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门四学士”之秦观,为何与苏轼一见如故,经其劝说进入朝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03:12: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门四学士”之秦观,为何与苏轼一见如故,经其劝说进入朝堂                                                         2022-06-09 10:38                                       

                   秦观,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也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之一。在其少年时期便跟随苏轼外地巡游,后来凭借着优秀的作品得到了王安石的赏识。元丰八年考中进士,在苏轼的极力推荐之下担任太学博士,后来又陆陆续续地得到过升迁。但由于之后在政权更迭中受到牵连,不断遭到贬斥,最终被外放到雷州做官。

虽然在政治场上并无多大的成就,但秦观在宋朝诗坛上却极为出色,与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秦观也极为擅长词,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沉重典雅,寄托自己的感情。不仅是在当时,哪怕是在后世都颇有地位。元好问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秦观出生在北宋时期一个历史悠远的家族之中,其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唐朝天宝年间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他的祖先由会稽迁徙到了高邮。在少年时期,秦观就天资聪颖,且博览群书,拥有着远大的抱负。他经常到杭州、湖州等地巡游,见识过各地的风土人情,这也为他进行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熙宁十年,当时的著名大才子苏轼前往徐州任官,秦观得知之后立马前往拜见,为了表示自己对苏轼的仰慕之情,他还写了一首诗:“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等到第二年,他再次应苏轼的邀请做下诗一首,得到了苏轼的夸赞,认为他有屈原的才华。和苏轼一起,他们共同在各地巡游,两人因此拥有深厚的友谊,并且在苏轼的极力劝说之下,秦观开始发愤图强的读书,积极准备参与科举考试。

奈何命运多舛,他两次参与都以失败告终,苏轼也非常遗憾并且写诗加以劝勉。再后来路过江宁的时候,苏轼还特意向王安石推荐秦观。王安石在阅读了秦观的诗歌之后,也很是认可,认为他的才华能够与南北朝时期的谢安相比较。在两位前辈的鼓励之下,秦观再次前往京城参加考试。

公元1085年,通过不断的努力,秦观最终考中了进士,得以进入朝堂为官。但他的名次并不突出,因此担任的只是一些地方小官员。直到两年之后他得到王安石的推荐,才得以进入京城之中,担任太学博士一职。陆陆续续的,他的才华也被他人所赏识,也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使得他的官职屡次发生变动。奈何在之后遭到朝中官员的污蔑,再加上多年来政治上的打压,使得秦观改变了对仕途之路的看法,开始有了退隐山林的想法。

正在这时候苏轼从扬州被召回京城之中担任端明殿学士,而秦观也被任命为国史院编修,与黄庭坚等人同时在使馆中任职,被当时的人笑称为苏门四学士。本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一面发展,却没想到太皇太后不幸驾崩,哲宗开始亲政,新党的人陆陆续续回归朝堂中担任重职,而属于旧党的人则多连遭到贬斥,这也正是开始了秦观的贬斥生涯。

由于属于旧党,因此秦观接连在朝堂上遭到打击,被外放为杭州通判,之后陆陆续续地又不断被迁徙到了滨州等地,总之不断地向南迁移。在他仕途之路的最后一站到达了雷州,也是在此他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三年。与他同病相怜的便是苏轼,苏轼的仕途之路也颇为坎坷,在苏轼被贬到海南之后,曾经经过雷州,两人相见,回忆昨日,颇为感慨。等到苏轼告辞之后,秦观的心情也放松了不少,他便主动到田野之间体会百姓的疾苦,观察当地的风俗,从而为他的文学创作增加了许多色彩。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这样评价他:“大抵北宋之词,周、秦两家,皆极顿挫沈郁之妙。而少游托兴尤深,美成规模较大,此周、秦之异同也。”难怪秦观能够与苏轼一见如故,这二人的命运实在相似。他们二人都在官场上遭遇了极大的打击,可谓是怀才不遇。好在他们二人都没有放弃,将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文学创作中来,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后世而研究当时文学提供了许多作品。秦观也在当时北宋词坛上拥有着极高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宋朝文学史的发展。
参考资料:
《白雨斋词话》
《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7:39 , Processed in 0.00737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