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州区社会福利院替儿女尽责养敬合一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20:25: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银州区社会福利院替儿女尽责养敬合一



  冒着雨雪开车从沈阳沿着沈铁工业走廊向北,刚进入铁岭界不久,就是银州区柴河南段西辽河村,当车拐进大门时,雪霁天还未晴,走出车外,气温很低,几个人禁不住索索地抖抖身子。抬头见到迎面影壁上的“为社会分忧、替儿女尽责”的红色标语,不禁又使人平添了一份暖意。

  耸立在面前的,是所六层有着浓郁现代化气息的“拐把”大楼,最初给人的印象似医院,又像是某机关的办公楼。但院子里的各式健身器材和走廊两侧墙壁上的扶手提醒您,这大楼是供老人活动和居住的地方。这所高标准的养员楼就是2008年才落成使用的铁岭市银州区社会福利院。是“养敬合一”的国办福利机构。是铁岭市银州区区委、区政府2008年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全院占地1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0平方米,共有养员床位300张,共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40名。有普间、标准间、豪华间。面积都在20平方米以上,全部设有独立的卫生间[淋浴室]。

  她始建于1958年,初建原是政府收养孤寡老人和伤残孤儿的地方。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养老需求加大,现在实际已成为老人颐养天年的乐园了,但福利院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就在我们到的那天,全院正在筹备最后一名从小在院里长大的“孤儿”出嫁,院里已为她陪送了家用电器和全套厨具。在我们采访期间,还不时有老人提醒三位院长花准备没?或打听红纸有没?……就像自己的孙女出嫁似的。不禁使我们在为那位女孩自小失去双亲感到惋惜的同时,为她能在这么多老人的关怀下长大而庆幸。

  大楼很现代、设置很豪华,那么工作在这里的人穿戴一定很讲究了。出乎意外,接待我们的韩伟玲院长和王慧玲、程静两位副院长穿的竟是和其他服务员一样的白大褂。我们开玩笑,你们穿这个和这楼也不配套啊。她们笑笑:这里的工作性质和别处不一样,在家做女儿什么样,在这就什么样。一句玩笑话,开始了我们的采访。


  
    比在家好

  三位院长介绍院里基本情况后,我们提出随便走访一下老人。
外面雨雪交加,但楼里暖意融融,室内和走廊的窗下却不见暖气包,原来整栋楼采取的是地热供暖,不但供暖效果好,没有暖气包对老人更安全。每层楼里都分别设有健身室、康复室、医疗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按摩室、全自动麻将室、电脑室、图书阅览室、文艺室、还有你想不到的相谈室、怀旧室……,当然棋牌室里的人气最旺。电梯里不断上上下下着老人的身影。看来天冷并没有影响老人们的活动。

  我们走进一间敞着门的房间,室内双人床上一位大爷在睡觉,和衣,没盖任何东西,周身洒满了冬日的阳光。我们悄悄退出准备离开,刚回到走廊就被一位大娘迎头拦了回去:“来了就进家坐坐呗”说着就拿出儿女们送的橘子、香蕉来招待。原来是这家的女主人,已八十岁了,刚教完院里的老人打太极拳回来。问起她们来福利院养老,当初家里是谁最先提出的动义?老人毫不犹豫地说:我。据老人讲,她们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开始孩子们都不同意他们到这里来,和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意识一样,认为养老院是五保户、鳏寡孤独的人才来的地方。儿媳甚至都跪下来阻拦过。后来拧不过才将她们送来,孩子们以为她们来了也住不长。第三天大儿子就开车来接。老两口还是坚持不回去。并用事实向他们讲道理:这里起码不用自己做饭,一日三餐吃现成的,并且还有专人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科学配餐;身体不舒服院里就有医生,治疗很方便;急病院里随时有人,有车,能及时送医院;平时活动有地方、有器材、更是有伴陪同;衣服床单啥的更不用说,有专人给洗。这里的所有服务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专业知识你们比不了的。再说,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还有孩子要你们抚养、辅导,想照顾我们,你们就是有心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啊,那比得了这里对我们照顾的周到啊……。事实使孩子们逐渐放下心来,也转变了固有的观念。现在只是不断地轮番来看望,送些老人说的“用不着的东西”。

