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把“心”修到极致的人,都是如鱼得水的狠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2-3 04:39:2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把“心”修到极致的人,都是如鱼得水的狠人                                                         2023-01-27 11:14                                       
                                       

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说:“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八个字,可谓道出了中国五千年来先辈们所提倡的“做人准则”。这不仅是儒家中庸之道的浓缩,更是修身修心的崇高目标。
什么是“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呢?
那就是我们做人,就必须要像铜钱的构造一样,要懂得因时而变,也要懂得坚守本心,该怎样,该不怎样,这不仅要看自身的条件,更要看外部的环境。
我们为人处世,就不应该过分死板,也不能过分去钻牛角尖,而是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顺应社会的规则去做事。
正如同《周易》所言一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另外,我们做人还要有自身的处事原则以及内心的准则。有些不该做的事儿,我们坚决不能做。面对违背良心道德的事儿,我们要懂得别涉足其中。
所谓的“方圆”,便是要我们行“自然”之大道,别过分偏激,也别过分极端,而是在不偏不倚,规则有序的环境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老子有言:“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们做人方正却不生硬,有棱角却不伤害人,直率却不放肆,光亮却不耀眼。这一切,都是“方圆”智慧中的“度”。
而这个“度”,并非是人天生就拥有的,而是人在生活中“修心”修出来的。

顺势而圆,行“方圆”之道 不管是在以前,还是在今日,其实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直都是没变的,那就是要行“方圆”之道。
很多人就会认为,我做人品德端正,刚正不阿,为何非要“顺势而圆”,为何非要“方圆”相济呢?
其实,做人过分“圆滑”,那就是小人了。相反,做人过分“刚正”,你在社会也很难混下去。因为过分极端的人,终究过不好这一生。
就像在职场中,一个过分圆滑之人,他不是今天想讨好上司,就会明天想拉拢同事。到最后,自己啥工作能力都没有,哪管你拉拢了谁,又有谁会看得上你呢?
同样的道理,一个过分刚正的人,他不是看不起别人的小手段,就是一副“不同流合污”的模样,那么,又有谁会和你合作,与你做朋友呢?
所谓“太柔则废,太刚则折。”过分偏激,过分走向极端,你所看到的世界,都只是一个小世界。而只有你懂得“平衡”,不偏不倚,那么你才能看清生活的全貌。
好比爬山,有些人认为山顶的风光和山脚的风光差不多,就不去爬了。而有些人认为,山腰的风光和山顶的风光差不多,就别折腾自己了。
说实话,你没有登上山峰,又怎么能知道“一览众山小”的全局视野呢?
“方圆”的原则,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一方一圆,才能看透世间万象。

把“心”修到极致的人,都是如鱼得水的狠人 所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该如何“修心”呢?就该让内心平和下来,从而与自然环境相融在一起,不去轻易违背世道的规则,相反,恰恰是我们要顺“道”而行。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道”,所谓“道心通明”。你的性格和能力去到了哪个地步,那么你就去行怎样的“道”。
有本事的人,他们有大格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该要行“大道”。
而像众多的普通人,他们缺少了该有的大格局,缺少了这种机遇和能力,那么他们就该把家庭照顾好,把工作做好,这就是行“小道”。
其实,不管是何种“道”,都不过是“修身修行”的一种外在体现而已。
正如古人所言:“道无大小,自看人心;道有大小,一点便通。”
我们每个人“修心”,都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需求而“修”。更重要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真正能把内心修好的人,他们无论面对何事都能“谈笑风生”,内心安然自若。可谓是“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正因为能做到自主地调控内心,所以他们一般都能在职场中如鱼得水,不得罪人,也不讨好人,而是自尊自强,坦荡一生。

写到最后 儒家的中庸之道,强调我们做人要“外圆内方”。
道家的自然之道,强调我们处事要“刚柔并济”。
佛家的轮回之道,强调我们内心要“静化劫难”。
可总的来说,我们便是要学会如何“修心”。把内心修好了,你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修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一切都是一种“平衡”。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样的处事做人方式,便是一种最为“浓缩”的概述。
我们如果能像铜钱一样,该变通时就变通,理智而行,该坚守时就坚守,明确原则。如此,相信我们能将原本躁动的内心抚平,进而洞悉这世间的本质。
一心,当为天地明镜;一心,当为众生画卷;一心,当为大道无形。
文/舒山有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7:44 , Processed in 0.0077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