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0|回复: 0

苏轼和黄庭坚: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4-19 14:37:37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和黄庭坚:人生一知己,足以慰风尘               2021-04-19 07:00                    

                          

一杯茶,一部手机,一份好心情; 读读散文,品品诗歌,共享雅致生活!

编辑整理:盛唐辉煌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在你的生命里,
可曾有这样一个人?
相知相交,彼此懂得,
纵使天涯相隔,依然思念不减,
就算许久未见,情谊从未改变,
每次相聚,都可痛饮畅谈,
细数过往,知己作伴。
就像苏轼和黄庭坚,
滚滚红尘,惺惺相惜,
从此心灵有寄、灵魂有依,
任世事无常,也不再慌乱迷茫。

铜陵天井湖畔黄庭坚与苏东坡雕像
01
仗义执言,患难与共
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
苏轼被贬黄州,
与他往来密切者,皆受牵连。
当时情况尚未明朗,
挺苏的有,倒苏的也不少;
有人还有急于撇清关系,
有人往来打点,祈求平安。
此时的黄庭坚,
不过是个人微言轻的小官,
与苏轼平时只是笔友,甚至没见过面,
此事本来可以与他无关,
但他不惜赔上前程,
逆流而上,仗义执言,
不仅上书高喊:
苏子瞻是最了不起的文人,
苏子瞻是忠君爱国的,
苏子瞻无罪!
还在苏轼生活困窘、精神寂寞的时候,
不避时嫌,给他写信、对诗,诉说思念。

▲黄庭坚画像
在当时,此举无异于平地惊雷,
冒天下之大不韪,
幸好,宋朝有不杀文人的传统;
幸好,苏轼有众多的粉丝为其奔走,
幸好,以王安石代表的部分新党,
还保持着士大夫的操守,
最后,以苏轼被贬黄州结束此案,
传唱千古的《赤壁赋》便在那里诞生。
黄庭坚本人,只是得到了“罚金”处分。
真正的友谊是什么?
不仅是春风得意时的把酒言欢,
更是贫困潦倒中的仗义执言。
当知道你遭遇困苦时,
感同身受,记挂在心,力所能及,
永远站在你的身边,
愿意尽最大可能帮助你脱离艰难。

▲苏轼画像
02
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时光回到数年前,
那时的苏轼,是名满天下的大文豪,
凭借潇洒倜傥的个人魅力,圈粉无数,
深宫中的太后,士林中的学子,
乡野中的百姓,青楼中的歌姬,
个个为他倾倒。
而黄庭坚,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虽然他也是学富五车,熟读诗书,
七岁写出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十八岁全省乡试第一,
二十二岁考上进士,
但如此惊艳的履历,在那个时代实在有太多:
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柳永,
理学宗师程颢、程颐兄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张载
……
众星闪耀下,
黄庭坚只是默默闪烁自己的光。

▲黄庭坚《惟清道人帖》页
一次偶然的机会,
苏轼出差,遇到了黄庭坚的岳父孙觉,
孙觉就顺便拿出女婿的作品,
希望大名士给提下意见,
苏轼一见,大为欣赏:
“这世上真的好久都没有出现过这样好的作品了!”
  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宋史》
苏轼可不是嘴上奉承,
而是真心觉得黄庭坚有才华,
后来,他又多次在宴席上诵读其诗作,
第一次给少为人知的黄庭坚回信:
“收到你的信很开心,
你太过谦恭,似对我很畏惧,
这又何必呢?我很想跟你交朋友。
最近家人生病,回信晚了,你别介意啊。”
▲苏轼《跋吏部陈公诗帖》
这份赏识点亮了黄庭坚的前路,
这封回信温暖了黄庭坚的一生。
茫茫人海,幸遇知己,
一句认同,一份尊重,
一个包容,一池温暖,
是志同道合,更是惺惺相惜,
两个孤傲的灵魂,彼此找到归宿。
知己无所谓身份地位的差异,
更不拘泥于世俗、形式的牵绊,
没有刻意,不问利弊,
心之所向,欢喜自然。

▲黄庭坚《花气熏人帖》
03
诗酒作伴,并立山巅
1086年春,汴京,
神宗去世后,旧党重新得到启用,
此时的黄庭坚已经41岁了,
而苏轼也已经49岁了,
两个年近半百的老人,终于得以相见。
神交十余年,书信往来,吟诗唱和,
他们早已心神两契,相知相慕,
相见之后,更多欢喜。
‍‍‍‍‍‍‍‍‍‍‍‍‍‍‍‍‍‍‍在京城的三年,
他们朝夕相伴、讲道论艺,
酬唱赠答,切磋诗文,鉴书赏画,
日子过得快意极了,
单是想互唱和的诗词都达百篇之多,
诗画相融,心意相通,
高山流水的知音之情,不外如是。

