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生如诗”:若能感受生命的韵律,人生便能如诗一般美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4 17:1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生如诗”:若能感受生命的韵律,人生便能如诗一般美妙                                                         

2021-06-04 13:18                    
                          

“人生自有其韵律和节奏,自有内在的成长与衰亡。”——林语堂《人生如诗》

在谈及“诗词”的时候,我们通常都指“诗”和“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
中国的诗起源于先秦时期,在唐代达到了鼎盛。而“词”则是起源于隋唐,在宋代更流行。
从小到大,我们无论是从课本中,还是在其他书籍里都能多多少少感受到中国诗词的魅力。
不管是浪漫的诗仙李白,还是现实主义的诗圣杜甫,我们都能从他们的诗里领略到古代文豪们的才华。
上学时我们读诗词,更多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态,所以多少都会难以有真情实感的投入。
当我们有了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心境也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对人生的态度开始趋于平淡、和善以后再来读诗词时,却是另一番感受了。
俗话说:“三分诗,七分读。”
忘情投入到诗词的品读中,就如品一杯淡茶,如观一道美景,诗词里的韵味、心目中的向往、沉思中的回味都是无穷无尽的。
正如林语堂先生所说的一样:“人的一生,恰如诗歌。”
当人们学会了感受生命中的韵律之时,我们也能过上诗一般美妙的人生。

0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在《皆大欢喜》中将人的一生分为七个阶段,并借着杰奎斯的口吻说:
“世界是个舞台,男男女女都只不过是演员;他们都有上场的时候,也有退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都会扮演很多角色,共分为七个阶段。”
也就是从出生到老去的整个过程。
这七个生命的阶段,就像每天会有清晨、正午和日落一样,也如一年会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一样。
都是上天对生命最美好的安排,就像诗词一样充满着韵律之美。
人生之美,不在于一帆风顺,而在于五味杂陈。
有甜蜜,也有烦恼;有欢聚,自然也有离愁。
没有真挚而丰富的生活体验,又如何能够读懂杰出诗人笔下的感情?
不曾经历相思之苦,又怎能发现“人比黄花瘦”的韵律之美呢?
相思本就是一番难以言表的感情,只有对人生有所体悟,对生命韵律有所感受,我们才能在李清照的《醉花阴》里体会她含蓄深婉的相苦思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0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谁的人生没有过迷茫?谁的一生又没有过壮志难酬之时?
随着对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深刻,经历的挫折困难越来越频繁,我们逐渐开始变得“麻木”起来。
所以我们才会有如辛弃疾所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般的感受。
“欲说还休”,不就是作为步入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的生活常态吗?
读诗有时候就是将我们真实的情感,寄托于文字之中。
感受作者对苍白文字所赋予的灵魂、所恩赐的生命。然后在韵律十足的行文里,找到自己情感的共鸣。
一句“天凉好个秋”道尽人生的无奈;
两声“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恰如我们的强颜欢笑。

正如李煜在《虞美人》中所言一般:“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便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韵律之一。
愁也罢,苦也好,不都是我们体会人生美妙之所在吗?
惠特曼说:“因寒冷而打颤的人,最能体会到阳光的温暖。”
人生的无奈、愁苦,都是我们珍惜生命的必要条件。
感受到了这种生命的韵律之后,我们也能把人生过得如诗一般美妙——哪怕是愁苦之情,也是一种跳动的旋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0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雪莱曾经说过:“诗仅次于音乐,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最精致的精神食粮。”
我国古人的诗词,可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更是智慧的沉淀。
在读到一首打动自己的诗时,总会感觉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完全沉浸在诗人所描述的际遇之中。
这些天才诗人们,将人生经历、情思感受、志向抱负等浓缩为一首首千古传颂的诗词之中。
在我们品读诗词表面的“华丽”、“幽美”、“恢弘”之时,诗人的生平纪事、情感遭遇也都潜藏其中。
诗词之美,便是每一位诗人乃至于读者所感受到的生命之美。
不仅是诗词中的韵律 ,更是生命的韵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2 10:39 , Processed in 0.0078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