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轰动巴黎的华人女画家,为爱不惜颠沛流离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13 03:50: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轰动巴黎的华人女画家,为爱不惜颠沛流离       2021-09-12 08:03                    

轰动巴黎的华人女画家,为爱不惜颠沛流离 原创 杰西 LicorneUnique
hello,我是杰西。
这位民国名媛,
靠画画影响了东南亚
20年代的上海街头车水马龙,涌入的新潮与时尚装点了古雅的老城,这里,将是未来东方最闪耀的明珠。

一幢地处城市心脏的小洋楼里聚集了几位姑娘,她们个个生得气质非凡。这天也是她们各自在海外各国家求学几年后的再度聚首,姐妹间思念之情都写在了举手投足里。

这几位姐妹的她们又被外人称做“五朵金花”
她们是南浔富贵人家张家的小姐们,刚放下行李便围坐一起眉飞色舞地交谈起来,可奇妙的是,明明每个姑娘都是中国人模样,行为举止也与国人无异,一张口大家却只用得英文交流。

原来她们自小便跟随父母的生意周游世界,从小便在国外长大,生活环境里母语的缺失使得她们国语并不流利
在这其中四小姐张荔英常年居住于法国,更是精通英法双语。身出名门的她是后来中国第一代女性油画家,也是南洋派画风的先驱,如今更是被新加坡视为国宝级画家。

张荔英 Georgette Chen /1906-1993
南洋派画家
她看似风光无限的生活背后实则为跌宕起伏的一生,今天我们想聊聊她的故事,这故事就从她出生地,浙江南浔说起。
Part
1
豪门走出来的画家

当时,张家的势力遍布了当地的政界及商界,可谓倾权一时,富甲一方
张家本就是书香门第,父亲张静江更是博学多才热爱艺术,在商界也是长袖善舞。母亲姚惠是苏州城里的大家闺秀,擅长绘画赋诗,有着深厚的美学底蕴。

张静江与姚慧
从商的张静江生意脉络遍布全球,因此张家姐妹们便从小跟随着父母常年往返于巴黎与祖国。在母亲的教育下,她们接受了严格的传统礼仪教育,每个女孩都落落大方。

优渥的生活与广阔的生活视野,让她们身上既有古典闺秀之韵,又别具西方新潮姿态/最右边的女孩Georgette为张荔英
张荔英自幼展现出异于其他姐妹的艺术天赋,从小便跟随着父亲学习中国水墨画。但是常年居住异国的的她,确是被西方的油画所包围,耳濡目染下便对父亲提出学习油画的想法。

将爱女视作掌上明珠的张静江哪里会拒绝女儿的请求,他不但立马给荔英请了俄国的私人油画教师,就连自己也一同陪伴的学习新派别绘画,父女二人作画的时间总是其乐融融。

张荔英从此与油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张荔英无忧无虑的童年在她12岁那年戛然而止——1918年春天,母亲在一场意外中去世。在没有母亲的童年里张荔英迅速成长,毅然决定潜心于艺术,将生活的细枝末节通通埋进画笔里。

1926年,张荔英进入美国纽约的艺术学生联盟钻研艺术,紧接着又前往巴黎在两所不同的艺术专科学院主修绘画。

学业之余她穿梭于各大博物馆,一遍一遍临摹大师作品。酷爱现代艺术的她深深地被此时当红艺术家所吸引,马蒂斯、塞尚、莫奈的画作风格都化为她后来画作的灵感源泉
几年后,张荔英在巴黎这个浪漫之都意想不到地邂逅了一生所爱,也迎来了绘画生涯的第一个高峰。
Part
2
大胆去爱,放手去画
女儿们在国外各地研习深造的同时,张静江则是在资本上大力支持国内的革命事业,自革命起与孙中山关系极为密切,后来更是被孙中山称为“圣人”。

