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文字里的力量:病树前头万木春 2020-02-13 22:07
插画皆自:关维兴先生 水彩 Ps:学员微信摄影群里花了大半天,探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日本看起来比中国更懂中国文化》,阅读后,聊一些想法。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文字的优美,可以缓解人的焦虑。但我想,这些优美的诗句,本意并不是来比较高低,而是建立起人与人的共情。 这些句子,更像是一种温柔的传递,而“武汉加油”更像是一种强烈的表达。怎么表达,是每个生命的自由,不需要去比较高下。 人们总在谈论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应该被看见,被传承。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只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更像是一种精神,任何形式与方法都只是这个精神的载体与表达。 这精神里,有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可以融合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意识存在,开放且包容。也有着兼容并蓄,和而不同。各自表述,彼此尊重。 孔子让人积极入世,努力生活; 庄子让人看见自己,听见内心; 老子教人思考智慧,俯仰宇宙; 墨子教人善待众生,尊重道义; 唐诗宋词让人们学会优美的表达情感; 外来的佛教也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开出了禅的莲花。 还有像士大夫精神,家国情怀,民俗方言,手工技艺......等等不同形式的存在,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 丰富且多样性, 包容不同形式的存在,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 一些人会觉得“武汉加油”,不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有感染力,觉得大白话不如“诗词”听起来雅致。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质是一样一样的。如果觉得“一样一样的”太口语化,也可以换成“并无区别”,还可以说“如出一辙”,“别无二致”。 白居易写诗,提倡返璞归真,简单质朴,要市井里的老太太都听得懂才可以,是因为他为所有普通人写诗。 李清照填词,注重音律协和,婉转优美,是中文之美的艺术化。 但白居易与李清照,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瑰宝。 就像中医里辩证的方法,用儒家精神奋斗累了,可以用道家智慧来疗疗伤,再用佛家情怀给精神上度个假。 万里长江的下游宽阔浩荡,但上游却有着许多弯弯曲曲的支流,宽阔浩荡与蜿蜒曲折都是长江。 写文章时,会检查好几遍,能把”我“去掉就去掉,也几乎不使用“最美,最好”,之类带有主观情绪化的形容词。 少情绪化,也是为了顾及大多数人的情绪。 换位思考,感同身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摄影里,也会分风光片,人文片等不同的表达形式。平和娴静的风光照就是: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而带有强烈冲击的纪实人文照,或就像是:武汉加油! 用一种形式的标准,去评判另外一种形式,只是被零和博弈思维束缚住了眼界,看不到人与世界的多样性。 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蕴藏了文化的力量。这力量可以如春风细雨一样润物无声,也可以像山洪暴发一样势不可挡。 就在刚才,有人转给我两句诗,是日本道观的捐款留言,读起来很磅礴大气。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可是,下面这个句子就不大气了吗? 我们仰望着同一片星空。 啰啰嗦嗦写了那么多,也许很多人还是会说,就是喜欢传统和古风。 那好吧,借用一句唐诗送给疫情下的你我: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