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寻最绚丽的“红” | 永远的追忆——探访赵世炎故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2:28: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追寻最绚丽的“红” | 永远的追忆——探访赵世炎故居                                                         2021-03-02 14:10                    

       第一次听说“赵世炎”这个名字,是在父辈的口中。之后深入了解这个人物,是在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二十世纪初一批进步的中国青年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法国艰辛寻求救国之道并最终走上共产主义革命道路,剧中塑造了一位极具人格魅力的赵世炎。他意气风发,侠肝义胆,满怀热忱的爱国、救国之心,活的真实、普通却又轰轰烈烈。19岁的他永远精力无限,有无数想法,激荡的内心下冷静理智,办事公允稳重。有种兼济天下、绝不自扫门前雪的责任与使命。
后来在书中、资料中更深入了解到赵世炎这位集热忱、勇敢、责任、信仰、担当于一身的革命者,他是一位将民族未来融进生命的探路人。是一位将祖国命运扛在肩上的先行者,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赵世炎1901年生于重庆市,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后受《新青年》影响,赵世炎投入新文化运动中,并结识了李大钊等人,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赴法勤工俭学,1921年,赵世炎与周恩来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共旅欧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4年回国后,化名“施英”,在上海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号召社会各界群众发扬五卅精神,组成革命的统一战线,对付帝国主义的屠杀和进攻。领导了震惊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大罢工。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由于叛徒的出卖,赵世炎于1927年7月2日不幸被捕。他受尽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他把敌人的监狱和法庭当成讲坛,大义凛然地宣传党的主张和共产主义理想,揭露反动派的罪行。7月19日,赵世炎英勇就义,把26岁的青春和满腔热血献给了革命事业。


在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自治县向东约40公里处的龙潭古镇上有一座清代砖木结构的四合院,院门上方是邓小平亲题的“赵世炎同志故居”七个大字。整个建筑严谨、雅致、实用,具有典型的西南民居风格。赵世炎于1901年4月13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为赵世炎烈士的故居。是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亦称赵庄。2001年,始建于1902年,有100多年历史的赵世炎故居就被列入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08年4月,酉阳县委、县政府整治故居周边环境,修缮赵世炎同志故居。2010年4月13日修缮完成的纪念馆重新开放。修缮整治后的故居分为六大部分:赵世炎同志故居、赵世炎烈士陈列馆、赵世炎烈士凭吊广场、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和绿化带,占地面积1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70平方米。
故居为砖木结构复四合院布局。正房坐北朝南,居中呈“T”字形,建筑面积712平方米,占地面积1605平方米,共有瓦房32间。进门为八字朝门,左右门壁刻“福”、“禄”二字,苍劲有力,门檐上悬“琴鹤世家”匾额。正门围墙上为松鹤壁画。院门东向,正屋南北向,周围的房屋小巧雅致。过厅东一间,是赵世炎的卧室。


院内有赵世炎同志塑像和凭吊广场。塑像南侧为陈列馆,建筑面积200平方米,陈列着赵世炎同志生前活动照片、手迹、书稿及李鹏、朱琳同志捐赠的赵君陶同志的遗物等文物。院内的两个小天井,一前一后。正门照壁呈凸形,上有一幅松鹤壁画,光彩夺目,恰与中堂所悬“琴鹤世家”鎏金匾相互辉映。如今赵世炎同志故居已成为革命纪念地,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前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他是被称为“黄昏之贼”的赵世炎,他是被称为“及时雨大哥”的赵世炎,乘风破浪的赵世炎永远26岁。赵世炎的一生是短暂的,他将自己的全部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篇章。

我们透过他了解那段时光,窥探那段历史,感受那段峥嵘岁月。拂去历史的尘埃,那是一段再也不会重现,却值得永远铭刻的时光。在信仰、革命等名词加诸其身之前,在那段法兰西岁月中,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坚定、单纯而美好;他们激昂文字、指点江山;他们上下辩论纵横、家国天下、四海宇内、旧体新学无一不信手拈来,才华飞扬,熠熠生辉;他们所受到不公、艰辛,但是却依然乐观、坚持;他们怀有远大抱负,风华正茂、朝气蓬勃。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少女在异国他乡为祖国而努力,那是傲骨铮铮的脊梁和拥有无穷的、崇高的精神力量。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为了我能活成什么样,而是为了我能让大多数人活成什么样。”我们有幸生于一个和平的国家、和平的年代,是他们用生命的代价去坚守和践行的,拳拳之心,日月可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编:李晓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0 03:16 , Processed in 0.00754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