  告别两老人出门,走廊上不断有人“阻截”,无论是单身或者老两口都热情地邀我们“进家”坐坐,争相向我们显摆:液晶电视、家具、床上的被褥都是院里统一配置的,你看这毛毯花多漂亮啊,你再看这卫生间带淋浴器,便器旁还有把手,想的多周到啊,大医院里的高干病房也就这样呗,我们就带自己的衣服进来住就行了……。问他们在这里住的习惯不?老人们回答的几乎一致:比在家好!

  事在人为
  看着这些设施,听着老人们的介绍,使人感到银州区区委、区政府为全区百姓实实在在办了一件得民心的工程。可硬件再好,也不一定能换来老人们的快乐啊。现今的老人大多不再为物质生活犯愁,他们往往欠缺的是精神上的慰藉。这里的老人们过的如此精神,那这里的管理者、服务人员,一定给予了足以使老人们满意的亲情关怀。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她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走访过老人后,我们又回到院长办公室,这回我们就请院长谈谈她自己吧。可是院长只是轻轻地一句:“这是工作”。几次追问都让她给岔过去了。两个副院长悄悄对我们说:“她不会讲自己的”。没办法,以下事迹,就是通过两位副院长的讲述,还有我们在与院长交谈中,断断续续获得的。

  1986年,福利院只有1000平米的院、20平米的平房,20位养员的时候,韩伟玲就来福利院任院长,当时她父母年事已高,女儿也正是需要她照顾的时候。可她将身心都投入到福利院里来了。账面只有几百元,她带领职工自己动手,粉刷墙壁、修理门窗、改建食堂、栽花种草,环境初步得到了改善。又跑了几十家单位和社会团体求援来提高老人的生活标准。

  平时不必说,他利用一切时间和老人谈心交朋友,每个老人的生日都记在心里,到时准忘不了给张罗庆祝。现在院大了人多了,就列表挂在墙上。还专门开辟出庆祝老人生日的宴会室。
  从来院第一个春节开始,他就在院里陪老人过节。2001年春节,韩伟玲院长的母亲病重了,可她还同往年一样在院里忙活,没出正月,母亲去世了。她没有陪护母亲一天,没和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可24年来,院里每位老人病危时她都守在身边,老人去世她都要亲自给老人梳洗穿衣服,直到去殡仪馆送终。一次查房,发现阚春友老人病重了,她急忙和护士将老人送到市中心医院,背着楼上楼下做各种检查,当护士将老人从她背上扶下来时,老人已经安详的闭上了眼睛。有人统计过,她亲自送走院里230多位老人。

  
   我们问过韩院长这样一个问题:养老院不比学校,老师看着学生一天天成长,心里会很满足、很快乐、很有成就感。可这里却要看着老人们一天天老去。看你总是乐呵呵的,在这样的环境中你的情绪不受影响吗?他说,刚来的时候是压抑,感到阴气太浓。但随着工作的投入,这种感觉很快就没有了。当你看到经过你的护理,老人的身体一天天康复了,或是生命延长了,同样会很安慰、很满足的。有个老人叫杨家怀[音],煤气中毒后遗症,植物人一样,四个亲属抬来的。经过我们的护理康复了,四年了还健康的活着。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许多家属都不抱希望,放弃了。但是经过我们精心专业地护理,生命得到了延续,或者身体得到了恢复。这样的人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人我院就没断过。当你看到这些,我们就会感到工作没白做。

  结束了采访,当我们走出大楼再看到“为社会分忧、替儿女尽责”的红色标语时,又有了更深的感触。这可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言不由衷的口号,或是应景的装饰物。她是银州区福利院用行动体现出的服务宗旨。他们所做的一切那像韩院长说的,只是工作那么简单呀,她们是在向社会、向天下儿女们奉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13:20 , Processed in 0.0077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