张荔英人脉宽广的父亲极重情谊,对革命事业也是热血沸腾,在一艘赴法邮轮上二人初次相见
因为这层关系,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同张静江的女孩们也常有来往。曾有一次,宋庆龄夫人给张荔英介绍认识过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他名为陈友仁。

陈友仁 1878-1944/民国政府外交部长
生于海外的他曾是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兼外交顾问
陈友仁正义凛然为人端正,在从政时期颇有建树,凭一己之力收复了汉口英租界和九江英租界,因此又被人称作“铁腕外交家”。但1930年,在经历过政治生涯的巅峰后,他迫于政治关系流亡于法国。
巧的是,这次流亡让55岁的他在巴黎与张荔英再次相遇。

二人的过往似乎都少了一份有人陪伴的温情,原先决定为艺术献身抱定孤身的张荔英,与在异国颠沛流离的陈友仁在巴黎一见如故,
这年,张荔英只有24岁,可眼前这位高大稳重的男子却让她倾慕得无法自拔,年龄的跨度也无法阻拦她将陈友仁视作自己的真命天子。

24岁的张荔英
陈友仁尽管常年流连于政界,可言谈举止却也温和大方;尽管从未钻研艺术,却也乐意倾听张荔英对他诉说的一切绘画心得。

陈友仁的出现忽然填补了张荔英独自一人写生的寂寞
这份带着爱意的陪伴宛如给她的画笔施加了温情法术,张荔英的画作顺利入选巴黎1930年秋季沙龙展,而华人身份的她更是在展会上轰动一时。


1930年巴黎秋季沙龙的画册与海报
30年代的女画家本就少见,而登上巴黎艺术殿堂的亚洲女画家更是鲜有,张荔英的作品带有欧洲绘画大师的碰撞色彩,却又透出亚洲水墨画般的恬静,在一众名家作品前翩跹而至,满座皆惊。

橙子和苹果/1928年-1930年
摆放的道具选用了父亲经营的古董店里的铜香炉,让现代风格的画面带上了古朴的情怀
这幅张荔英最早成名的作品上,画面色彩丰富饱满,俯瞰的构图极具当时流行的现代主义,仔细端详似乎是受到了当时现代主义画家保罗·塞尚的启发。

苹果与橙子/保罗·塞尚/1895-1900年,现藏于奥赛博物馆
张荔英画作中侧放的水果与之映射出的光线结构,颇有塞尚作于1900年的《苹果与橙子》的影子
而印象派的画家如莫奈也给张荔英带来不少启发,印象派的笔触特点在她早期的风景画作中就可窥到一二。

布列塔尼沿岸/1930年,现藏于新加坡国立美术馆
张荔英的事业在此时迎来了突然的高峰期,同时悄然而至的爱情让也让她欢心不已,一向忠于自我的她迅速为自己的人生做下决定:嫁给陈友仁!
Part
3
痛失所爱
塞纳河的水汽、旋飞飘落的树叶、红酒杯碰撞的清脆音配着街头的麻雀叽喳声组成了巴黎的浪漫。

在这异国别样的浪漫中,放下画笔张荔英也只是一个被爱情包围的单纯少女
决定结婚的张荔英第一时间联系了远在中国的父亲,然而这门婚事却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很快,她决定提笔给父亲写上一封长长家书,用坚定字句去阐述二人如交心相爱。

张荔英虽然有着江南女子的含蓄温婉,内里却包裹着一个自由不羁的灵魂
与此同时陈友仁也致函张静江,表达自己对张荔英的爱慕之情。爱女心切的张静江最终拗不过他们一前一后的温情夹击,最终只好默许二人婚姻。

1930年,张荔英与陈友仁在巴黎举行简单的婚礼,连上这条红线的宋庆龄也赶到现场以表祝贺
陈友仁对张丽英的美术事业格外支持,除积极为张荔英操办画展外,有时还主动担当张荔英的人体模特。

