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志:伟大而低调的女人,有过三段婚姻,身居高位却劝儿子做农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4 18:2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志:伟大而低调的女人,有过三段婚姻,身居高位却劝儿子做农民                                                         2022-10-13 11:43                                       

         她是红军中少见的绝色美女,有着相当传奇的经历,17岁参加革命,追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见证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1928年11月,她为第二任丈夫蔡协民生下了一个男孩。但为了革命,她只能将这一男孩转给他人抚养,并随他姓,取名“石来发”。
魂牵井冈山,去世前,她立下遗嘱,一定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井冈山的小树下,为那里的树木做肥料。
她是谁?又为何如此伟大而低调?
她名叫曾志,1911年4月4日出生,为湖南省宜章县人,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曾出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98年6月21日,曾志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87岁,此后如愿地安葬于井冈山市茨坪镇小井红军烈士墓左侧的一座小山包之上。
曾志不仅生前低调,她的墓穴也平平常常、毫不张扬,普通的墓碑之上刻着“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11个大字。这既是国家对曾志一生成就的肯定,也是对她无私奉献的表扬。
在井冈山长眠,曾志并不孤单,附近有她工作过的红军医院、惨遭敌人杀害而埋葬于此的130多名革命烈士,以及用终身守护井冈山森林的儿子石来发……
离别几十年,曾志与石来发再次见面时,石来发只是井冈山的一个普通农民,而曾志则已身居高位,出任了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局长、党委书记,不久又担任广州市委副书记等。
曾志的第三任丈夫陶铸也很了不起,当时就被任命为广东省委书记。依此而言,曾志是完全有能力让石来发“农转非”的。

然而,曾志却没有那么做,让儿子干了一辈子的护林员。工作安排方面,曾志就曾对石来发说:
“毛主席的儿子都去朝鲜打仗,你为什么不能安心在井冈山务农呢?”
可以看出,曾志一直向伟人看齐。就因曾志的这一劝说和想法,石来发不仅一辈子做农民,而且还成了终身护林员。
那么,曾志为什么没有帮助亲骨肉石来发?
这一切都与她早年的特殊经历有关。
1911年5月2日,曾志在湖南宜章县团城厢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中出生。起初,父母给她取名为“昭学”,意在希望她勤学好进,成为不输男儿的巾帼英雄。
确如父母之期望,曾志不仅聪明伶俐,还特别好学,13岁便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

当时,湖南的风气比较好,许多共和国的元勋都来自湖南,如毛主席、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等。
曾志所在的女子学校也相当活跃,聚集了众多的先进分子,如毛主席的堂妹毛泽建、夏明翰的妹妹夏明衡等都从这里毕业。
在学校的影响之下,曾志积极地参与反对封建礼、抵制男女不平等、反抗官僚军阀统治等活动。
除学习之外,曾志最大的爱好就是体育和看小说。正是因为有强健的身体,才让她坚强地跟着党走,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如艰苦的游击战争等。
1926年8月,大革命运动席卷全国。湖南地区在我党的领导下,农民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tú)。
受到运动影响,15岁的曾志于当年秋进入衡阳的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这是继毛主席在广东创建讲习所之后的第二个革命干部培养机构。

填报名表时,她将名字改为“曾志”,意为志存高远。
讲习所的招生对象主要是青年学生,当时共有120名学子被录取,女生有20人。其中,曾志的年龄是最小的。
但到后来,曾志却成为了坚持到最后的那一位女性,跟随着我党我军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设。
成为讲习所学员后,曾志所做的第一场革命,就是反抗封建包办婚姻,成为一名独立自主的新女性。
曾志虽然没有像封建社会女子一样,被永远地锁在唯一一次的婚姻之中,但她还是比较不幸的。
人生的三次婚姻里,曾志的前两任丈夫都因革命而牺牲,第三任丈夫则含冤而死。自此以后,她不再嫁人。
早些时候,父母便依照“媒妁之言”,给曾志找了一户“门当户对”的婆家,希望她从讲习所毕业之后就嫁人。

