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词人柳永名满天下,为何升不了官?浪子与皇帝、宰相的轶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19:04: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词人柳永名满天下,为何升不了官?浪子与皇帝、宰相的轶事                                                         2021-08-25 10:05                    
文/灞上桑
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吴敬梓先生,在他的不朽巨著《儒林外史》中有许多妙语,大多借书中人物之口道出,堪称经典。例如书中第十三回,以编写科举考试参考材料为生的马二先生,与人闲聊,说出一番话来,其中道理在今天看来也颇有价值。

马二先生说:“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讲到战国时,以游说做官,所以孟子历说齐梁,这便是孟子的举业。到汉朝用‘贤良方正’开科,所以公孙弘、董仲舒举贤良方正,这便是汉人的举业。到唐朝用诗赋取士,他们若讲孔孟的话,就没有官做了,所以唐人都会做几句诗,这便是唐人的举业。到宋朝又好了,都用的是些理学的人做官,所以程、朱就讲理学,这便是宋人的举业。”
马二先生说的这个举业,就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方式,古人求官入仕之路。春秋以“言行”取士,战国以“游说”谋官。两汉以民间、官方“投票”的方式搜寻贤才。科举考试到隋唐才完善起来,唐朝考的是诗赋,宋朝注重理学。所以“不合时宜”的话,在任何时代都“吃不香”的。

北宋仁宗皇帝在位前后,中国文化自战国、盛唐以来,迎来第三个极其光辉灿烂的时期。暂不说科学,“文科”方面,不世出的天才在此期间“扎堆”现身,堪称奇观,如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三苏等等。各路“词人”辈出,两宋的词成为中国文化里又一枚耀眼明珠。
伴着一句吴侬软语的女声清唱,“杨柳岸,晓风残月”,那个几乎独领“宋词”风骚半边天的“浪子”柳永现身了。柳永在两宋词坛的地位,实在重要,谈“词”的话,谁也绕不开他。柳永一生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华丽词章。但《宋史》并没有为他作传,这个奇才子的故事,都得从他自己的词作序文和零碎史料里寻找。

同是姓柳,唐代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年轻时候,跟柳永还是有点像的,两人都喜欢流连“烟花柳巷”。但柳宗元后来就抛弃了这一“爱好”,而且他的诗篇文章古朴厚重,基本上看不到风花雪月。柳永则不然,终其一生投入了温柔乡,缠绵地。
据统计,柳永存词213首,其中涉及男女情意的就有140首之多。柳永把自己三分之二的才华都用在了“风花雪月”之中。大都是柳永在仕途不得志后,穿行于“烟花陌巷”所作。有足够多的“非官方”史料证明,柳永之所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是被仁宗皇帝“逼”的,有自暴自弃的嫌疑。
柳词“美而不俗”,有些作品稍显浮华、轻狂,大体来说,雍容、含蓄、闲适、清秀皆有,比唐代元稹动辄露骨的“艳诗”格调高多了。

柳永剧照
仁宗皇帝本身好文学,但他不喜欢浮华绮丽的风格。看看宰相晏殊、大军区司令范仲淹就知道皇帝喜欢的是什么类型。多种史料记载,仁宗皇帝很早就知道柳永名头的。柳永混迹青楼,写了不少“花间词”。有人爱惜柳永才华,向皇帝推荐。仁宗皇帝说到:莫非是那个填词的柳三变吗?臣下说是。皇帝面无表情说,让他接着填词去。
柳永自号“柳三变”,由此意志消沉,生活放纵,四处打着“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名头,倒是有点好笑。
柳永与仁宗皇帝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后来又有人向皇帝推荐他,并呈上了柳永的手稿。可是手稿显然没挑对,是那篇大名鼎鼎的《鹤冲天》。这首词本来写得很好,不过里头有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皇帝一看就拉下脸来:这语气浪荡过头了吧,不把官家功名放眼里,那你就接着吟风弄月吧。这个版本流转最广。

柳永参加公务员考试四次落榜,很是郁闷。后来仁宗皇帝放宽了考试门槛,景祐年间(1034年),柳永如愿考得进士,当上了团练推官。不过这官总也做不大,最高就做到“屯田员外郎”,官阶六品。柳永刻意放纵,虽然有一大帮青楼美女是他的忠实粉丝,争着倒贴钱养他,可柳永高兴不起来。
仁宗晚年,皇祐年间,教坊(皇家乐队)进献了新词牌《醉蓬莱》,又有天文馆报告天象吉祥,仁宗皇帝心情大好。有朝臣欣赏柳永,赶紧示意他也填一首《醉蓬莱》,帮他递交皇帝欣赏,说不定升个官。这对柳永根本不叫个事,思索片刻一挥而就。不过这首词反而惹恼了皇帝。

柳永这首《醉蓬莱·渐亭皋叶下》本是用足功夫讨皇帝欢心的,不曾想开头就惹皇帝不悦。“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这是写枯叶落,白云飞,秋雨新晴的景象,不知为何仁宗皇帝对那个“渐”字心生反感。又往下读,脸色更加难看。皇帝认为“此际宸游,凤辇何处”这一句,与他亲自写的真宗皇帝挽词暗合。再看到最后“太液波翻”,皇帝怼了一句:为什么不用“波澄”?翻什么翻呀?把纸扔在地上。
前文说过,柳永与仁宗皇帝的三则故事都出自“非正式”史料(如《艺苑雌黄》等书),真实性待考。但是鉴于多种史料这样记载,至少说明一个问题,柳永词的确不招仁宗皇帝待见,这一点应该没错。仁宗皇帝注重的是儒雅、雍容之道,柳永词在当时政治气氛上,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还有一个记载,柳永后来气不过,专程拜访了宰相晏殊(就是那个北宋有名的神童)。晏殊也是个词人,柳永比他还大几岁,所以晏殊也很客气。闲聊中,晏殊问道:“前辈还在写曲子吗?”写曲子就是填词。柳永一听话不对味,说道:“跟宰相大人一样作曲子。”晏殊立刻回怼了一句:“我虽然写曲子,但是不写那种‘彩线慵拈伴伊坐’。”两人不欢而散。
“彩线慵拈伴伊坐”是柳永词《定风波·自春来》中的一句。当然是写柳永与女子的私下缠绵之态。手拿针线坐在美女身边,卿卿我我。晏殊显然跟仁宗皇帝一样,也不喜欢这种调调,出言嘲讽。晏殊词虽然也有婉约,但含蓄沉稳居多,写女子的词大致就是这样的:“淡淡梳妆薄薄衣。天仙模样好容仪。旧欢前事入颦眉”。两人的路子的确大不相同。

自古就有不少文人才华灵秀于内,放浪形骸于外,往往都人生不得意。柳永也是如此。名满天下的大才子,做官停留在六品止步不前,原因似乎找到了。关于柳永的话题实在太多,今天到此打住。最后附上一首他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柳粉”共赏大宋最美的烟雨江南: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参考书目:
《画墁录》、《渑水燕谈录》、《能改斋漫录》、《艺苑雌黄》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4-26 18:12 , Processed in 0.00752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