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韩山画虎|一空依傍,独树一帜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7 02:23: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韩山画虎|一空依傍,独树一帜             2022-11-06 23:47                                       

韩山画虎|一空依傍,独树一帜
在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古城苏州,提起“韩老虎”,那是大大的有名,恐怕很少有人不知晓的,他就是原苏州国画院副院长、画虎专家韩山。他曾分别于1994、2004年两次在苏州举办动物画展,广受好评,评论时有人用了一句“一声长啸,山鸣谷应”,真可谓最是恰到好处的一语双关,既点赞了韩山虎画的威武气势,也点赞了画展成功举办盛况。一时之间竟有“满城争说韩老虎”的大众热点话题,这在苏州很多年来繁荣热闹的艺术活动也是并不多见的。

韩山:1931年生,浙江杭州人,兄弟五人均为当代著名画家,以“韩氏兄弟”蜚声画坛。韩山擅画动物,尤擅画虎。退休前在苏州国画院任职,现在苏州东山设有“韩山工作室”。

1931年,韩山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丹青世家,他的父亲韩小梅是民国时期杭州城里身兼众艺的知名画家,其仕女画与肖像画为世所重,与其说他的艺术成就不如说他的子女教育来得更为出色:时值抗战的困苦艰难世道,即便如此,韩小梅还是坚持教授孩子们诗文书画,在他心中中国的书画艺术是神圣的,可以忘却现实的烦恼而寄寓情怀,可以憧憬美好的理想而超凡脱俗。这让“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韩氏兄弟乐在其中,虽然还谈不上远大目标崇高理想的鸿鹄之志,但在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下,他们真诚而自然地将父亲的意志潜移默化为涂涂画画的乐趣之所在。

由于父亲自幼的精心培育,以后老大韩澄擅长人物,老二韩敏任上海书画研究院院长,老三就是韩山,老四韩硕任上海国画院副院长,老五韩伍擅长古典人物,老五之后恐怕心力不济或者其它考虑,就不再继续了。有5个儿子遂能一一成材,“韩氏五虎”驰名江南画坛,韩老先生足以告慰。子承父业,青出于蓝,画史上或许并不乏其例,然一门兄弟皆为画家且皆有建树甚而成大名者,在近现代画坛则实属罕见。

韩氏兄弟的画风各异,有一点则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艺术、对于中国绘画的热爱。韩山之名是因为排行老三,在引起轰动的画展自述中他曾写有这样一句话:“五十过后,重操旧业。”让人惊诧不已。这是怎么回事?从耳濡目染,到刻骨铭心,绘画庶几成了韩氏兄弟生活之中至关重要的一种动力,即使是在动荡的年代,即使是在困顿的岁月,即使是在疏离了绘画几十年之后,仿佛画笔对他们有超强的吸引力,又仿佛在他们心中不断生发出艺术的新芽。韩山是幼小即受到艺术的熏陶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与兄弟们比较,算是“大器晚成”。

韩山久居苏州,由于生活经历的艰辛曲折,在1986年调入苏州国画院之前,他撂笔长达四十年之久,已然从黑发覆额的天真少年变成了性情敦厚的长者。对于一个已届知天命之年的人来说,要拾起童年的梦想重操旧业,其困难可想而知。

但韩山喜欢做有挑战性的事,他没有沿习以前作画的旧技,也没有沿习熟悉的人物画创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并不熟悉的动物画作为自己的创作方向,这在当时无疑引来众多不解和疑惑。但韩山并不在乎别人怀疑的目光,在艺术创作上他信奉一句名言:让作品说话。在他温厚性格里隐含着汹涌澎湃的艺术激情,他默默地用他那双经历过许多磨难的手开辟着自己的艺术道路。

中国传统的动物画,以农耕社会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马、牛、羊……为最佳,而画虎最差。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画虎不成反类犬”。原因无他,在于画家有的终生不得一见真虎,有的即使见到也只是惊鸿一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所以毫无疑问,画虎是“古不如今”的。无论造型和技法,韩山觉得既然没有什么可供借鉴的,与其重负传统包袱,不如干脆抛弃另辟蹊径另起炉灶。

经过很长时间的刻苦钻研,韩山成功地把透视、素描、色彩等技法与传统笔墨融合在一起,以新的理念、新的构思,刻画出一幅幅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来:他的虎画,所配之景都是源于动物走兽的自然环境,加以精心构思创作,与主体相得益彰,让人耳目一新;他画的虎,和他的人一样,也是憨态可掬而富有生气,有血有肉有生命,呼之欲出,让人深受感染;他的幼虎生动活泼,人见人爱,质感很强。

“老虎也和人一样,有美有丑,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也有‘魔鬼身材’或体态臃肿者。画家要根据创作意图,像画仕女一样,抓住老虎最美最佳的状态和角度精心创作,赋予画中老虎以生命和情感。”

说到老虎,韩山总是那样的专注和动情,“我爱画动物,尤其爱画老虎,这不仅仅是因为虎的毛色华丽,体态优美,更由于它气度不凡的王者风范……它没有豺狼的贪婪和残暴,也不像猴王那样跋扈霸道。民间传说猫为虎师,但它没有师承猫儿那种凌辱猎物的恶习和心态,也不似猫儿的矫揉造作。老虎其实很少发怒,远不及那些仗势欺人的草狗。”恐怕也正是因为韩山对老虎有如此深刻的理解,他才能画出那些形神兼备有血有肉的老虎来。

韩山画虎的一个特点,就是摆脱了传统笔墨技法上诸多的清规戒律。韩干是韩氏本家的唐代画家,唐玄宗曾令韩干向陈闳学画马,韩干答道:“臣自有师,陛下内厩马,皆臣师也。”这句话后来就成了千古传诵的名言。

韩山画虎和其先贤也是如出一辙,不在画谱上采枝摘叶,而是直截生活本质,以动物园老虎为师,经常“深入虎穴”,揣摩观察,日记心追,速写兼摄影,收集大量素材。老虎之坐卧跑跳,神情习性,渐觉娴熟于胸,渐觉呼之欲出。他从写实出发,即以真虎为出发点,用笔、施墨、设色俱以务得老虎之形神为目的,调动一切手段,甚至“不择手段”,反复勾、描、染、渍、皱、檫、捶,无所不用其极,以竭尽晕染描摹技法之所能画出老虎的动态面目。可谓别树一帜,令人有面目一新之感。

他说:“我一直主张抛弃那些陈旧的粉本和画谱,向大自然索取素材,再进行提炼和精心创作。古人画虎有形似和神似之争,互为褒贬,各有说词。其实形和神并非一对矛盾,而是以形为本,由形到神的一种升华。”

韩山画虎还有一种突破国画常规的独特之处,即从局部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然后逐渐传及于全体最后再作调整,得到整体之势。这其实和《庄子》中“庖丁解牛”一个意思,异曲同工,盖因韩山不仅是对老虎的筋络骨骼结构规律烂熟于心,也对老虎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了如指掌,还对老虎的性情品行行为处事比较分析,如“庖丁解牛”一般已是“目无全虎”了。

所以韩山所画之虎,从容不迫,游刃有余,说得上真正的形态各异,生动逼真:皮毛之焕乎灿烂,筋肉之起伏转折,虎睛之透明深湛,甚至虎舌之吞吐卷动,莫不深入其理,曲画其态,变化微妙,细入毫芒,大有从纸上跃跃欲出之感,令人叫绝。
可以说,韩山画虎是一空依傍,独树一帜。作为在宣纸上用毛笔一气呵成的作品,韩山的动物画在中国画范畴里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












-END-

书画论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0-6 11:25 , Processed in 0.0084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