陈友仁的陪伴给张荔英的艺术之路增添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张荔英笔下的陈友仁,少了外交官的凌厉,却多了一份生活的气息
夫妇二人这样甜蜜无间的生活在巴黎持续了好几年,但抗日战争的爆发将这桃花源般的恬静生活突然打破。爱国的热血在陈友仁心中沸腾,他虽远在他乡但哪里能坐视不管。

1938年陈友仁决定前往香港抗日,张荔英便也一起跟了去。
陈友仁每日在前线忙于出谋划策,张荔英就在后方用油彩记录下这片土地上,最动荡的时刻里仅存的美。

香港港口/1938-1941年
可仅有两年,香港沦陷,他们双双被日军押捕至上海,并软禁于上海一所房屋中。在这漫长的囚禁生活里,他们二人分别成为彼此的心灵支柱,不离不弃。

在这狭小的屋子里,张荔英的画笔从未停下,陈友仁也依旧是张荔英的专属模特
我把感情用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
——张荔英

张荔英绘画的陈友仁画像中,永远能读到融化在颜料里面的浓厚感情
软禁的日子虽艰苦枯燥,偶尔能去集市“放风”对张荔英来说已是最轻松的时光。

集市里不同的新鲜瓜果蔬菜、编织竹篮是她最喜爱的风景,后来,竹篮也成为她画作里最重要的角色之一
我喜欢竹编筐,它们形状不一,编织的方法也尽不相同,从一个竹筐的模样你便可知道这个篮筐产自哪里。
——张荔英
有别于过去欧洲静物画般的华丽饱满,张荔英画作的色彩开始趋于平淡,没有华丽的摆件,却充满了浓浓的烟火人情味。

静物/40年代/2008年在拍行以1,087,500港币成交
此时,饱受日军拷问的陈友仁已年近花甲,身体也每况愈下,这一切张荔英也全都看在眼里,可她唯有以爽朗笑容面对,安静陪伴在陈友仁身边。
1944年,陈友仁还未来得及看到战争结束,便撒手离去。

此后,张荔英以卖画为生,为纪念陈友仁她画作上永远署名“CHEN”。后来她漂泊于国内外好几个不同的城市,但迎接她的日子却没拥有太多快乐与光明。
Part
4
长夜来临
1945年,漫长的战争终于结束。定居上海的张荔英先是去了南浔,那个她出生的地方,想要描绘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以抚慰自己支离破碎的心。

故乡这清净的江南小城稍微给张荔英带去一丝慰藉
随后,她又北上去了北京散心,只因喜欢那里的蓝天白云,想多看看祖国的美,随后诞生于北京的一幅油画陪伴着她一路辗转各地。

北京风景/1945-1949年
2004年在拍卖会上以573,600港币的价格成交,如今悬挂于新加坡瑞吉酒店内。这幅画对于张荔英而言或许已不仅仅是一幅画,而还附有了故国文化象征上的意义
厌倦了战争的张荔英搬离上海定居父亲曾经常住的纽约。

此时的张荔英总是愁云满面,过去爽朗俏皮的模样再也看不见
不知是对艺术灵感的渴望亦或是对过去与陈友仁快乐生活的思念,1949年在纽约办完画展后的张荔英决定重返巴黎。

回到巴黎的张荔英迅速投身于绘画中,接连着好几年的沙龙画展都有她的作品
居住在巴黎的时光里,曾经快乐的回忆和巴黎自由的气息,让张荔英重拾自信,她开始为自己创作自画像,她用镜子详细端倪,将自己此刻的情绪也带进画笔里:
40岁,我的人生才刚开始,我还很年轻漂亮

这个时期诞生的张荔英的自画像,反而比早期30年代时的作品更显丰润年轻,但低垂的眼角与稍显暗淡的眼神透露出她历经艰难的内心。

自画像/1950年代
她在过去的画作里将自己画得成熟冷静,眼神中透出年轻时的不屑与叛逆。

张荔英早期的自画像,作于1932年
然而上天却没有打算温柔对待这位刚刚重拾阳光的画家,1950年,她接到了父亲在美国过世的噩耗,同年,自己的姐姐也因病去世。

短短几年间,她先痛失所爱,接着亲人相继离去,张荔英几近崩溃
曾经美好的巴黎,此刻在她心中不过是时常布满乌云的阴郁之地。失去亲人的痛苦加深了她对故土的思念,张荔英在这刻无比期盼返回亚洲。

