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上最有故事的一幅画,有人要它陪葬,乾隆却把赝品当宝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6 03:1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历史上最有故事的一幅画,有人要它陪葬,乾隆却把赝品当宝贝                                                         2021-09-07 11:13                    
                          富春山居图有多个传奇,就像作画之人黄公望的人生一样。
2011年,一件大事受到海峡两岸文化界关注。分离360年后,富春山居图残卷的两部分首次合体展出,震动世界。这一次展出,距离画作完成已过去了670年。

1350年,画家黄公望完成此画,时年82岁。这幅画从构思、到完成一共用去七年,从动笔算起也经历4年,可谓黄公望封笔之作,也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黄公望生活在元代,47岁才出任一个小吏,但不久随着上司入狱而被牵连,出狱后,已经年近半百,从此,黄公望彻底抛弃官场,洒脱人生。他参加了全真教,四处游历,开始以书画自娱。相传50岁才开始学画,但万事不过一个专注,黄公望很快便独成一家。

1347年,黄公望与师弟无用师郑樗同往浙江省富阳县富春乡,陶醉于富春江美景,黄公望一住就是4年,期间到处临摹,专心作画,终于在1350年完成,随即赠送给师弟保管。
郑樗深知此画的分量,当时就说担心这画会被后世“强取豪夺”,不幸言中。富居山春图在历史上长期不知所踪,又几次显露真容。无用师之后,直到明成化年间,才被书画家沈周收入,但相传沈周送朋友题跋时,被其子盗卖,从此不知所踪。悲痛欲绝的沈周居然凭借记忆,临摹一副长卷,该作品在1996年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以880万元拍卖。
明末清初,富春山居图几经转手,到了宜兴藏家吴正志手中,顺治年间,传至其孙吴洪裕手中。吴洪裕将此画视作珍宝,爱不释手,清兵南下时,吴舍弃万贯家财,但就是带着此画逃命。也正是这般痴爱,使富春山居图遭受大难。

在吴洪裕临时之时,他留下遗嘱,命家人将富春山居图和另一幅书法焚烧殉葬,估计是要带到阴间继续陪伴欣赏。在珍品已送到火盆烧着时,才被吴的侄子吴静庵抢出。但为时已晚,画作被烧成两端,前段画作相对完整,但画幅较小,后人称为《剩山图》,余下的经过小心装裱,继承了画作精华部分,被命名为《无用师卷》。两幅画开始了各自的颠沛流离的生涯。
《剩山图》辗转藏于民间,只到抗战期间,画作落入吴湖帆手中,在众多名士推动下,最终,1956年,《剩山图》得以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无用师卷》则流转到了乾隆手中,还闹过一段著名的乌龙。原来,乾隆先收藏了一副《无用师卷》,视若珍宝,第二年,又看到一副一模一样的画作,因为看这幅画也是老画,才也收入。但经过乾隆鉴定,他把前面的赝品当做了真品,好在两幅画都被保存了下来,在嘉庆年间才为真正的真品恢复了名誉。
作为清廷收藏,两幅画在民国时期进入了故宫博物院,很快又因战乱纷起,国宝被装箱南运,辗转多地,在49年随败退的国民党转移到台湾,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分离多年的两幅画作在台北故宫合卷展览,正因为有了上面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磨难,这幅画的的重逢才显得那么特别和珍贵。
画作如此,国家和人民何尝不是这样,再刻意切割,也无法割开两岸的紧密联系。面对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无数中国特征明显的文物,不知道民进党和数祖忘典的国民党如何去给年轻人和孩子们讲述这些国宝的来历和故事。期待《剩山图》和《无用师卷》可以长期合二为一的那一天,但愿为时已不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20 01:17 , Processed in 0.00735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