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年黄克诚接到举报信,批评上将杨勇: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8-13 04:30: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0年黄克诚接到举报信,批评上将杨勇:你官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                                                         2022-07-19 13:51                                       

               1980年1月,时任中央纪委常务书记的黄克诚,接到了一封举报信。
拿到信后,黄克诚陷入了沉思,这封信的内容是有人举报开国上将杨勇公款请人吃饭,花公家的钱办事。
杨勇是黄克诚的老部下,早在战争年代里,两人就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如今到了和平年代,杨勇犯了错误,黄克诚一时有些不好办,但是深思熟虑后,他还是决定“依法处理”
杨勇花公家的钱请人吃饭,原因为何?黄克诚最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胡耀邦三请黄克诚出山
1977年11月,赋闲多年的黄克诚重新复出,被任命为中央军委顾问,此时,他的身体情况已经很差,而且他的一只眼睛已经失明了,工作时,基本靠秘书为他读报纸,文件供他处理。
就在黄克诚以为自己的晚年“大定”时,时任中组部的胡耀邦忽然前来拜访。
胡耀邦告诉黄克诚,现在党风问题严重,中央考虑到他对党忠诚,刚正不阿,因而决定将他调往中纪委工作。
黄克诚一听就拒绝了:“我老了,让年轻的同志来吧。”

胡耀邦听到后,并没有立刻反驳,反而开口道:“不要急着回答,先考虑考虑再说,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有什么顾虑也可以说出来。”
几天后,胡耀邦再次拜访,请黄克诚回答工作问题。
黄克诚还是认为自己不能担任中纪委常委书记如此重任,因而再次婉拒,他强调自己拒绝的原因是因为身体不行,无法为党组织更好的工作。
也许是胡耀邦早有准备,他说:“你可以不用去办公室,不坐班,再给你配一两个秘书,不行就三个,让他负责协助你处理工作文件。”
黄克诚一听,再次摇摇头。

黄克诚问胡耀邦:“常务书记,不就是要常常地去管理事务吗?我如果当了,不去办公室办公怎么主持工作?配那么多秘书,不就是工作不方便引起的吗?”
胡耀邦一听便明白了黄克诚的意思,他再次无功而返。
可是没几天后,胡耀邦再次叩开了黄家的家门。
这一次,黄克诚十分感动,此时正是中组部最为忙碌的时期,胡耀邦三次上门,黄克诚非常明白党中央对自己的重视,可是由于身体缘故,他还是拒绝了。
尽管如此,胡耀邦依然没有灰心,
因为胡耀邦知道,中纪委常务书记这个职务只有黄克诚当是最合适的。

在黄克诚的革命生涯中,他以铁面无私,刚正廉洁,实事求是的品格扬名全党全军。
1933年,彭德怀奉命攻打赣州,在召开战前动员会时,黄克诚提出反对意见,黄克诚从实际出发,认为红军力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总体还很薄弱,而赣州的敌人兵力较多,且根据赣州的地理位置,可谓是易守难攻。
黄克诚的反对,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1933年2月,在彭德怀的领导下,红三军团浩浩荡荡开赴赣州,不久,赣州战役爆发。
事实正如黄克诚所料,红军经过与敌人的激战,伤亡很大且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僵持几天后,为了保存实力,黄克诚决定率部撤退。
后来的事实证明,攻打赣州,完全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赣州不仅没有被打下,反而红军伤亡较大,彭德怀之后也认识到了这个情况,他感觉很是愧疚,为没听黄克诚的话很是后悔。
在战后召开的会议中,有人批判黄克诚,说赣州战役的失败源于他擅自率部撤退。
黄克诚据理力争,之后,尽管黄克诚被降职,但是他实事求是的精神却给彭德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黄克诚坚持真理时,是不看对方是谁,为此,他还曾顶撞过陈毅。
顶撞陈毅一事,发生在1940年。
当时黄克诚担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10月,黄克诚率领南下与新四军会合,八路军在苏北的力量增大,引起了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的注意。
韩德勤随后调集十万兵力,企图一举荡平苏北八路军和新四军。
为此,陈毅,粟裕指挥了黄桥战役,取得大胜。
黄桥战役后,韩德勤部剩余的人跑到了曹甸,陈毅怕夜长梦多,决定派兵追击,彻底消灭曹甸的敌人。
就在陈毅将计划提上会议时,黄克诚提出了反对意见。

黄克诚认为,曹甸迟早要打,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不好,因为此时还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其次,曹甸是韩德勤部的“老窝”,经过韩德勤长时间的苦心经营,曹甸已经构筑了严密的防御体系,易守难攻。
陈毅听完黄克诚的话,就批评他犯了错误。
黄克诚不服,但是作为军人,他还是要听领导陈毅的话,在曹甸战役开始前,他积极做战前动员工作。
不久,曹甸战役正式打响,战斗刚开始,我军便受到敌人疯狂的反击,几天激战后,双方进入到了僵持阶段,形势并未如同陈毅战前所料,黄克诚思虑后,为了减少损失,向华中局提议采用“持久战”的方法。

陈毅一看电报内容就火了,他驳斥了黄克诚的意见,下令部队继续强攻。
黄克诚没办法,只能继续执行,18天后,由于我军伤亡较大,且没有取得什么战果,因而主动撤出了战斗,这次战役,最终以我军失利告终。
战后,陈毅没有思考自己的错误,而是认为这一战的失败,是因为黄克诚率部攻击不力,随即,陈毅撤销了黄克诚的第五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
黄克诚不服,在华中局的会议上,黄克诚与陈毅进行了激烈的争执。
黄克诚说:“我没有必要检讨,作战前,我提的意见我至今认为是对的......是上级指挥失误。”
后来,为了顾全大局,黄克诚还做出了检讨,不过,没过多久,历史就给了黄克诚一个公正的评判。
1942年,陈毅承认了自己在曹甸战役时犯下的指挥错误,由此算是证实了黄克诚的正确。
黄克诚坚持真理,不仅敢和彭德怀,陈毅唱“反调”,而且还敢与毛主席唱“反调”。

