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从宋代的一阕阕酒词中,品味宋代的酒文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27 05:45: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曲新词酒一杯:从宋代的一阕阕酒词中,品味宋代的酒文化                                                         2021-05-26 22:10                    

                          

宋代词人喜爱饮酒,他们所饮的酒有淡雅,细腻,浓郁诸多的口味,一杯美酒包含着馥郁的窖香带来的幽雅、芬芳的陈香带来的的舒适。美酒中醇厚、协调的绵甜香味,一杯下肚,齿留余香,回味悠长,美酒的余韵更能激发出文人墨客的情怀来。

一杯杯美酒中包含着多样的人生,一杯杯美酒中也融入了文人墨客的酸辣苦辣、悲欢离合,他们或以酒言志,或以酒抒怀,或以酒传情

宋代文人饮酒场景

且不说词这一形式是从茶房酒楼、勾栏瓦肆发展起来的,就说宋词的主要作者群:文人学士、士大夫阶层无不借酒抒怀,写下大量有关酒的词作,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苏轼的“一樽还酹江月”,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女词人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既然说到了宋词中的酒文化,那与酒文化有关的的酒俗、酒名、及各阶层饮酒时的酒态就不得不提一下了。

宋词中的酒文化习俗

(一)宋词中有关祭祀的酒俗

酒最初与社会文化生活发生联系,首先是用于“礼天地,事鬼神”的祭祀场合的。在宋词中,酒不可避免地成为祭祀场合和缅怀先祖的一种寄托。

苏轼有一首《满庭芳》,词中写道:“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对老东坡。”苏轼所说的“社酒”, 就是指每年春、秋两次祭祀土地神所用的酒,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

据北宋的人的笔记中的记载,在“社日这一天,场面是这样的:

  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醴,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两句,其中的“酹”,就是将酒浇在地上祭奠的一种方式。

(二)宋词中有关饯行和接风的酒俗

宋人在送别亲友、招待远客时都有设酒宴表达情意的传统,宋词中也有大量关于饯行送别、接风洗尘的词作。

晏殊《踏莎行》中的“祖席离歌, 长亭别宴”, 写出了古人饯行的渊源。饯行也称祖席,是送别时特意举办的酒宴

晏殊还有另一首名为《浣溪沙》的词,其中写道:“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这几句正是在送别宴会上的即席所做。长亭送别已是现代人们都已熟知的场面了,因为长亭送别已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在晏殊身后几百年,“弘一法师”李叔同的《送别》再一次勾起了人们记忆中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的旋律在人们耳畔回荡时,美好的文字会带着人们徜徉在送别文化和送别意境中

柳永的《雨霖铃》中 ,有“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的名句,都门帐饮就是在京师城外搭帐篷设宴送行。从柳永的这首词中,依然能看见在宋代,无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市民阶层,对饯行都很重视,饯行习俗在社会各阶层深入人心

宋代的文人雅士在接风酒宴上作词的习俗蔚然成风,也就是所谓的文人士大夫的“雅集”活动。

因为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而被人们送上雅号“红杏尚书”的宋代词人宋祁,在这首《玉楼春》里就写到:“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也是一首劝朋友饮酒的词作。

晏殊还写过一首非常有名的《浪淘沙近》,其中也写到了欢宴的场景,原词如下: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因循不觉韶光换。至如今,始惜月满、花满、酒满。
  扁舟欲解垂杨岸。尚同欢宴。日斜歌阕将分散。倚兰桡,望水远、天远、人远。

这首词就是宋祁在接风宴席上填成的, 主人正是刘敞(宋仁宗时期的名臣、文学家)。刘敞设宴为出使而归的宋祁接风,刘敞先作了一首《踏莎行》,以增添宴席的欢庆气氛,宋祁即席作成《浪淘沙近》,和主人酬唱,一下子就将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三)宋词中有关节日饮酒的习俗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酒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酒可以增加节日的气氛,让节日更加有仪式感。不管是普通老百姓的一杯浊酒,亦或是富贵人家的美酒,在节日里开怀畅饮一杯,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所以酒成为了节日的基本配置,节日里饮酒俨然发展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事情。

当然,这一习俗在宋代也被完整的传承,还有所发展。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北宋的节日就达17种之多, 主要集中在元日、元宵、立春、上巳、寒食、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几大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都有饮酒相庆的习俗,并且在不同的节日饮用不同种类的酒,如人们在元旦多饮屠苏酒,端午饮菖蒲酒,重阳饮菊花酒,已成定俗