▲北宋汴梁城(《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苏东坡的提点下,
黄庭坚也逐渐走向了大宋文坛的一线,
时人将两人并称“苏黄”,
而黄庭坚也与秦观、晁补之、张耒,
并称“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对苏轼的仰慕之情终身未改,
却也不盲目随从,
不管是诗文还是书法,都自成一格。
他学杜诗,讲究诗的炼字、用典,
开创了江西诗派;
他的书法凝练有力,极有创造性,
成为一代书风的开创者,
又和苏轼、米芾和蔡襄,
在书法史上,合称“宋四家”。

▲黄庭坚《砥柱铭》,2010年拍卖近4.4亿人民币,是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记录

两人并立于高山之巅,还相互调侃,
苏轼说黄庭坚的字太瘦,像树梢挂蛇;
黄庭坚却说苏轼的字有些肥扁,像石压蛤蟆,
嘴上嬉笑,但谁都知道,
谁也无法代替彼此在心中的位置。
古语常言“君子之交淡如水”,
并非指感情淡得像水一样。
而是不含任何功利之心,
是纯粹的感情,长久而亲切。
真正的知己,
不依附、不盲从、不讨好,
各自发光,彼此照亮,
在擅长的天地大展拳脚,
当彼此相对,便褪去光环,
一起饮一壶茶,醉两盏酒,
交流心得,岁月静好。

▲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

▲苏轼《潇湘竹石图》(局部)
04
超越生死,风雨无碍
可叹世事无常,
这样清闲自在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我们都知道, 苏轼的后半生一贬再贬,
黄庭坚因每次都和他同一阵线,
同样也是一贬再贬。
二人相继离开汴京,
天涯苍茫,相见不易,
唯有山水诗酒,聊以慰藉。
苏轼写《春菜》,
黄庭坚就写《次韵子瞻春菜》;
苏写《薄薄酒》,
黄和《薄薄酒二章》;
黄写《食笋十韵》,
苏就作《和黄鲁直食笋 次韵》;
……
那一年,苏轼被贬到了海南岛,
贬到戎州的黄庭坚和朋友到无等院游览,
突然看到了苏轼的题字,
顿时心里像被砸了一拳:
“见东坡老人题字,低回其下,久之不能去” 。

▲戎州(现四川宜宾)”苏轼黄庭坚“雕塑
两年后,
苏轼在从海南北归的途中去世。
苏轼去世前,
黄庭坚刚刚收到苏轼的《寒食帖》,
他还为《寒食帖》写了跋文: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无奈的是,
还没等到苏轼见到这篇跋文,
两人就无重逢之期。
黄庭坚知道后悲痛难言,
为解思念之重,他在家中高悬东坡画像,
每天早上都要衣冠整齐的献香致敬。
只要身逢胜景,还总会不自觉地念叨:
可惜东坡不在。

▲《寒食帖》又被称作是“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跋东坡书寒食诗帖》
1102年,苏轼去世第二年,
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
途经松林间一座亭阁,
触景生情,悲从中来,
提笔写下名传千古的《松风阁诗帖》,
一句“东坡道人已沈泉”
其中苦涩几可突破千年。

▲黄庭坚《松风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何谓知交?
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
喝不完的酒,吟不完的诗,
离别后,见到高山是你,
见到深潭是你,多想你在身边。
何谓知己?
是历经流年的寻常,
更是风雨中的依赖,
是纵然岁月不再但情谊依旧,
更是超越生死,风雨无碍。

苏轼和黄庭坚,
一朝相知,终生知己,
欢时同乐,低落时共浮沉,
就像黄庭坚自己所说:
“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
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古人云:人之相识,贵在相知,
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这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
得一人,志同道合,知情识趣,
同甘共苦,不忘初衷,
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
精品公众号推荐,聆听心灵,感受文字之美。
致全体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封信:读完惊出一身冷汗!
失传已久的56首养生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李白杜甫王维苏轼陶渊明,他们的传记,比诗词更好看!
大语文那些事儿:别人家的孩子,培养的秘密原来是这个
唐诗三百首不够爽?这里有怪咖金圣叹选批的唐诗六百首
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大语文”终于有了版本,曹文轩主编!近200篇古今中外名作+名师导读
背下这千首诗词,你也可以挑战诗词大会
120个故事如何讲清1300年历史,这本《资治通鉴》真的太
重磅推荐:《东坡乐府·雅集》——继《花间集》后,又一必藏词集
古典人生智慧一次收齐,这4本书浸透了中国文人的生活态度
一部藏在古诗词里的中国地理,让孩子学习一举两得
中国史上最强神作!这套千古第一奇书,用270个离奇故事,挑战人类想象力极限!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9 00:40 , Processed in 0.01302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