应有的钱财,随后买好香烛宝帛,红漆贡品,猪肉等。随后再分给各家,随后全族的男丁一起带上这些钱财,前往祖坟之处祭祀。打扫好墓碑旁边的杂草,再用红漆描写墓碑上的碑文,最后用猪肉等贡品祭祀。后这种祭祀神灵祖先的猪肉,就被称为“胙肉”。

在祭祀完之后这猪肉就会分给各房的子孙食用,意在勉励各房遵从祖业,谨遵孝道。寻常百姓家都是如此,帝王之家更不会小气了。帝王家祭祀的胙肉又名为“福肉”。分肉的也不仅是王室宗亲,还有看的上眼的大臣们。

《左传》中就记载过一个齐桓公下拜受胙的事情,当时齐桓公与其他各国诸侯前往葵丘会盟,周襄王恰好祭祀先祖。诸侯们纷纷跪拜在地,要领取襄王赏赐的胙肉。这可是身份的象征,其中的意义不用多说。

自这可以看出吃胙肉之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了。一直到清朝时期,贯穿了中国封建时代近两千年的时间。是中国祭祀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了。

但说实话,这样的胙肉极其难吃。一般就是白水煮猪肉,不加任何的调料。时间往前推移一点,古时候的猪都是没有煽过的,本身猪肉就腥味重,且肥多瘦少,腻的不行。

所以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王公贵族们,是真的吃不惯这样的胙肉。大臣们接到这样的赏赐也是神情复杂,一方面确实是难以下咽,且国家祭祀的场合,胙肉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大臣的手上时早已经凉了。较之自家宗族分肉之时,更加的难吃。

但一方面,这又是特有的尊荣,毕竟不是谁都可以吃到皇帝赏赐的胙肉。也是因此,各种各样的小手段也就出现了。大多的手段就是带一个帕子,帕子上是沾了盐粒的,包裹上胙肉总比吃寡淡无味的比较好。

还有一种就是制作出带盐分的糯米纸,用糯米纸包裹住胙肉吃下,有些出宫就扔了。但这在清朝可行不通,清朝因为是自马背上打出的天下。他们在行军途中通常就是白水煮了一块肉吃了,后天下初定后,为了不忘先祖。

便严查各种在吃胙肉时耍手脚的人,就吃白水胙肉,意在不忘当年先祖之恩。比如《延禧攻略》中,怡亲王便是被魏璎珞设计吃了带盐分的胙肉,惹得雍正大怒,被停职反省。后乾隆帝上位之后更是苛刻,据《高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在册立太子前便想要考察一下哪位皇子对祖先更为尊敬,于是就准备的半生不熟的胙肉赐给几位皇子。但仅有乾隆一人,可面不改色的吃下了这块半生不熟的胙肉。

于是乾隆帝上位之后,觉得雍正帝的这个手段不错。于是每次祭祀后,也学习了雍正帝的手段,煮出来的胙肉半生不熟。且他还最爱用猪肘子煮胙肉,以至于乾隆朝的大臣们每次都是愁眉苦脸的领赏。也不知道这些人之中,有没有患猪肉绦虫这等寄生虫病的,大家千万记得猪肉要煮熟了再吃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1 10:56 , Processed in 0.0070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