一代词人李清照多次描写了节日饮酒的习俗,在《永遇乐》一词中,李清照就描写了南渡前后元宵节的境况: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中州”指北宋都城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三五”,指正月十五日,即元宵节。从李清照这首词的记载中可见北宋元宵节的繁华热闹与人们饮酒庆祝的欢快场景。

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元宵节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有了节日的氛围,尤其是这本书中描写的汴梁城,到处是火树银花,各种节日的彩灯竞相点燃,这样的活动一直会持续到到正月十六日,真是一派“家家灯火,处处管弦”的景象。

书中还提到宣和六年正月十四日夜的景象:“京师民有似云浪,尽头上带着玉梅、雪柳、闹蛾儿,直到鳌山看灯。”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正月十六日”一条也有类似的记载。

李清照这首词里的“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写的正是词人当年同闺中好友盛装出游、逛街赏灯的欢愉情景。而酒则成了节日里必不可少的点缀,“酒朋诗侣”就是词人提到的在元宵节里与诗与酒有关的记载

李清照在《醉花阴》里写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则是重阳节里饮酒的习俗。

苏轼在《水调歌头》序中写道:“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蜚声词坛的名篇第一句就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且词人描写的正是中秋佳节饮酒的场景,在中秋佳节里,自己的亲人不在身边,苏轼将自己浓浓的思念寄托在这一杯酒中。

在宋代除了在传统的重要节日饮酒外,春暖花开之日,人们还会郊游踏青,游春饮酒,柳永的《破阵乐》描写的就是汴梁城的人们在春天里赏春饮酒娱乐的盛况。这一天上至皇室王公贵族,下至普通老百姓都会开怀畅饮,以各种方式享受春天带来的美好,柳永在词作下片重点描绘了人们饮酒、游玩的场景:

  时见。凤辇宸游,鸾觞禊饮,临翠水、开镐宴。两两轻舠飞画楫,竞夺锦标霞烂。罄欢娱,歌鱼藻,徘徊宛转。别有盈盈游女,各委明珠,争收翠羽,相将归远。渐觉云海沈沈,洞天日晚。

禊饮,临水饮宴,古俗三月上旬巳日临水野宴。这也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这样的饮宴活动当然少不了美酒的侑佐,饮酒无疑更增添了活动的欢愉气氛。

北宋承平时期,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皇城内的金明池、琼林苑是向汴梁城的民众开放的,君民同乐。这一天宫廷表演的许多水上节目如赛龙舟等比赛项目,百姓都可以看到。《东京梦华录》记载“三月三日,开金明池,琼林苑”,“驾幸临水殿,观争标赐宴”。

(四)酒楼的兴起也促进了宋代的酒文化

由于宋代经济高度发展,宋朝官方对酒采取支持的态度,因为这样可以借助征收酒税以充实国库,所以没有出台诸如禁酒令这样的规定。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除了士大夫阶层外,市民饮酒之风也兴盛起来,各种酒肆在城乡普遍设立,有的简朴随意,有的壮丽豪华,两三层的酒楼临街屹立也是宋代才有的盛况

柳永《歌半乐》中的“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描写的是江南渔村的酒肆;刘克庄《沁园春·梦浮若》中的“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词中提到的建筑“宝钗楼”,就是一座酒楼,陆游《剑南诗稿》中解释道:“宝钗楼,咸阳旗亭也”。旗亭,即酒楼。

在南宋末年词人蒋捷的《女冠子·元夕》中,对宝钗楼有更为详细的描述“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在当时夜市也是相当发达的,“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方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酒楼歌馆通宵达旦地营业,像极了现在24小时营业的酒店,这更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北宋经济的发展状况

宋词中的名酒

宋代名酒有官酿作坊和民间酒户酿制,见于文献的有凤州酒、长生酒、黄酒、蜒酒、椒花酒、蜜酒、花露酒、六客堂、爱山堂、思政堂、冰堂酒等等。

宋代史浩在《次韵何国博春日隔年》一词中,写道的“香催元日椒花酒,星点千家爆竹烟”,说的就是在元日饮用的叫椒花酒的一种酒。

陆游的《钗头凤》中的“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黄縢酒就是黄封酒,是当时由官方的酒窖酿制的一种美酒。

南宋著名的藏书家、注解过苏轼诗集的施元之对黄封酒的注解是:“京师官法酒,以黄纸或黄罗绢封瓶口,名黄封酒。”

李清照《念奴娇》词中有“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扶头酒醉”中的“扶头”,就是一种流行于北宋的酒,扶头酒因酒性浓烈、使人易醉而得名。

