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民的艺术家杜近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05:21: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民的艺术家杜近芳,                                     2021-04-21 17:10                    

     初次了解或是说听到这个名字,还是爷爷奶奶听戏的收音机上,从小便对这些东西有很大的兴趣,虽然对家乡戏无感,但觉得京剧有无限魅力。
节目单的第一首,是《红色娘子军》,支持人总会说一句:演唱者是杜近芳!那时候总是搞不懂是杜近芳还是杜俊芳?
开篇之前,先用杜老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作为纲要:“
生于乱世,长于治世,成于盛世,流传后世,
”也就是自己的四世论。从旧社会的苦孩子成为新社会的文艺工作者,变化是天翻地覆的,过程是跌宕起伏的。

为戏而生的京剧幸运儿
1932年,杜近芳出生不久,就被抱养到了陈家,有了陈玉华这个名字,至于杜近芳具体的生日,一辈子都没搞清楚。
陈家全家与京剧都有一定的缘分,有后台管大衣箱的,有拉京胡的,有唱花脸的,有唱旦角的,杜近芳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其浓厚的戏曲氛围之中成长起来。
父亲陈喜光和叔叔陈喜兴都是富连成喜字科的学员,同班的有日后名满天下的梅兰芳、周信芳等。陈家很重视子嗣的,但杜近芳就是不喜欢读书,偏偏喜欢唱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三岁开始,杜近芳就开始学戏唱戏,六岁时,上台表演了《贺后骂殿》。那是一场票友组织的演出,杜近芳上的台来,紧跟节奏、亮相稳当、动作潇洒、唱腔老练,真真是一个老在行。
父亲可没那么安稳,没上台之前就战战兢兢,上台后更是跑到最后一排背对着舞台,生怕小家伙出了差错。下得台来,杜近芳倒是挑起了毛病:“那打鼓的有两踺子不好,再给点劲就好了。”
之后,杜近芳又被邀请唱了《女起解》,上一次指责乐队,这一次挑起了角,点名要茹意蕙与自己搭戏,让陈喜光乐不可支。

进入杜家,成为大师家的常客
陈家的人口多,父亲又有病,就将杜近芳写给了杜菊初,这类似于拜师学艺,又和今天的经纪公司与艺人的关系相仿。
杜近芳进入杜家就提了两个条件:第一是还得唱戏,不能干别的;第二是自己要跟王瑶卿学戏。杜菊初虽然凶狠,从经济和人权上剥削,但答应了杜近芳提出的条件。
第一次见面,王瑶卿和杜近芳聊了许久,完全是怪问怪答。临走时杜近芳还说了一句:
您要是不收我,我就天天跟您泡。

1945年,杜近芳拜师王瑶卿。师父还给这个小徒弟起了两个外号:一个叫做“笑宝”,杜近芳爱笑;另一个叫“怪鸟”,杜近芳太怪了。
1949年,杜近芳开始组班唱戏,与谭富英、叶盛兰、杨宝森、李少春等名家前辈都有合作,那时候,她不过16岁,就已经跑过数十个码头了。
跟随李少春去上海演出之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对杜近芳的艺术生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师父王瑶卿将杜近芳叫到家里:“笑宝,这次你到上海去拜畹华,我已经写好信了。”
杜近芳一听,眼泪就下来了:“师父,您这是不要我了吗?”师父连忙解释,学梅派是为了自己的小徒弟好,甚至还给这个小徒弟写了一封保证书。

有了王瑶卿的保证书,杜近芳安心南下,到达上海演出,也去拜访了梅兰芳。梅兰芳、杜近芳这对师徒的剧照极为相似,甚至连梅兰芳自己都认不出来。遗憾的是,在浩劫之中散失,后人不能睹其风采矣。
梅兰芳让杜近芳表演了几段唱,还咨询了学过的戏码,同时也敲定了拜师的事宜。至于学习过程云云,这里简短截说,介绍梅兰芳上的第一堂课。
杜近芳以为梅兰芳会介绍一下梅派的发展史,会讲述一出新戏,但出人意料,梅兰芳第一堂课的内容是《易经》,讲的是太极阴阳鱼和铜钱。
梅兰芳指着八卦鱼,这叫“太极推背图”,将来遇到一些犯难的事情,就想这个推背图,从里面找答案,遇事权衡利弊,什么叫“进之有数,推之有路”。
将来不管什么时候,都别往这个眼儿里钻,要是陷到这个眼儿里头,你就出不来了,救都救不出来。

新社会的新征程
1949年,杜菊初的那一套老封建早已成为过去式,杜近芳也开始考虑自己的问题。梅兰芳出面,进行了一次秘密安排,会同王瑶卿等一把火烧了杜近芳的卖身契,从此获得自由身。
从1951年,加入京剧研究院开始,杜近芳开始两条腿走路:一边学习文化知识,扫盲;一边参与演出,看戏学戏。无论是台步、念白、表演,还是排演新戏,还是义务劳动、参与慰问,杜近芳始终站在第一线。
1955年,京剧院建立不久,杜近芳就被安排出国演出,目的地是法国巴黎的第二届国际戏剧节,并顺访几个国家。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还访问了奥地利、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1956年,杜近芳第二次出国演出,这次访问的地点是南美洲,演出的剧目是《霸王别姬》。先后到访智利、乌拉圭和阿根廷等国家。
没想到,国外观众特别喜欢《霸王别姬》这出戏,多次谢幕才能走下舞台。杜近芳每演到最后,台下就有观众的叫声,杜近芳不解,问翻译观众在嚷什么,翻译回答说:
虞姬不是拔出宝剑要自杀吗?观众就喊:“皇后不要死,皇后不要死!”
1957年,莫斯科又举办国际性的联欢会,有100多个国家派团参加,杜近芳代表参赛,拿到了四枚金质奖章,后又让出两枚,成为高风亮节的佳话。

之后,杜近芳又多次出访欧美、日本、台湾等地,为京剧的普及做出了贡献。同时,《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柯山红日》等新戏的编排又成为杜近芳事业的另一高峰。
而对于杜近芳的艺术道路,我们可以这样定义:王瑶卿和梅兰芳等给杜近芳打下了早期的基础;杜近芳本人有极高情商和智商,社交和学习领悟能力;在事业发展中,杜近芳遇到了叶盛兰、李少春、袁世海等这样的良师益友,最终成就了杜近芳的艺术人生。

传道授业,杜派留名
杜近芳在耄耋之龄,依旧活跃在第一线,改戏教戏,乐此不疲。培养出的如窦晓璇、丁晓君等学生,多次荣获梅花奖、文华奖。
杜近芳的艺术也达到了开宗立派的境界:演唱特色鲜明、代表剧目丰富,学生包括多个年龄段、专家认同、观众拥戴,称之为杜派,当之无愧。在参与央视《向经典致敬》节目时,杜近芳写下了“
国粹常青
”四个字,代表了她一生的追求和期待。
2021年春日,杜近芳带着一身的能耐走了,但音韵长流。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19 12:40 , Processed in 0.00794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