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代风流宋美龄:一生精致,三世传奇 2017-11-16 21:15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2:53: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 | 荠麦青青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穿着旗袍,莲步轻移,袅袅婷婷走过幽暗小巷的时候,人们不仅心醉神驰于她的摇曳生姿、风情万种,但那一脸的落寞凄婉亦我见犹怜。
旗袍于张曼玉,是幽怨的诉说;对七十年前的宋美龄而言,却是一袭美丽的“战袍”。

《花样年华》剧照


1943年,为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访问美国,受到了国家元首级的待遇。
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分别向美国参、众议院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演讲。


当天,宋美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
这也是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登上国会演讲台,此次演讲被列为美国国会历史上重要的演讲之一。
当时,议员和旁听席上皆座无虚席,国会议员们凝神聆听宋美龄演讲。
当她说到,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时,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长达四分钟之久。

这一幕成为了永载史册的一阙珍贵镜头。
有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蒋夫人差点让他流下泪来。
她不卑不亢,语调铿锵,将中国亿万同胞勠力同心全面抗战,并希望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与襄助的声音传达给了全世界。
她的美丽和优雅、魄力与智慧迅速征服了美国人,旋即刮起了“宋美龄旋风”。
她的演讲通过收音机在全美转播,许多杂志以她的肖像作为封面。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宋美龄遍访了多个州举行演讲,总计有超过25万人听过她的演说。
美国民众也更加了解与关心中国的抗战进程,慷慨捐款。
宋美龄此行为抗日战争赢得了数亿美元的物资支持。
罗斯福也主动表态,要以“上帝允许的速度”向中国运送军火, 美国国会更顺势废除了实行已有60年之久的恶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提高了美国华人的地位。

多年后,仍有人记得当年的宋美龄穿着剪裁得体、玲珑有致的旗袍缓步走上演讲台的情形。
她梳着乌黑的发髻,目光如朗月熠采,清风流云入眉弯。
美国总统夫人埃莉诺对其钦敬不已:“我不得不为她动人的气质感到荣幸之至。演讲时,她又俨然像一个斗士。”
1943年11月,宋美龄随蒋介石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

明眸皓齿,一袭绣着金色菊花的紧身黑缎旗袍更衬得宋美龄雍容典雅。
彼时,她扮演的角色不是夫贵妻荣的女配,更不是聊胜于无的“壁花”,穿梭于蒋介石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一众决定世界走向的巨头中间,她毫不怯场,更不输阵。
这充分展示了她圆熟自洽的交际能力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才干。
由于蒋介石不会说英文,居中斡旋,翻译协调的工作全部由宋美龄负责。
罗斯福事后说:“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
他答应给中国九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连一向刚愎自用的丘吉尔都爽快地同意出兵缅甸,帮助中国打通滇缅公路。
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宋美龄成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
“夫人的着装极为潇洒合身,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
旗袍随她征战各种重要场合、外事活动。
左右逢源的她仪态万方,妙语连珠。
魅力四射的宋美龄总能牢牢攫住全世界的目光。
她一手创建了中国的空军,被誉为空军之母。
此后的八十余年,包括她出席美国国会,都会在华丽的旗袍上别一枚空军徽章。
“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在第一次见到宋美龄后就对其非常仰慕,在日记中称宋美龄为“我永远的公主”。
宋美龄的巨大魅力令蒋介石倍感荣耀:“夫人的力量,抵得过二十个陆军师。”

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传统美的服饰之一,不仅对身材比例有着高要求,更对女人的气质神韵尤为苛刻。
体态非浓纤合度者穿不得,气韵非雅致逸态者衬不起。
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宋美龄为了保持这种骨肉匀停、绰约多姿的状态,对自己的身材管理极为自律。
多年以来,她一直坚持合理膳食,饮食清淡。
她精彩的一生堪称传奇,但她的生活方式宛如清教徒一样节制内敛。

在宋美龄的官邸放有一小台磅秤,每天都要称量自己的体重。
一旦超出既定的标准,她会立即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正餐改为蔬菜水果沙拉,直到身材轻盈如初,才会恢复吃一点肉类。
她从年轻的时候体重就是50公斤左右,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她的旗袍很少修改过尺寸,直至百岁高龄,她的体态也未出现过任何臃肿。
她收藏的一千件旗袍颜色参差、款式各异,但她最钟爱的始终是那么几款。
不仅见证了她最美丽的时刻,也收纳了生命中那些或风云际会或弥足珍贵的时光。
当她站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时,旗袍成为了她的战衣;当她依偎在他身边,千娇百媚时,旗袍成为了她的锦衣。
旗袍作为她的御用服装,每每令她光彩照人时,少有人知,她穿着战服亦有不逊军人的勇毅。
当年宋美龄在武汉保卫战中,冒着枪林弹雨,四次到前线,五次差点送了命。

宋美龄在前线给抗战受伤士兵包扎

在71军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前沿战壕里的团长沈芝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身着军服、头戴钢盔的宋美龄竟然出现在阵地上。
军长宋希廉闻报后要来奉陪,也被宋美龄严令挡在了山头指挥部。
宋美龄不但带来了最急需的武器弹药,还有自己真情的鼓励。
在江西九江万家岭吴奇伟的第四军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和军长夫人龙文娱都是军服绑腿,出没在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之下的防空洞里,仅一步之差就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
她在阵前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
人人皆谓她的夫君权倾天下,她可以顺理成章养尊处优。
但她的志向不是成为金丝雀,而是一只既可以翩跹于长空,亦能迎击风雨的云雀。
小女人的妩媚,大女人的果敢在她身上相得益彰,妙合无垠。