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曾志哪能就此甘心随便嫁人,然后过起平凡的生活?她不仅果断地拒绝了这一项荒唐的封建婚姻,还在1926年10月秘密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团(这让曾志成为新中国领导人中为数不多的先入党后入团的一位),并与时任衡阳地委组织部部长、讲习所教务长、同为党员的夏明震(夏明翰之弟)相恋。
为了表达自己抵制包办婚姻的决绝和表明已成为一个彻底革命者的事实,曾志主动给父母写信,通知父母解除这一婚姻。
对此,不明所以的父母相当不满,坚决让曾志出嫁,还好在有小学教师彭镜秋的帮助,曾志解除婚姻的意愿才得以实现。
1927年3月,曾志表现优异,以总分排名第八的成绩从讲习所毕业,此后被分配至衡阳农协担任妇女干事,住进妇女部机关的房子里。
当时虽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不过为了方便工作,衡阳地区只公开三名中国共产党员,其中就包括曾志的丈夫夏明震。

据说,刚开始的时候,曾志对夏明震并不怎么感兴趣,不过后来为他的热情洋溢、英俊潇洒和才华横溢所倾倒,这才同他走到一起。
1927年春,曾志与相恋已久的夏明震结合。夏明震当时担任的是衡阳地委组织部长、中共郴(chēn)县中心县委书记,曾志则被安排出任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郴州第七师党委办公室秘书等。
然而,曾志幸福的婚姻生活并没有持续多长,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与丈夫夏明震从此阴阳两隔。
1928年3月,郴县发生反革命动乱,反动势力残忍地杀害了年仅22岁的夏明震,让曾志失去新婚丈夫。
敌人越是残暴,曾志越是没有被吓倒,变得更加斗志昂扬。4月,她跟着朱德和陈毅上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部队会师。
让曾志没有想到的是,井冈山会发展成革命圣地,成为她一生都牵挂的地方。此后,她立下遗嘱,让后人将骨灰撒在井冈山之上。

在井冈山的那段时间里,曾志先后出任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四军组织科干事、妇女组组长、红四军前委工农运动委员会民运股股长等,并参加了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
上井冈山之前,曾志便为第一任丈夫夏明震留有骨肉。为了让夏家有后,她没有将孩子打掉,而是坚持生下来。
1928年11月10日,曾志相当艰难地生下一个男婴,即后来的石来发。当时曾志年仅17岁,根本不会照顾孩子,加上革命的需要,她只能将石来发托付给在红四军一师32团担任副连长的石礼保夫妇抚养。
曾志的孙子石金龙回应记者采访时说:
“她是湖南衡阳农运讲习所经过严酷的军训硕果仅存的女学员,是担任过衡阳地委组织部干事、郴州中心县委秘书长等职位的成熟的革命战士……”
虽然年仅17岁,但跟随党和我军一起上井冈山时,曾志历经多重磨难后,已成为了一名合格的战士。

不过,精神上的成长始终摆脱不了身体的束缚。石来发出生之时,可谓是让曾志吃尽了苦头。
曾志疼痛了三天才把石来发生下来,过后还发生了大出血,让曾志一度昏死过去。
曾志病体未痊愈就收到命令,必须跟随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就这样,仅抚养儿子26天,曾志便将他托付给石礼保夫妇俩。
1929年1月,曾志跟随队伍离开了井冈山,从此也离别了儿子石来发。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道别的时间居然长达23年之久。
就在红军主力走了几年之后,石礼保因参加过红军而被逮捕,并被活活打死,他的妻子也积劳成疾、含恨而终。
没有了石礼保夫妇的照顾,年仅8岁的石来发一度无依无靠,还好在石礼保的岳母淳朴善良,继续抚养了他。
不过,石礼保岳母的日子也不好过,经常带着石来发走街串巷地乞讨,以此来维持生计。