李清照另一首《行香子》中写道:“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这几句中提到的“绿蚁”也是一种酒名,绿蚁酒就是新酿的米酒,表面漂浮着一层泡沫,微现绿色,细如蚁,人们给这种酒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绿蚁”。

宋代名酒还有相当一部分出自文人之手,如苏轼所酿的万家春、蜜酒、罗浮春酒。苏轼的一首《浣溪沙》的序中记载:“余近酿酒,名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词中写道: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醉归江路野梅新。

苏轼在词中就写出了自己欢饮“万家春”美酒,并因此大醉的经历。

宋词中的酒态

宋词中有大量的词,描写了各阶层、各年龄段以及在繁华、落魄、贬谪、流寓岁月中的宋人的酒态,饮酒者鲜明的个性和心态也被细心的词人摄取到词章中。

(一)文人士大夫的酒态

柳永《望海潮》中的“乘醉听箫鼓,饮赏烟霞”,《凤栖梧》中的“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描写的正是文人的酒态;而苏轼的《西江月》中写的“障泥未解玉骢娇。我欲醉眠芳草”,却是被贬后释然的酒态。

宋代酒器

有些文人对进入仕途的兴趣不是很高,“诗千首,酒万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阕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写尽了朱敦儒傲视权贵、不愿在朝为官的心态。

文人大都多愁善感,伤春是个永恒的主题,从张先《天仙子》中的“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的自白,到晏几道《临江仙》中的“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描写的都是伤春惜春、怅然若失的酒态。

但文人靖康之变前后的酒态就又是截然不同的滋味了。同是写饮酒,李清照从“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的欢乐,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已有历经战乱后的凄苦沦落的愁苦酒态了。

(二)豪放的酒态

在苏轼最早的一首的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写道“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酒后所做的一首词,他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记叙密州出猎的经过,但接着词人笔锋一转,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词作将叙事、言志、用典融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词人志在千里的英雄气概。

同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从举义旗投身抗金的战役到引退乡居,几起几落,曾寄希望于朝廷能积极备战、恢复中原,自是壮志凌云。但南宋偏安半壁江山,有志者因收复失地的宏图大业无法实现,他更多地将这种情怀寄寓在酒中,这种情怀在他的两首与酒有关的词中反映得淋漓尽致。

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在《西江月·遣兴》中,则是“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繁荣无可奈何。

词人是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忧愁,只能借酒醉后的笑闹来排遣忧愁、忘却忧愁,辛弃疾寄托于酒中的这种无奈的情怀,让人动容

(三)歌女的酒态

苏轼有一首《浣溪沙》,是这样写的:

  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尊前呵手镊霜须。

其中的“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两句,是对歌女的描写。歌女的翠袖柳絮般洁白,轻盈地如同雪花般萦绕摇曳,她那红润的嘴唇酒后更加鲜艳,就像熟透了的樱桃。苏轼的这两句写尽青春歌女的美好形象。

晏殊的《山亭柳·赠歌者》,是他赠给一位歌女的词: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上片描写红歌女年轻时的盛况,,下片描写歌女年老色衰后所遭逢的冷遇,沦落天涯的情形,同时也抒发词人对这位歌女的无限同情。

从词章的风格来说,也一反晏殊以往的雍容华贵、闲雅圆融的词风,而是以激越悲凉的形式表现出了一位歌女的往昔形象。这是词人罢相后到地方任职时期的一首词作,词作描写也与词人当时的境遇有关。我个人觉得晏殊的这首词在情境上像极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形象

(四)少年时代豪侠任气的酒态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说到宋词,怎么能少得了柳永的歌词呢?他在《戚氏》一词中写道:“帝里风光好, 当年少日, 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 遇当歌, 对酒竞留连”

这首词写的正是柳永少年时流连汴梁的恣意生活,而《戚氏》所描写的少年时代的酒态,是他对青春生活,以及歌酒欢愉的回忆。

少年是有梦想的时代,是豪气冲天的时代,贺铸在《六州歌头》的上片中写道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这首词是贺铸是回忆青少年时期在京城的任侠生活,描写了一群有梦想有豪情的少年聚在酒店狂饮的情景。贺铸这首词塑造的游侠壮士形象,在唐诗中屡见不鲜,但在宋词中则是前所未有的。

贺铸的这首词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思欲报国而请缨无路的侠士形象,是宋词中最早出现的真正称得上充满豪情壮志的的爱国词作,起到了上继苏词、下启南宋爱国词的过渡作用。

总结: 作为与唐诗相映成辉的宋词,作为一代文学的宋词,切切实实地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与酒文化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宋词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那么晏殊《浣溪纱》中所写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就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两者的关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18 20:03 , Processed in 0.0103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