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水平很高的一首词,无一“梅”字,却被赞古今梅词第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7 07:08: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水平很高的一首词,无一“梅”字,却被赞古今梅词第一                                                       

2021-04-06 21:27                    
                          

梅花是我国古典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被历代诗人用来象征着高洁、坚强等美好品格。譬如,宋代就是一个梅诗、梅词盛行的时代。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我国咏梅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名篇佳句,不胜枚举。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北宋词人苏轼的一首咏梅词《西江月·梅花》,来感受一下梅花在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丰富蕴涵。值得一提的是,《西江月·梅花》不仅仅是一首咏梅词,它还是苏轼为悼念侍妾朝云而作的一首悼亡词。公元1094年,也就是绍圣元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侍妾朝云也随他来一同到了岭南。

但朝云却不幸病死在了岭南。虽然说苏轼能够很好地应对政治上的各种磨难,但面对生命的无常,晚年最心爱女人的逝去,这无疑使苏轼黯然神伤。因此苏轼便倾注心血,写下了这首咏梅名篇。一方面,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另一方面,歌颂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格。它不同于苏轼以为的豪放词风,而是格调哀婉,情韵悠长,乃婉约词中的佳作。

明代杨慎曾在《词品》卷二中说:“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至于苏轼这首词,无一个“梅”字,为何还被赞古今梅词第一?我想肯定离不开它的立意脱俗,既咏梅,又怀人,且不论写人还是写花,都臻的艺术表达的传神之妙。那么苏轼是如何表现梅花的风韵和朝云高洁的人格的呢?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这首词《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苏轼剧照

首先,词的上片主要写梅花的风姿、神韵。开篇两句“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即梅花生长在岭南瘴气之地,却不惧怕瘴气的侵袭,是因为梅花有淡雅的姿态、神仙的风致。由此可见,岭南梅花的超尘脱俗之处。同时咏梅,也是怀人。梅花的不惧,其实就是朝云的不惧,她能够同苏轼一起来到岭南瘴气之地,就说明了她对苏轼的深情。

苏轼另一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有“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之句。虽然不是出自于朝云之口,但是同为侍妾,且都是陪同贬谪之人来到岭南,我想其蕴含的深情是一致的。紧接着苏轼又说“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即海仙因为羡慕梅花的风姿、神韵,时常排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使者就是那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

“绿毛么凤”,是岭南的一种珍禽,似鹦鹉。可见苏轼这首词的上片,传神地勾勒出了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同时也点出了苏轼怀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之意。下片起始两句“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则是苏轼对岭南梅花形貌的描绘。它的意思是说,岭南梅花的素色面容,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

朝云剧照

由此可见,苏轼这首词不仅歌咏的是梅花,还是岭南一带特有的梅花。但景色虽美,伊人却已去,无人可共赏。因此苏轼在词的最后,便感叹道:“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即苏轼喜欢梅花的高尚情操,已经随着朝云的离去而成空,也就不会再做像王昌龄梦见梨花云那样的梦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晓与朝叠韵同义,“晓云”就是朝云的代称。

除此之外,“梨花”即“梨花云”,指梦中恍惚所见如云似雪的缤纷梨花。苏轼在这首词下,曾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词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它无疑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遐思。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朝云对苏轼的深情和高洁人格,又何尝不是在表达,苏轼对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怀念。总的来说,咏梅和写人均堪称绝妙,某些方面来看,算得上古今梅词第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6 10:46 , Processed in 0.0087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