此时一个温暖平和的地方成了张荔英的心之所向
地处亚洲有着浓厚异乡情调的东南亚成为了张荔英心中的理想地,没有过多的犹豫,张荔英迅速卖掉了自己的巴黎的工作室,计划前往马来西亚槟城。

民风、食物与风景,马来西亚的一切都让张荔英好奇
东南亚温暖的气候、海边的热带风景、从未见过的热带水果还有那些无比热情的当地人,如同热带灿烂的阳光突然照亮了张荔英的心,此阶段的画作充满了东南亚风情,色彩也变得鲜艳起来。

榴莲、山竹与红毛丹/曾以3,640,000港币的价格被拍下
也是在这片土地,张荔英开启了她轻快悠然的下半生。
Part
5
东南亚的永夏
初到槟城一切都让她好奇不已,各种涌入脑海的作画灵感与一个好消息更让张荔英格外欢愉:陈友仁的姐妹亲戚们就定居在槟城。

侄女侄子们可爱的笑颜让她的烦恼顷刻间烟消云散
与曾经亲人的相见令张荔英放宽了心怀,她热心地给孩子们教授绘画。不久后,她拿到了新加坡南洋美术专科学校的聘书,从此她定居新加坡,并在这里授课长达27年的时间。

新加坡注册教师申请表/1954年
历经战乱、软禁、生离死别后,世界各地颠沛流离半生的张荔英或许感悟到,没有什么能比在这平静温暖的地方安心绘画,教授学生更让人安心。

虽已年过半百,张荔英却有着孩童般烂漫的笑颜
在东南亚独有的热带风景与风土人情的影响下,张荔英的画风富有浓郁的风俗气息,画面舒展开,轻松的心境都透露在其中。

峇都丁宜/1960年代,曾以1,960,000港币成交

睡莲/拍卖会上以9,160,000港币成交
画布上的色彩碰撞又回到了起初模仿塞尚的模样,但更成熟的画面构图却能发现张荔英早已拥有了自己的画风。

月饼与灯笼/1965年,曾以2,125,000成交
带着欧洲传统的绘画技艺,张荔英以她独特的美学观和对油彩的娴熟掌握,为20世纪的新加坡画坛注入了一股新活力,名气传遍东南亚并成为南洋画派的女先锋。

张荔英与“马来西亚国父”东姑阿都拉曼及其夫人/1956年

张荔英这位养尊处优的豪门闺秀前半生四处漂泊颠沛流离,后半生终于寻得安心之所安过晚年,她的一生充满太多传奇色彩,无论用语言如何描述都终显平淡。

1970年在新加坡的张荔英
细看她的画作却不难发现,她所经历过的一切都藏在了画笔中。她的绘画里总是有着浓浓烟火气,她将眼前的一切都沾染上生活的气息。

红毛丹、山竹和菠萝/1960年代/曾以4,300,000港币被拍下
她只关心眼前的生活,所以只看得到丈夫紧缩的眉头、清瘦的面庞,只留意起厨房边的竹筐,集市上的果蔬,每日身边的风景,她与现实紧贴,总给人踏实感,画中犹如藏有质朴文字,细细咀嚼总有新体会。

兰花/1970年代
张荔英的人生塑造了她的画作,
她的画作又令人读到她的人生。
最后她的人生回归质朴,
实现了她最初的愿望:
为艺术倾其终身

小编 | 杰西
收集资料整理报道
原标题:《轰动巴黎的华人女画家,为爱不惜颠沛流离》
阅读原文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1-9-24 04:25:30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4 19:03 , Processed in 0.0115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