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苏轼很著名的一首词,开篇3句就瑰丽非常,最后7字则感人到极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21-9-6 20:37:56 |显示全部楼层
苏轼很著名的一首词,开篇3句就瑰丽非常,最后7字则感人到极致                                                         2021-08-21 11:06                    
                          文/顾无
【引觞漫谈】
有一句老话流传很广,叫“朋友妻,不可欺”。
今天看到苏轼的一首词,序写的很有意思,讲述的是自己好友王巩的一位小妾的故事。故而见题生意,想到了这句老话。
朋友之妻,在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伦理中,似乎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汇。著名者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两位嫂嫂去见刘备,一路上礼数备至,不敢有丝毫越矩;如苏轼等人的贤妻,逢朋友在家中聚会,则在帘后旁听,朋友走后便可以将判断告诉 丈夫,这个人性情如何,值不值得交往。
似乎在与朋友的交往里,无论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多好,都是不适合直接露面的,相应的,朋友也要给予对方妻子足够的尊重,由此出来了“朋友妻,不可欺”这句古话。
当然,这样妻子被迫躲在帘后的情景,在现代基本已经不会出现,只是尊重朋友的妻子,仍然是农业社会的原则和美德。

【临其诗境】
今天这首词却不太一样,苏轼在与好友王巩相会的过程中,不仅见到了其妾,还与她相谈甚欢。
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以后,不仅苏轼差点遭受杀身之祸,好友王巩也被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临去时,其歌妓柔奴(寓娘)也毅然决然随其去到岭南。过了几年,王巩北归,与苏轼相见,唤出柔奴为苏轼劝酒,想来也是二人关系好,不避讳这些。
苏轼在席上问及岭南的风土人情,本以为柔奴会大倒苦水,没想到一介弱女子,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深受感动,于是有了下面这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经典原文】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宋代:苏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 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条分缕析】
这首词刻画了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重点却放在了对她情操和人品的歌颂上,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丰满且立体的侍妾形象。
词的上阕写柔奴的相貌与歌声,极尽夸张之能事。第一句,常常羡慕面前这玉树临风的人儿,连上天也怜惜他,将这样色艺双绝的美人赐予他,陪伴左右。写的是柔奴的容貌实乃天赐,人间难得。
第二句写歌声,歌声是听觉,比较抽象,诗人描写时往往用比喻,将其化为具体的事物,这里,苏轼则另辟蹊径,为我们描述了“清歌”所起到的作用。如长风顿起左右,跨越千万里之遥,如白雪生于天上,落下使这炎海变得清凉,歌声享誉如此,其清新出尘便如在目前了。

下阕主要写情操,以第一句平滑过渡而来。从万里之外的蛮荒之地归来,却是越发的容光焕发,显年轻之姿态。没有愁眉苦脸的样子,脸颊带着淡淡的微笑,这笑容里,仿佛还散发着岭南梅花的香气,而丝毫没有受蛮荒苦恶的感染。
表面上还是在写外表,但已经融合了对其内在美的欣赏和敬佩,一个弱女子身处蛮荒许久,却能够甘之如饴,容光不减,陪伴夫君左右,这本身就是高尚了。
词的最后是苏轼与柔奴的一问一答,也就是序中所写的故事。
“岭南怎么样呀?”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一句着实无法解读,任何解读都是对意境的破坏。

【顾无说】
在之前很久的时间里,我一直以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句话是苏轼自己说出来的,因为他也有过被贬谪岭南的经历,还在那里吃荔枝吃得很开心,能够说出这句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直到今天将这首词完整的读完,才不禁深深为柔奴的坚贞和才情所倾倒。王巩仗义之辈,能够得到这样的佳人跟随辅佐,也是一桩美谈。
夫君被贬岭南能够欣然随其往,归来亦丝毫不觉其委屈心酸,真可谓奇女子。
不过对于这样的女子,苏轼最多也只是欣赏和感动而已,毕竟他的身边也有一直陪伴自己的知己兼爱妾王朝云。
纷纷才子佳人,令后人叹羨不已。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3-29 02:31 , Processed in 0.00811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