唐诗里写新婚女子: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宋美龄自少女时期,不仅将化妆当成一种社交礼貌,更视之为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外显。
即便人至暮年,每天仍会花上很长时间去精心打扮。
只要生命之花不凋零,她就不允许自己对形象的管理有任何怠惰。
她拒绝素面朝天,传说中连她的先生也极少见到她的素颜。
对于美,宋美龄天生就有一种乐于趣、戏于技的领悟力与亲和力,加之后天的不断修炼,更是和于道,融于情。
但令她卓尔不群、美不胜收的则是她的内外兼修。
宋美龄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
她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精通六国语言 。
此外,她还多才多艺,涉猎广泛,遍及音乐、外语、宗教、体育、美术等多个领域,而绘画是她终生爱好。
上世纪30年代,宋美龄曾师从张大千,后来到了台湾,又随黄君璧和郑曼青学画。
黄君璧教她习山水,郑曼青教她绘花卉。

国画大师黄君璧(左)指导蒋宋美龄(右)作画

刚开始学画时,她每天下午,都一个人钻进画室,埋头苦练,满地都是她画坏揉成一团的废纸。
到台湾后,生活平静,她对书画的热爱与兴趣更是如雪融春泉般地倾泻出来。
她三天两头跑到台中看古字画,并悉心研磨,勤学不辍,她的画作进步神速,日臻佳境。
一度,外界盛传宋美龄的画多是老师代笔。
倔强的她出面请台湾有名的画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饭。
饭后老师提议大家一起作画,先从宋美龄这里开笔。
宋美龄当众挥毫泼墨,勾皴染点。
在场的人都纷纷赞叹宋美龄的画笔精墨妙,意趣盎然,清逸处显灵气,厚朴处毓舒润,某些地方甚至还胜老师一筹。
从此,大家对宋美龄画作真伪的质疑烟消云散。

西安事变次日,宋美龄给蒋介石写信,要他“为国珍重”

包括她的小楷,不仅清丽俊秀,亦鸾回凤舞。刚柔相济的笔格,令人惊艳不已。
西安事变时,她亲履险境,救夫于难。
她写给丈夫的信以端正的小楷写就,骨骼清雅,亦有不逊须眉的刚节之气,字里行间充满牵挂与关爱:
  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请兄亦祈求主宰,赐予安慰。为国珍重为祷……妻 美龄。
蒋感叹:“妻之于夫,不惜牺牲其本身之一切,以保全余之身心为惟一目的,殊为可感。”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更是将其对爱妻的缱绻之情展露无遗。
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美龄,就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了四个字——心甚依依。
他曾莽撞孟浪,猎艳渔色,但遇到她,变成那个“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人。
多少风晨雨夕,多少危境渊薮,她与之同度共涉。
他因此剖白对她的感念与愧疚:
“三妹爱余之切,无微不至,彼之为余牺牲幸福,亦诚不少,而余不能以智慧、德业自勉,是诚愧为丈夫矣!”
抗战初期,宋美龄劳军途中遭日机轰炸,车翻受伤,此后疾病缠身。
1942年,宋美龄赴美治病。
在11月18日的日记中,蒋介石用大段篇幅记述了送别妻子的过程,精确到每一个节点:
  五时醒后不能安眠,默祷妻此行平安成功……九时,送妻至九龙铺机场,同上机,送至新津大机场,换大机……十二时,送妻登机……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在一份代遗嘱中他郑重交代,“余死后,不愿国葬,而愿与爱妻美龄同葬于紫金山霞洞西侧山腹之横路上。”

宋美龄与蒋介石、蒋经国坐在石墙上

甚至谆谆告诫经国、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
她此生的一大骄傲当是,不仅令他爱,亦让他敬。
她是他甘苦与共的妻,也是与子同袍的战友。
蒋去世后,台湾政坛数度更迭,她自知大势已去,自1994 年起,遂长居纽约。
1995年7月26日,宋美龄以近百岁高龄,应美国国会之邀从纽约飞抵华盛顿,出席为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而特意为她举办的酒会。
宋美龄从走下专机的那一刻起,一直精神矍铄。
在平地上不坐轮椅,接受中外人士致意时,亦频频起身答谢。

1995年,美国华盛顿、美国国会特意为她举办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的酒会,接近百岁高龄的宋美龄发表了演讲。
当日下午5时,宋美龄在众人扶持下步入会场,发表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
一位美联社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和咬字比撒切尔夫人还要好。”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纽约辞世。
生于19世纪,历经20世纪的波诡云谲,见证了21世纪的文明曙光,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享年106岁的宋家小妹安详地闭上眼睛。
“穿着旗袍,妆化得很好,就好像只是睡着了一样。”

宋生前不接受口述访问,也表示未曾留下任何日记类资料,宣称“把一切交给上帝”。
她曾说:“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
宋美龄十一度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此评价她:
“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非凡的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
是非成败,自有千秋公论;而历史功过,亦清浊可分。但对于宋美龄而言,这样的谢幕,也许正是她要的收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8:20 , Processed in 0.01015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