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式温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06:06: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式温情                            

2021-12-10 12:14                    
                                       

作者|游宇明

来源:宇明游目(微信公众号)

母亲患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之后,我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任务:每天花一个小时陪她说话、散步。这一方面是为了孝顺。我读高中时几乎每晚都要打着马灯去接,在我不想继续学业时又循循善诱,找人转学,引导我考上了大学,这些都值得我感恩;另一方面也出于一个有点“自私”的想法,希望通过自己的陪伴减缓其记忆退化,使她一直保持生活自理能力。母亲对我的陪伴非常不安,几乎每次都会说:“儿子,你难得走,别天天来”。碰上夏天,出汗较多,母亲会替我擦掉额头的汗,说:“儿子,你辛苦了”。说着说着,母亲又会算我这段时间为了她的病花费了多少钱,现在每天乘公交车还得用掉多少。一到此种时候,我总会打断她:“妈,这些都是小钱,你健康了,等于给我赚大钱”。

母亲今年已经83岁了,来日无多,她生病之后,我心里总有一种随时可能失去她的恐慌,从没为自己花的那点时间和金钱计较过,但母亲那种源自本能的入微体贴和老式温情依然让我感动。

我的外公也表达这样的体贴和温情。母亲嫁给我父亲后,生了五个孩子,我们那个山村自然条件不好,一是耕地不多,二是常常缺水,有时人畜饮水都成问题,家境自然好不到哪里去。外公深知这一点,母亲每次回娘家,外公不管母亲是否吃过饭,都要专门做一顿饭给她吃,母亲不忍自己的老父亲受累,总是极力阻止,外公不干,常常说:“年轻人消化快,跳一条沟就可以再吃三碗饭”。如果母亲带了孩子回家,外公总要千方百计将孩子留下来做客,短则七八天,长则个月把,外公用的托词是:“这里有河,好玩”,实际上是想替女儿减轻一部分经济负担。母亲从娘家回来,出南瓜、冬瓜的季节,外公会说:家里的什么什么太多,你挑些回去给我腾出点地方;出小麦、黄豆的时候,外公会说:我们人少,这些东西太难收了,你拿点回去。一句话:外公明明是在资助女儿,但一点也不伤女儿的自尊心。外公是在我12岁那样因病逝世的,至今已经46年,只要提起他,母亲和我们依然会流泪。

时代就像云朵,一日千万里地向前奔跑着,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强调亲人血浓于水,在感情上要紧相融合,如今强调要尊重每个人的私人空间,做到亲密有间;昔日,我们提倡无条件孝敬父母,“天下只有不是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父母”,如今提倡孩子不是私人产品,父母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这些自然也是对的,但我觉得那些古老的、能让家人产生亲密、认同的东西,比如入微的体贴、对亲人自尊心的呵护等等,还得长久保存下来,它们既是亲人的指征,也是一个人灵魂回家的路标。

感谢我的外公,他教会了我母亲怎样向下一辈表达温情;也感谢我的妈妈,她告诉了我一个人应该如何珍惜孩子的付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31 01:43 , Processed in 0.0073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