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气功大师李凤山:爬山偶遇隐士高人,身穿80斤铁衣三年练成神功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 22:30: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气功大师李凤山:爬山偶遇隐士高人,身穿80斤铁衣三年练成神功                                                         2022-06-02 11:53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之中,凭借着广袤的国土,在古代之时人们便见识过高耸入云的山峰,淌过湍急汹涌的河流,遥望过漫天璀璨的星辰,观赏过湛蓝无垠的大海。
也正是这样开阔的眼界与对世界缤纷色彩的探求,令古人们开始由外向内地从观察世界到审视自己,开始从自身出发去向往更深远更缥缈的境界。
《道德经》之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古时人们将这宽广到无法测量的世界与人类之间蔓生的无数关系与规则用“道”之一字来描述,并试图从人类寻常的凡胎肉体与玄妙的内心来探索其中奥妙,于是,武功便从这之中逐渐衍生了出来,并随着历史长河源远流长。
到如今现代社会,武功的概念已经如同是代代流传下来的一幅画卷,色彩依旧艳丽,但却显得遥远而虚幻,鲜有人能够付诸于身,对于武功我们更多的是从武侠小说之中衍生出无限的幻想。
但在台湾,却有一个人真正做到了在武侠小说之中才有的飞檐走壁,飘然而立,他便是著名的气功大师李凤山。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凭借着寻常人类的凡胎肉体做到书中侠客高手才能修习到了身轻如燕的地步呢?

少年习武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李凤山出生在一个沉浸在老子道教思想之中的习武世家。李凤山的父亲与爷爷皆是武痴,他们熟读道学经典,并从中领悟道法自然与人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在自身的习武之上。
而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李凤山年幼之时便也在父亲和爷爷的影响下,开始了学习武功有了极为浓厚的兴趣。
习武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强健的体魄,否则出拳踢腿皆是无力,自然是无法融会贯通,所以在李凤山才不过几岁时,便已经在爷爷的传授下,开始学习八段锦和弹腿。

一开始还小胳膊小腿的李凤山自然是无法将动作标准地完成,但他却有着无畏的气势,哪怕瘦小却在舞拳踢腿之时虎虎生风。
对于少年时的李凤山而言,习武犹如是爬一座陡峭的山峰,他向往着山峰那最为耀眼美好的风景,那么过程中所需要做的努力皆是帮助他登上顶峰的助力。
也正是抱着这样坚毅不倒的信念,年幼的李凤山在每日八段锦和弹腿的锻炼之中坚持了下来,甚至慢慢开始休息吐纳之术,只为了能够让自己的体魄更加坚实有力,令他在习武的路上能够行至更远的地方。

拜师修行
诗仙李白曾在自己的《侠客行》之中挥笔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名句,而在《北史》之中更是记载,曾有一座寺庙旗幡杆上绳索突然断裂,便有人口中衔着绳索,拍杆而上,一跃至龙头上,将绳索重新系好,之后又一跃而下,以掌拓地,毫发无损。
这些从漫长历史之中留存下来的只言片语,似乎便是描绘着那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武侠境界,这让日复一日的李凤山那誓要练就绝世武功的信念更加坚定。
但同时,他却也在漫长的修行之中感到了困惑,虽然他确实在习武的过程之中增强了身体素质,但却并未有超越常人以至书中所描绘的那般轻盈和飘然。

这样的困惑在李凤山遇到一个特别的人之后,终于得到了解答。
李凤山为了能够最大程度的锻炼自己的身体,除了八段锦与吐纳的练习以外,每日爬山也是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电闪雷鸣都不会停止的一项运动。
但李凤山却逐渐发现,自己每天走山路时都能遇到一个老先生,这位老先生不仅走路的速度在他之上,在耐力上也远远比他强上许多,陡峭的山路在他的脚下宛若是平底那般,不停歇地走下来,面不红气不喘,悠然自在,无半点狼狈。

李凤山坚持走山路已经有数年之久,他又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走山路的速度本来便以比常人要快上不少,但与这位老先生一比却落了下风,这令李凤山内心十分惊讶。在数次与老先生碰面之后,李凤山终于决定向老先生请教。
一开始,老先生还只是但笑不语,但或许是被李凤山恭敬诚恳的态度所打动,老先生逐渐愿意与这个对于武学兴趣极大的年轻人交谈起来。
对于武学,李凤山曾经的认知简单且浅显,他仅仅只知道习武的初始一步是强健体魄,却并不知道在进入武学之门后,还有更深远广袤的境界需要他去领悟。