失去第一任丈夫,第二任丈夫蔡协民紧接着也离曾志而去。1934年5月,蔡协民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抓,最后英勇牺牲,让曾志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后来,陶铸的出现,让曾志再次对生活充满希望。在福建地区从事地下活动的时候,曾志和陶铸曾假扮过夫妻。
因形势的特殊性,两人日久生情,最终走到了一起。不过结婚还不到一年,陶铸就被抓入监狱之中,相隔5年都了无音讯,让曾志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陶铸被放出来后,马上与曾志取得联系。1941年,两人终于有了自己的爱情结晶——女儿陶斯亮。
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时期,曾志除了与敌人作顽强斗争外,自己也遭受了不少的委屈,曾6次受到严厉“处分”。
但曾志是一位顽强的革命战士,未曾因为挫折而被打败,她愈挫愈勇,最终成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中国成立后,曾志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南局工业部副部长兼广州电业局局长等。
有了更宽裕的时间,曾志马上托人前去井冈山寻找昔日让他人抚养的儿子。尽管是生死未卜,但她还是没能放下这一件事。
1950年8月,中央派出中央南方革命老区慰问团到革命圣地井冈山访问。借此机会,曾志再度托人寻找儿子的下落。
不久,在各方部门的努力之下,曾志终于等到了好消息——儿子石来发还活着。
8岁那一年,石来发的养父母石礼保夫妇先后离开人世,石来发便一直跟随石礼保的岳母生活。
到1949年时,革命老区相继解放,20来岁的石来发在政府的安排下获得耕种地,并娶得一房媳妇,由之前的无产者变成了非常地道的井冈山大井村农民。

当曾志得知石来发的这一切经历时,既惊讶,又欣慰。回想起来,从1929年的离别到1950年再次获得消息,期间已相隔20多年。
石来发在这一段特殊的时间段里,经历了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以及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其惨状可想而知。
起初,听说自己的亲生母亲已成为大官并想要见面时,石来发陷入到迷茫之中,他心里有很多不能说的苦,同时也很难适应母子再次见面后发生的事情。
所以,石来发并没有及时去与曾志见面。不过在时任井冈山区副区长柳辛林的再三劝说之下,石来发动摇了。
1952年10月,石来发购买了前往广州的车票,艰难地打破了母子不见面的尴尬局面。

母子俩的离别足足有23年,跟随部队匆匆离开的时候,石来发只是一个出生20多天的孩子,而曾志也大不了多少,年仅17岁。
石来发到广州与做大官的母亲相认的事传出之后,许多人猜测,他从此可能改变命运,不会再是井冈山上的一位农民了。
然而,曾志的举动让许多人感到错愕。她既没有帮助石来发改变农民的身份,也拒绝了孙子“农转非”的要求。
其实,许多红军子女在土地革命时期,都被留在老乡那里抚养。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或多或少都会回到父母身边,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之常情。
但这些事对曾志来说,似乎有一些不妥,认为是官僚主义的举动。毕竟,她最初的想法并不是这样,也曾想要安排石来发到工厂工作和参加学习,通过提高文化来实现“农转非”。

思来想去,曾志还是打消了所有计划和安排,不仅让石来发继续做农民,还希望他担任一辈子的井冈山护林员。
对于母亲的这个安排,石来发陷入了沉默之中,不过想到还在井冈山生活,抚养自己长大的“外祖母”,他同意了母亲的想法。
其实,石来发还是比较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的,没有为了过上好生活而为难亲生母亲。
据曾志的描述,继续回到井冈山做农民,那就是石来发最初的想法。她说:
“大儿子现仍在井冈山山区当农民。1950年我委托中央到井冈山的慰问团帮我找到孩子。1952年底,我把孩子接到广州。那时他24岁,我想让他进工厂,一方面当工人,一方面业余学习文化,可是他不愿意,要回井冈山去。”

当时,石来发在井冈山已获得十几亩地,还有5亩的山林,媳妇儿相当能干,所养殖的鸡鸭成群,日子很惬意。
更重要的是,养父母和“外祖母”对石来发有养育之恩,这是他无法割舍的。
曾志看到儿子如此孝顺、懂事,内心既感慨,又感动,同意了他的想法。
石来发共有两个儿子,长子名叫石金龙,次子为石草龙。

1985年,石来发带着30岁的石金龙和25岁的石草龙到北京看望曾志。石来发其实只是想家庭团聚,不过两个儿子却不这么想。
就在父子三人即将离开北京之时,石金龙和石草龙忍不住向曾志提出了“农转非”的需求。
当时,石金龙在井冈山垦殖厂担任电影放映员,其实只是一个临时工;石草龙则完全是农民。
“农转非”有什么好处呢?
当时城市的户口比较金贵,获得“农转非”户口以后,至少口粮是有保证的,能够被安排到大城市中工作。
对于曾志来说,尽管自己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但多年来也凝聚了一定的人脉和影响力,是能够帮助这两个孙子的。

