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喝酒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6 03:24:0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喝酒的态度,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2022-05-24 14:04                                                                              

人之喝酒,有数种状况:一是嗜好,对杯中物情有独钟,自斟自饮,自得其趣;一是应人之邀,坐在席旁,杯在手中,盛情难却,不得不饮;则是意在酒外,以酒浇心中之块垒而已。

凡天下饮酒人,无非喜爱、应酬、解愁三道,才端起酒杯来的。
酒后的直抒胸臆,酒后的吟赏烟霞,酒后的放浪不羁,酒后的低回婉转,多重演绎赋予酒多重的性格:或直白、或浪漫、或豪放、或婉约,酒因文化而具性灵,文化因酒而更加亲切,更加有滋味。
你有什么样的喝酒态度,便决定你人生有着怎样的高度。

潇洒飘逸
在中国,酒神精神与庄子“物我合一”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乘物以游心”。酒中似乎含有天然的自由因子。
很多文人之所以寄情于酒,就是为了在酒中寻求解脱,逃离世俗的羁绊,进入自由的精神境界。
正如朱敦儒所说: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斟自饮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此种喝酒态度的人,首推李白。
他自称“酒中仙”才华横溢一生以追求自由为己任。宋人责备他的诗中“篇篇有酒”,殊不知,正是酒使他从尘俗中解脱出来,悟出自由的真谛,才造就了他潇洒飘逸的人格成就了那么多盛世华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杜甫在《酒中八仙歌》中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如果没有酒,在那个自由难以栖身的现实社会,时刻清醒的李白很难写出那些不朽佳作。
唐诗没有李白就塌陷了一半,而李白没有酒,就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没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没有“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也就不再是李白了。


淡泊超然
酒有一种味道的淡雅清香的。
悠悠酒香,淡淡情韵,“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与一二好友共饮,顿觉心神陶醉。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用来诠释这种酒恰到好处。
微熏之际,什么功名利禄,什么你挣我夺,都可以全数抛开。
此种喝酒态度的人,当推白居易。
古人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白居易独创了“中隐”,他说“中隐隐于朝”,在庙堂之上过着隐士的生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却对官场的尔虞我诈从不挂怀,对无休止的党争从不介入。


放旷达观
“心悬天地外,兴在一杯中”,酒天生有一种让人解脱的个性。
一杯酒下肚,原来的忧愁可以不在乎,原来的拘囿也可以超越,难怪有那么多人借酒消愁。
此种喝酒态度的人,必推苏轼。
苏轼是一个爱喝酒却又喝不得酒的人。苏轼在《东皋子传》说过:“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饮,则余胸中亦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 五合等于半升,不过一斤低度酒,苏轼从早喝到晚也喝不完,可见苏轼顶多就是现在一瓶啤酒的酒量。
虽然苏轼爱喝酒,但没有沉溺于酒。要说苏轼是借酒消愁,不如说他是爱醉酒后的美好感受。苏轼的诗词中也少有借酒消愁的内容,大多是对生活的赞美。
苏轼的《虞美人》:“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很形象地体现了苏轼醉酒后的坦荡可爱的醉态,与花月共饮,即使对酒当歌的心情无人能解,但“对酒逢花”也能忘却烦恼,此时不喝还等到什么时候呢?
他不比别人少苦难,也不比别人少乐趣,原因就在于他放旷达观、随缘自适的个性。我们不能说他因爱酒而达观,但酒可以帮助他更达观。

中国酒文化博大精深,为何喝酒,如何喝酒,更是因人而异,五花八门,但是酒品见人品,酒后最能直观展现一个人的处事风格,面世态度。
当真是,你喝酒的态度,决定你人生的高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8:58 , Processed in 0.0082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