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标题:
解析原生态的满族美食(下) 福贝勒府 2017-03-29 15:03
[打印本页]
作者:
如云
时间:
2017-3-29 18:13:58
标题:
解析原生态的满族美食(下) 福贝勒府 2017-03-29 15:03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兹将满族较有特色的饮食列举一二:
酸汤子。满族人在夏天喜欢吃酸汤子,又叫“酸碴子”。
其做法是:将玉米浸泡发酵,磨成粉浆,去其粗渣,使汁液沉淀。其沉淀粉即可用来做碴子。
做时左手大拇指带一汤套,右手将面团塞入汤套后用力,使面团从汤套中挤出,甩到热锅的汤里,成条状,煮熟后盛到碗中,浇上佐料即可食用。酸汤子味道酸而有韧性,吃起来很是爽口。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小肉粥。这是最具满族特点的饮食,又称“鞑子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其做法是:将猪肉切成丁状,放入锅中煸炒至变色,添汤,加盐及其他调料,调好口味后,将淘洗干净的小米或黄米放入煮成粥即可。
满族人家祭天、祭祖必吃小肉粥,吃时不但要请邻居、亲友同食,甚至过路的陌生人也可共享。透过这种原始共享的遗风,可知满族喜食小肉粥的习俗源远流长。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乏克。“乏克”是满语,意为“饭包”或“菜包”,是满族的传统饮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乏克的吃法是:将煮熟的米饭同炒熟的菜肴以及葱丝、香菜、炸酱等,用洗净的白菜叶或
http://苏子叶
包起来,双手捧握而食。
吃乏克在女真时代即已流行,明万历年间太监
http://刘若愚
所著7《酌中志.饮食好尚.四月》中记载:“以各种精肥肉、姜、葱、蒜剁如豆大
http://拌饭
,以
http://莴苣
大叶裹食之,名曰‘包饭’。辽东人俗亦尚。”辽东人即是明代居于辽东地区的女真人。
乏克不仅为
http://满族
农家所常食,清宫之中每年七月五日,御膳房必做苏叶菜包,供帝、后食用。
当然,
http://满族
的特色饮食决不仅止于上述,许多满族民众的饮食创造,今天已成为北方地区的大众饮食风味。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例如,
http://满族
传统饮食中肉类食品较多,尤其猪肉油腻较大,于是民间又形成食用酸菜来除油去腻的习俗,发展出
http://白肉血肠
、
http://白肉酸菜火锅
、酸菜炖冻豆腐等名菜,这里不再赘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满族在先民时代即已开始酿酒,早期所饮之的酒主要去是米儿酒,满语称“詹冲努力”。米儿酒是承袭了女真人“嚼米为酒”、“以糜酿酒”的习俗而酿造的。
米儿酒以糜(黄米)酿造色黄,所以又称“黄酒”。因其多在秋天酿造,故满族民间又称其为“秋酒
据《黑龙江外纪》记载:“土人以黄米造酒,谓之黄酒,又有名秋酒者,关以东处处卖之。”其酿造方法是:将大黄米用水浸泡之后上锅蒸熟,装入坛中,将原来的米汤也一起放入,米汤不足加水。之后,用黄酒粬搅拌均匀,二日后即可饮用。
满族民间后来又盛行饮“烧酒”。烧酒多以高梁酿造,酒性甚烈,饮用可以活血祛寒,因此深受满族人的喜爱。
包括满族在内的北方民众喜饮、能饮烈酒是出了名的,这与满族等北方民族长期生活在寒冷的东北地区有密切关联,是其饮食民俗的生态性的体现。
在满族早期社会,人类尚无储存食物的意识,更没有储存食物的技术。
加上满族先民的迁徙能力十分有限,只能在很小的生态区位内生存,在有限的生态区域内,食物资源还因气侯、季节的影响而时断时续,丰寡不均,,因而,满族先民最初在饮食方面只能任其自然,可谓盛宴与饥饿相替,饥饱不均,一曝十寒。
后来,人们在实践中逐渐发现,可以将食物充足的季节里吃不完的食物设法保存下来,以供食物短缺的季节享用。于是,有关食物储存的各种文化发明与创造源源出现了。
这些由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
http://满族
民众或有意摸索或阴差阳错地创造出来的食物保鲜和储存的经验,世代沿袭,也成为满族饮食习俗中独具特色的部分。
由于气侯寒冷,东北的大部分地区一年之中有半年不能吃到新鲜蔬菜。在食物收获的旺季,将剩余的食物储存起来,以供淡季食用的种种举措都是实用和必要的。因此,东北各族民众世代沿袭着许多储存食物的方法与习俗。
历史上,东北地区的气侯较之今天更为干燥寒冷,生活在这一生态区位内的满族民众,因势利导,创造出腌制、窖贮、晾晒、风干及冷冻等多种保存食物的好方法。
满族自先民时期便普遍有腌咸菜、做豆酱的习俗。一些文献记载,女真人善长以豆制酱,其豆酱味咸而有回香,上等好酱,甚至是臣民进献皇帝的贡品。
在蔬菜短缺的漫长冬季里,满族民众的餐桌上多离不开咸菜,豆酱。《奉天通志》记载了东北民间储存菜蔬的俗制,当地民众“春暮煮豆为酱,贮之以瓮,四时烹饪必不可少之物也。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初夏园蔬成熟,如春菘(俗曰‘小白菜’)云豆、紫茄、黄瓜、葱、蒜、韭、土豆、倭瓜、豇豆之类,轮换煎食,可至初秋。
及至秋末,车载秋菘(秋白菜)渍之瓮中,名曰酸菜;择其肥硕者,藏于窖中名曰‘黄叶白’。
又将黄瓜、云豆、倭瓜之属细切成丝,爆之以干,束之成捆名曰‘干菜’,以为御冬旨蓄,兼可食至来春。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又以盐渍白菜、莱菔、黄瓜、豇豆、青椒等物于缸,曰‘咸菜’,为四时下饭必备之品”。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为防止肉、蛋类腐烂变质,人们还以盐腌制鲜肉、鲜蛋,这样就可以存放很长时间。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世世代代以腌制方法储存食物,久而久之,满族民众渐渐养成了偏咸的饮食口味。
冷冻储存食物更是满族饮食习俗中的一大特色。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古代挹娄人“以足夹肉而啖之,得冻肉坐其上令暖”,足见其时便有食冻肉之俗。
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黑龙江密山新开流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考古工作者曾发现了大量的鱼窖。证实当时的满族先民曾把秋季捕来的鱼冷冻后大量窖藏起来,以度过慢长的严冬。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这与近现代仍以捕捞为主要生计的赫哲族,冬天将鱼藏贮在冰窖完全一样。赫哲族至今仍有在冬天吃冻鱼片的习俗,俗称“刨花”。冰凉的香拌鱼片是下酒的好菜,今天已成为当地的名吃。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满族民众不仅利用天然的冷冻条 件冻肉、鱼类食物,还冻饺子、冻黏豆包、冻梨、冻苹果等。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作者暹罗曼谷殿
作者:
凌云
时间:
2017-3-30 09:18:34
好帖!学习!
欢迎光临 辽宁养老服务网 (http://bbs.lnylfw.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