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没有契苾何力,九姓铁勒不会臣服于大唐帝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6 18:45: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没有契苾何力,九姓铁勒不会臣服于大唐帝国                                                         2021-12-16 12:21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纥首领婆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必须承认,他是一个相当识时务的人,一直对大唐毕恭毕敬,位置摆得非常正。

不过,现在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亡政息,继位的比粟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走向了大唐的对立面。

这个情况对于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来说,显然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唐高宗李治任命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新贵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一带,攻打九姓铁勒部落(铁勒部落每部一姓,共九部,所以称之为“九姓铁勒”)。

这个安排,显然是有些问题的。

主帅郑仁泰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属于李世民和李治的铁杆、帝国最高级别的将领,在资历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副帅薛仁贵嘛,就有点勉强了。

他虽然曾经获得过太宗的赏识,但目前还只不过是高宗皇帝的警卫团团长,要登台拜将还差点意思。

李治想了想,觉得应该制造一个机会,让薛仁贵立威。

于是,他决定借内殿赐宴之机,让薛仁贵表现表现。

此时东征大军的主要将领都在,正是最好的时机。

酒过三巡,李治做出一副很随意的样子,对薛仁贵说道:

“听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可以穿透七层铠甲,你能不能射五层看看?”

薛仁贵心领神会,放好铠甲取箭就射,只听弓弦响处,箭已穿五甲而过。

薛仁贵的这一手,惊呆了所有的人。

射穿七层铠甲只是传说,实际上,能够穿五层铠甲而过,臂力已经是大得吓人了。

就连李治也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来一副上好的铠甲,赐给薛仁贵。

薛仁贵先生的威,算是立起来了。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对抗唐军。

比粟可汗这个人,虽然比较狂妄,但还算精明。他认为,唐军势大,两军直接交锋铁勒估计难占上风,但是铁勒族的勇士骁勇善战,如果单挑,一定可以压制唐将。

到那时,气势将在自己这一边,如果趁此机会挥军冲杀,一定能够大获全胜。

所以,他派出骁勇骑士数十人,跑到两军阵前挑战。

古时候打仗,两军对垒之时,如果一方想要单挑,另一方往往会应战,否则在气势上就输了。

比如《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那一段,十八路诸侯明明人数占优,却没有一上来就群殴,而是先后派出数员大将,与对面的华雄玩1V1。

现在铁勒人来挑战,大唐的天军当然不能认怂,所以薛仁贵决定亲自出马,杀敌立威。

前面提到,薛仁贵是非常善射之人,他一出手就连发三箭,又准又狠,射死了三人。

这一手彻底打服了对手,铁勒骑士慑于薛仁贵的神威,斗志全无、纷纷下马请降。

薛仁贵趁机挥军掩杀过去,大败九姓铁勒。

此后唐军乘胜追击,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住了他们的叶护(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打了胜仗之后,军中的文艺宣传队为了颂扬领导的赫赫武功,特意编了一句顺口溜来传唱: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这就是“三箭定天山”这个传奇的源头。

不得不说,有时候,宣传工作和军事行动是同样重要的。一句顺口溜,将薛仁贵的威名无限放大,让铁勒丧失了抵抗意志,纷纷选择了投降。

但是主帅郑仁泰却不愿意接纳。

道理很简单,如果对手投降,就没多少油水可捞了。

所以,郑仁泰决定继续进军,俘虏铁勒人的女人来赏给将士。

面对这样不讲武德的对手,铁勒人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远遁、逃得远远的。

唐军并没有就此罢休,锲而不舍地循着敌人留下的痕迹追击。

此时一个探子回来报告说,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过来。

郑仁泰是善使骑兵的大将,他毫不犹疑地率一万四千骑兵追赶,中途遇到了暴风雪,以致损失惨重。

粮食吃完后便吃马,马吃完了就吃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八百人。

后来有人参劾郑仁泰,称这是唐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失败。不过,唐高宗并没有降罪郑仁泰,毕竟整个军事行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处罚主帅会让李治显得比较寡恩。

薛仁贵虽然胜了,但也遭到了参劾(当然,他也没有受到处罚)。

因为他和郑仁泰一样,在前线收受贿赂,抢当地的女子为妻。

最恶劣的是,薛仁贵先生坑杀甚众,造成了强烈的反抗。

为了平息变乱,唐高宗不得不派铁勒贵族出身的契苾何力前往安抚。

这个契苾何力虽然不是汉人,但却是唐军出了名的猛将,立下过很多战功。

在那个时候的大唐帝国,像契苾何力这样的少数民族战将还有很多。

一个朝代越是强盛,越是敢于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反之,一个王朝的衰落,往往始于对人才的压制。

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进取心的统治者,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自信掌控和使用顶尖的人才。

扯远了。

契苾何力接到命令后,带领少数人进入大漠,处决了一批酋长,同时表示其余的人既往不咎,九姓铁勒这才安定下来。

所以说,打仗还是要讲政治的,攻心为上,否则胜利有可能大打折扣。大唐征服之地复反的不少,跟唐军对待当地百姓比较粗暴不无关系,刘仁愿镇守百济就是一例。

            薛仁贵三箭定天山?没有契苾何力,九姓铁勒不会臣服于大唐帝国                                                         2021-12-16 12:21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回纥首领婆闰走向了生命的终点。

