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首荷花诗词,美到犯规,迷了眼眸,醉了心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7 01:42:3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三首荷花诗词,美到犯规,迷了眼眸,醉了心醉                                                                           2024-07-26 21:35                                        

发布于:福建省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施肩吾《夏雨后题青荷兰若》

一场突如其来的夏雨,洗去了所有的尘埃与污垢;

僧舍周围,翠竹成荫,绿意盎然,显得格外清新凉爽;

一阵微风吹动莲叶,晶莹的露珠在碧绿的叶面上滚动;

远远望去,好像水银从青玉盘中倾泻。

施肩吾是中唐诗人,曾高中状元,但他生性淡泊,不愿走仕途之路。

未等朝廷给他授官,便飘然离去。

张籍等名士为他赋诗饯行,一时传为佳话。

后来他隐居山中,潜心修道,自号“栖真子”。

他留下的作品多为绝句,后人评价极高“新奇瑰丽,格高似陶,韵胜似谢,其品格当不在李杜下”。

这首《夏雨后题青荷兰若》通过描写夏雨后的美景,营造了一种远离喧嚣,超凡脱俗的氛围,给人以清静凉爽之感。

尤其是后两句,以巧妙的比喻,将莲叶比作青玉盘,将雨滴比作水银,把风吹莲叶,水滴滚动的景象,活活画出,给人以美的享受。

《菡萏亭》

文同〔宋代〕

日高过竹湖水光,风长入座荷花香。

交红映绿满渠下,各有意态随低昂。

太阳升高,耀眼的光芒透过竹林,洒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

长风浩荡,吹过荷花,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笼罩了整个亭子;

在阳光的照射下,红色的荷花与绿色的荷叶,相互映衬,姿态万千,风韵迷人。

文同是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表兄,擅长画竹。

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记载了他画竹的过程,“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成语“胸有成竹”便是脱胎于此。

作为一个画家,他善于捕捉事物的形象,以及光线和色彩的细微变化。

苏轼曾评价王维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适用于文同。

这首诗通过对菡萏亭周围景色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夏日里光影交错,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景象。

既有视觉上的刻画,又有嗅觉上的描写,既有静态之景,也有动态之姿,一字一句,宛如画卷,令人惊艳。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采莲曲》

采莲姑娘穿着绿色的罗裙,撑着一叶小舟,在绿色的荷叶间穿梭;

红润的脸庞,在荷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明艳;

她们的身影仿佛与荷塘融为一体,远远望去,难以辨认;

直到听到歌声,才突然发现她们的踪迹。

“采莲”自古就是江南夏日的一大盛景,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

其中最为后世称道的当属王昌龄这首七绝。

这首诗是他被贬龙标所作。

当时他到城外游玩散心,正好看到几个姑娘泛舟湖上,采莲唱歌,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前两句从视觉角度着笔,通过色彩渲染,巧妙地将采莲少女与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后两句又从听觉角度,捕捉到了采莲少女影影绰绰的身姿。

赋形,绘色,传神,景美,人更美。

-END-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8 12:46 , Processed in 0.00760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