1946年4月,国民党部队攻打四平, 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毛主席认为有必要在四平打一场保卫战,争取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
由此,毛主席命令林彪率部坚守四平。
四平保卫战开始时,黄克诚并未参加, 后来他得知很惊讶,认为不应该打这一次保卫战,后来战场上形势对我军不妙,黄克诚便一连多次去信,要求林彪撤出四平。
林彪既不反对,也不赞成,而是不回信。

经过一个月的僵持,最终我军主动撤出了四平,此战经计算,我军伤亡8000余人,敌人伤亡10000余人。
1959年,毛主席在庐山请黄克诚吃饭时问:“难道当年的四平保卫战打错了?”
黄克诚:“刚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时,我们打它一下没有错,不过后来敌人集结重兵找我军主力决战时,我们就不应该固守了。”
毛主席:“当时固守四平,是我决定的。”
黄克诚:“是你决定的,也是错的。”
听到黄克诚顶撞自己,毛主席一时有些愕然,随后他说:“那就让后人评说吧。”

说起来,在庐山会议时,黄克诚由于支持了彭德怀,因而受到了错误的批判,为此之后的20年,他几乎没有受到重用。
尽管如此,黄克诚坚持真理,公正廉洁的品格也被全党全军给记住。
1977年特殊时期结束后,胡耀邦三请黄克诚担任中纪委常务书记,原因正是如此,黄克诚对党忠诚,铁面无私,是最佳人选。
黄克诚也知道党中央对自己的信任和器重,可是由于身体缘故,他实在是不想耽误党的革命工作,因而三次婉拒胡耀邦。
胡耀邦无奈,只能请陈云来劝说。

陈云在我党的资历是相当老的,早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就是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政治局常委,建国后,他是“五大书记”之一,多次担任要职,是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的重要人物。
陈云在特殊时期结束后,担任了中纪委书记,本来党中央任命黄克诚为常务书记,其实就是要黄克诚协助陈云工作。
胡耀邦请陈云劝说黄克诚,陈云当场答应下来,因为他也知道黄克诚是常务书记的最佳人选。
陈云说:“克诚同志,我不同意你的请辞。”
黄克诚自嘲道:“我现在上看不见天,下看不见地,中间看不见人。一个瞎子怎么工作啊?”

陈云将黄克诚拉着坐了下来:“党风关乎我们党的生死存亡,党和国家在如此重要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这些老同志有责任出来挑重担,”
黄克诚:“那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干什么?”
陈云:“抓党风,现在党风这个样子,我们能安心待在家里,安度余年吗?”
黄克诚被说动了,因为他正是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在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就决心要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瑰丽的革命事业。
在陈云的劝说下,黄克诚接受了中纪委常务书记一职,在此任上,黄克诚发挥余热,铁面无私,根本不怕与老战友,老部下“撕破脸皮”

杨勇
1980年1月,黄克诚接到一封举报信,是有人举报开国上将,主持总参工作的杨勇公款请客吃饭。
缘由是杨勇为了欢送调离总参的李达、张才千,欢迎调来总参工作的张震,在京西宾馆请他们吃饭,花了400元。
黄克诚拿到举报信,陷入了沉思,战争年代里,杨勇是他的老部下,杨勇为人有勇有谋,是不可多得的战将,此时在和平年代里,杨勇却是犯了错误,这该如何处理呢?
黄克诚的犹豫,只有一点点时间,随后,他告诉自己,决不能辜负党组织和人民赋予自己的重任。

张震
黄克诚随即派人查验此事,杨勇听说后,心里有些不舒服,认为老领导黄克诚是有些小题大做,杨勇的心理活动很快就被报告到了黄克诚耳朵里。
黄克诚为此亲自给杨勇打了电话:“你官当大了,老虎屁股摸不得......”
杨勇一听老领导真的生气了,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跑到黄克诚的面前承认错误,随后,他从自己的工资中取出钱补交了饭钱,除此之外,他还公开进行了检讨。
张震中将得知黄克诚的处理结果后,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因为杨勇请客欢迎的人是他。
张震表示,自己愿意和杨勇一同承担责任。

黄克诚摆摆手:“谁是发起人,就由谁来付钱,任何人都不能代替。”
黄克诚也是张震的老领导,张震一看老领导这样说了,只能作罢。
后来有一次,商业部长王磊请客付钱,少付一部分,黄克诚得知后,就让王磊补足饭钱,并作深刻的检讨。
在黄克诚的授意下,《人民日报》对这件事做了报道,语气很严厉,引起了一些轰动。
对于此事,一位老领导看不下去,认为黄克诚小题大做。
黄克诚记在了心里。

之后开会,黄克诚点名:“XXX来了吗?”
此人站了起来:“黄老,我在。”
黄克诚:“听说你对这件事的处理耿耿于怀,是不是打在他身上,痛在你心里啊?.......现在老百姓对领导干部搞特殊不满,不就是因为领导干部不自觉,搞特殊化吗?”
这位领导解释说,自己不是对黄克诚处理的结果有意见,而是认为不应该在《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黄克诚:“这有什么不合适,我们的领导干部如果连这点批评都受不了,还算什么共产党员?”
1985年,由于身体原因,黄克诚辞去领导职务,一年后,他与世长辞。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15:30 , Processed in 0.00851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