在与老先生交谈的过程之中,李凤山才逐渐明白“大道”与武学之间的联系,人与自然从来融为一体不曾分割,而武学与道也相辅相成,学习武功最需要的是追求和谐融洽的美,让灵魂似一只轻盈的鸟儿,似一匹灵动的小马,让山野中的一草一木,还有悠然的风都成为自己的助力。
在与老先生交谈数回之后,李凤山决心要拜老先生为师,他从此真正踏入了习武的正途,也从此开启了一项更为艰苦卓绝的锻炼。

铁衣炼体
在拜师之后,李凤山依旧还是进行着之前那些锻炼,但却多了一个条件,那便是爬山之时一定要穿着一件重达40公斤的铁砂衣在身上。山路原本就崎岖且漫长,李凤山也是坚持多年才能够做到完整地跑完一整条山路,但如今加上这40公斤的铁衣之后,完整地跑完一整条山路便似乎变成了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
在跑步之初,体力充沛的李凤山还未觉得有多困难,但随着体力的迅速流失,当他感到精疲力尽时,身上的40公斤铁砂衣便好似是一座越来越沉重的大山,他被这重量压得喘不过气来,连走一步都万分艰难。但困难从来就在那里,不去尝试翻越那么便永远见不到胜利的曙光。
李凤山凭借着自己内心从未熄灭的对于武学的热情和信念,他咬着牙每日迈着沉重的步伐,尽力向山路的尽头跑去。

一开始或许只能坚持到山路的一半,但在日复一日的锻炼里,这40公斤的铁砂衣却好似逐渐变得轻盈了起来,他慢慢能够跑过山路的一半,三分之二,四分之三,直至能够完整地将山路跑了下来。
晶莹的汗水在山路上挥洒着,这件原本沉重不堪的铁砂衣却逐渐变成了李凤山跑山路时不断激励他的道具,一步一步从重似千斤到悠然轻盈。
而在能够顺利跑完山路之后,师父便开始要求李凤山在日常生活中也穿着这件铁砂衣,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里都不能脱下。
如此三年光阴,弹指而过,李凤山已经能够穿着铁砂衣却好似穿着一件普通衣衫那般从容,师父终于让李凤山将铁砂衣脱下。

梅门大师
直到褪下身上40公斤重担之后,李凤山才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行动竟灵活轻盈地好似飘扬的清风一般,从前那些难以一跃而上的高墙和房屋,他只需要脚下发力,便能够乘风而上,似蜻蜓点水,孤鸿踏雪那般,了无痕迹。
在这样的情形下,师父所教授的轻功要点,李凤山几乎不需要多练习,便很快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1989年,已经对于各派武学研究相当透彻并集大家之长的李凤山回到台湾,创立了梅门,开始向大众传授武学与气功,还有道学与传统养生。
“梅门”一名的由来还颇有些趣味,之前李凤山每每在旁人问及师承门派时,都豁然一笑,说自己“没门”,却不想有人误听作了“梅门”,还特意做了一副书法送与他,如此误打误撞间,李凤山却又觉“梅”之一字风雅有趣,故而还真为自己的门派取名为“梅门”。
或许也正是在这些踏雪无痕身轻似燕的体会里,李凤山才真正领悟到了师父所说的“道”之含义,当他感受到风吹拂脸颊,远处山峰连绵远去,阳光挥洒于大地,武学真正的美丽才好似画卷缓缓在他的面前展露。李凤山逐渐开始钻研起更多门派的武学,也开始体悟深远而玄妙的道家思想。

小结: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凤山能够做到身轻似燕飞檐走壁的境界,除了对于武学一生的坚持以外,刻苦不放弃的锻炼与对道学思想的领悟也是重中之重。
或许中华文明之中的武学,便是对于自身的探求与了解,功与名不过浮云,唯有大道自然才是根基本质,坚毅努力才可登至顶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5-4 04:42 , Processed in 0.00832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