必须承认,他是一个相当识时务的人,一直对大唐毕恭毕敬,位置摆得非常正。

不过,现在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亡政息,继位的比粟来了个180度的转弯,走向了大唐的对立面。

这个情况对于如日中天的大唐帝国来说,显然是不能容忍的,因此,唐高宗李治任命右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主将、新贵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一带,攻打九姓铁勒部落(铁勒部落每部一姓,共九部,所以称之为“九姓铁勒”)。

这个安排,显然是有些问题的。

主帅郑仁泰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属于李世民和李治的铁杆、帝国最高级别的将领,在资历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副帅薛仁贵嘛,就有点勉强了。

他虽然曾经获得过太宗的赏识,但目前还只不过是高宗皇帝的警卫团团长,要登台拜将还差点意思。

李治想了想,觉得应该制造一个机会,让薛仁贵立威。

于是,他决定借内殿赐宴之机,让薛仁贵表现表现。

此时东征大军的主要将领都在,正是最好的时机。

酒过三巡,李治做出一副很随意的样子,对薛仁贵说道:

“听说古代有善于射箭的人,可以穿透七层铠甲,你能不能射五层看看?”

薛仁贵心领神会,放好铠甲取箭就射,只听弓弦响处,箭已穿五甲而过。

薛仁贵的这一手,惊呆了所有的人。

射穿七层铠甲只是传说,实际上,能够穿五层铠甲而过,臂力已经是大得吓人了。

就连李治也大吃一惊,当即命人取来一副上好的铠甲,赐给薛仁贵。

薛仁贵先生的威,算是立起来了。

郑仁泰、薛仁贵率军赴天山后,九姓铁勒拥众十余万对抗唐军。

比粟可汗这个人,虽然比较狂妄,但还算精明。他认为,唐军势大,两军直接交锋铁勒估计难占上风,但是铁勒族的勇士骁勇善战,如果单挑,一定可以压制唐将。

到那时,气势将在自己这一边,如果趁此机会挥军冲杀,一定能够大获全胜。

所以,他派出骁勇骑士数十人,跑到两军阵前挑战。

古时候打仗,两军对垒之时,如果一方想要单挑,另一方往往会应战,否则在气势上就输了。

比如《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那一段,十八路诸侯明明人数占优,却没有一上来就群殴,而是先后派出数员大将,与对面的华雄玩1V1。

现在铁勒人来挑战,大唐的天军当然不能认怂,所以薛仁贵决定亲自出马,杀敌立威。

前面提到,薛仁贵是非常善射之人,他一出手就连发三箭,又准又狠,射死了三人。

这一手彻底打服了对手,铁勒骑士慑于薛仁贵的神威,斗志全无、纷纷下马请降。

薛仁贵趁机挥军掩杀过去,大败九姓铁勒。

此后唐军乘胜追击,越过碛北追击铁勒败军,擒住了他们的叶护(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打了胜仗之后,军中的文艺宣传队为了颂扬领导的赫赫武功,特意编了一句顺口溜来传唱:

“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

这就是“三箭定天山”这个传奇的源头。

不得不说,有时候,宣传工作和军事行动是同样重要的。一句顺口溜,将薛仁贵的威名无限放大,让铁勒丧失了抵抗意志,纷纷选择了投降。

但是主帅郑仁泰却不愿意接纳。

道理很简单,如果对手投降,就没多少油水可捞了。

所以,郑仁泰决定继续进军,俘虏铁勒人的女人来赏给将士。

面对这样不讲武德的对手,铁勒人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远遁、逃得远远的。

唐军并没有就此罢休,锲而不舍地循着敌人留下的痕迹追击。

此时一个探子回来报告说,敌人的军需物资牛羊马匹遍布原野,可以去夺过来。

郑仁泰是善使骑兵的大将,他毫不犹疑地率一万四千骑兵追赶,中途遇到了暴风雪,以致损失惨重。

粮食吃完后便吃马,马吃完了就吃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了八百人。

后来有人参劾郑仁泰,称这是唐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失败。不过,唐高宗并没有降罪郑仁泰,毕竟整个军事行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处罚主帅会让李治显得比较寡恩。

薛仁贵虽然胜了,但也遭到了参劾(当然,他也没有受到处罚)。

因为他和郑仁泰一样,在前线收受贿赂,抢当地的女子为妻。

最恶劣的是,薛仁贵先生坑杀甚众,造成了强烈的反抗。

为了平息变乱,唐高宗不得不派铁勒贵族出身的契苾何力前往安抚。

这个契苾何力虽然不是汉人,但却是唐军出了名的猛将,立下过很多战功。

在那个时候的大唐帝国,像契苾何力这样的少数民族战将还有很多。

一个朝代越是强盛,越是敢于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反之,一个王朝的衰落,往往始于对人才的压制。

道理很简单,一个没有进取心的统治者,自然也没有足够的自信掌控和使用顶尖的人才。

扯远了。

契苾何力接到命令后,带领少数人进入大漠,处决了一批酋长,同时表示其余的人既往不咎,九姓铁勒这才安定下来。

所以说,打仗还是要讲政治的,攻心为上,否则胜利有可能大打折扣。大唐征服之地复反的不少,跟唐军对待当地百姓比较粗暴不无关系,刘仁愿镇守百济就是一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20 15:01 , Processed in 0.00926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