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8|回复: 0

闲话古代拜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2-12 19:14:35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古代拜年                                                         2021-02-11 20:00                    

                          

拜年,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辞旧迎新、向长辈及亲朋好友领导同事表达美好祝愿的必不可少的一种礼节。
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云:“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由此看来,宋代过年就有3天假了,并且从早晨起来就开始拜年。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陆容不仅道出了朝廷命官黎民百姓连日川流不息的拜年人流,也揭示了朝廷命官及黎民百姓拜年时的不同心态。

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道:“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由此可见,拜年是有序的,先拜家长,然后再拜邻居亲友,本人去不了的,还要派子弟前往代拜。有的有矛盾一年也不来往,这时也互相拜年,相逢一笑泯恩仇。
除了登门拜年,贺年片也是拜年的一种方式。古时文人雅士和官员就流行互送贺年片,当时称拜年贴。拜年贴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据清代赵翼考证,西汉时没有纸,削竹木为刺,上书名姓,叫“名刺”。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名片”。东汉后用纸代木,叫做“名纸”。六朝时简称为“名”,唐代叫“门状”。宋代还别称“手刺”、“门刺”。明清时曾叫做“寸褚”、“红单”。
在宋代,上层士大夫就有用名帖互相拜年的习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中记载道:“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名刺”就是如今贺年卡的起源。“名刺”用梅花笺纸裁成,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的姓名、住址和恭贺文字。仆人拿着主人的“名刺”前往代替主人拜年,一是士大夫交友广关系多,没有小轿车快速穿梭,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时又费力;二是关系一般般,不大密切,甚至有些芥蒂。“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所以就不亲自前往,免去了见面拜年的虚情和尴尬。明朝杰出书画家、文学家文征明曾在《拜年》诗中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可见当时贺卡之多,虽简单,却也起到了联络感情和互相拜年的作用,既方便又实用。
此外,团拜也是拜年的一种方式。团拜大约始于清代。清人艺兰生在《侧帽余谭》中写道:“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大家欢聚一堂,拱手相拜,省去了到处奔走拜年的劳累,不亦快哉。不过,也难免有人在团拜之后,仍要到上司处拜上一拜,借机送上一份礼品。也难免有脾味相投的同僚,登门拜年,你来我往,把盏品茗,倾心交谈,吟诗作对。(韩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9 23:41 , Processed in 0.01083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