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禹锡被贬和州,却在途中写下一首绝美唐诗,美到令人心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8 04:52: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刘禹锡被贬和州,却在途中写下一首绝美唐诗,美到令人心醉                                                         

2021-04-05 20:36                    
                          

从秀丽妩媚的江南水乡,到粗犷荒凉的西疆大漠,从烟波浩渺的东海,到白雪皑皑的天山,我们都能在古典诗歌中寻觅到身影。历代诗人的笔下,也总是少不了歌咏祖国壮丽山河的千古名篇。它是曹操《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李白《望天门山》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也是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总之,诗人笔下歌咏祖国壮丽山河的一首首绝美诗篇,即便是过了千百年,我们今天读来也依然感到惊艳而动人心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诗《望洞庭》,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笔下的一首千古名篇。顾名思义,刘禹锡这首诗主要歌咏的便是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虽然它只有短短二十八字,却美到令人心醉。

值得一提的是,刘禹锡曾在自己的《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说“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也就是说,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他被贬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途中。因此这首诗就不仅仅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优美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还有他宏伟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首先,诗的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即洞庭湖上的月光与水色交相融和。虽然这里刘禹锡没有具体描述月光如何?水色如何?但是从其“两相和”的结果来看,只有当天晚上月亮非常的皎洁,湖水非常的澄清才会达到这种相互融合的结果。由此,我们便能从这种水天一色的美妙画面中,体会到空灵、宁静、和谐的境界。

而刘禹锡在自己贬谪的途中还能不被其影响,反而发现了大自然中如此优美的景色,不得不说他拥有着伟不凡的气度。然后,我们来看诗的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开始着重描绘湖面,并且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它的意思是说,因为湖上无风,湖面就像是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显然,这句诗为我们展现的是洞庭湖风平浪静的景象。

另外,“潭面无风”不仅是“镜未磨”这个比喻的前提,也是“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必备要素。否则,洞庭湖上狂风怒号,就没有这样辉映成趣的美景了。最后,诗的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既是从近景描写转动了远景描写,又是从整体集中到了一点。这一点,也就是洞庭湖中的君山。它的意思是说,远看洞庭湖中君山苍翠如墨,就像是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这两句诗也是采用了巧妙的比喻。因为有皎洁的月光,澄清的湖面看起来便像是洁白的银盘。所以湖中的君山,看起来就像是在这洁白的银盘中,放了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如此一来,秋月下的洞庭山水,就宛如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而刘禹锡之所以能够有此诗句,也离不开他高卓清奇的情致。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他无疑抓住了洞庭湖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及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再现了一幅绝美的秋月洞庭图。如果借用苏轼的话来说,刘禹锡这首诗绝对称得上“诗中有画”的佳作。总的来说,刘禹锡被贬和州,却在途中写下一首绝美唐诗,美到令人心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7 11:07 , Processed in 0.0076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