然而,曾志再次拒绝了孙子的要求,认为做农民挺好的。
1998年4月,在曾志最后的时光里,石金龙再次到北京与她相见。她依然坚持之前的想法,并希望得到石金龙的认可,石金龙理解了她。
6月21日,87岁的曾志永远地离开了人世。生前,她留下《生命熄灭的交代》作为自己的遗嘱,书中说:
“我死了,除陶斯亮和在北京的家里人,在京外的……来发、金龙……和北京的其他任何战友都不要通知。把我的遗体先交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无用的火化……我的骨灰一部分埋在八宝山一棵树下当肥料,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
概括起来,曾志总体的意思就是去世后不通知儿子石来发、孙子石金龙等人,不铺张浪费,遗体先交医院解剖,后进行火葬,一部分骨灰撒到井冈山之上,为小树做肥料。
曾志是一位伟大而传奇的中国新女性,她不仅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党、革命和中国人民,还在生命的最后交代:将骨灰撒到井冈山之上,为树木做肥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越来越迫近,为了纪念曾志等优秀中国共产党人、中国新女性,全国妇联宣传部与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合作,在体育青少节目中心推出融媒体视频《讲巾帼英雄故事》,宣传100位巾帼英雄的传奇故事。
斯人已逝,但传奇永恒。
遵照曾志的遗愿,相关部门将她的部分骨灰安葬到井冈山的一处小山包上,位置处于井冈山市茨坪镇小井红军烈士墓的旁边。
曾志生前低调,去世后也不想惊扰到其他人。所以,为了尊重她老人家的遗愿,为她修筑的这一座墓穴并不大,墓前留有一块不怎么显眼的墓碑,上面雕刻着11个字:“魂归井冈——红军老战士曾志。”

央视网统计:在中国共产党坚持斗争的两年四个月里,作为中国革命圣地、摇篮的井冈山共埋下了48,000多名烈士,占据了革命根据地总人口的1/10。
可以看出,当年革命先辈们的斗争有多么激烈,给曾志留下的印象是无法想象的。为了陪伴昔日的战友们,她选择了到此安葬。
整理曾志的遗物时,女儿陶斯亮发现了她留下来的80多封信和6万多元现金。这些都是她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全部工资,她在信件中明确交代:
“这些钱是组织发给我的工资,除去我生活上的花费,其余的全部在这里。请转交给老干局,捐给湖南山区的孩子们。”
可见,走到生命的最后,曾志依然不忘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老工作地和山区的孩子们需要帮助,难道曾志的子孙不需要帮助吗?是非常需要的,毕竟她几乎都没有给儿子和孙子留下什么东西。

对于曾志如此之举动,她的儿孙们表示理解。尽管她的儿子石来发做一辈子的农民和护林员,日子相当艰苦,但并不在乎她留下的遗产。
长孙石金龙和次孙石草龙亦有如此看法。石金龙一直是农民,做了几年井冈山垦殖厂的电影放映员后,他自学驾驶,四处凑钱购买了一辆二手汽车,此后开启了依靠运输客人维持生计的新人生。
石草龙也积极地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努力成为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一名保安,实现了“农转非”的梦想。
时至今日,石金龙、石草龙两兄弟都已是年过半百的人,他们越来越理解曾志的良苦用心,虽然没有成为领导干部,但却非常踏实地过日子。

结语:
曾志十几岁参加革命,此后跟随红军进行了长达2万多公里的长征。也许是她在学生时代喜爱体育,所以才依靠强健的身体熬到最后。
不过,这些都是表象而已,让她一直跟随党的,应当是那百折不挠的坚定信仰。成为重要领导人后,她本有机会弥补儿子,不过却没有那么做,让他们走自己的人生道路,通过个人努力去改变生活。也许,此处可能会遭受非议,但也是伟大的一种表现。毕竟,大公无私之精神,那不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2-10-31 01:35:48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支持!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2:20 , Processed in 0.0086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